现在的港股愈发玄幻,“神仙妖魔”越来越多。
作者 |老高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现在的港股愈发玄幻,“神仙妖魔”越来越多。
投资家网获悉,日前居民服务业传来大消息,为产妇、婴儿提供服务的月子中心圣贝拉(SAINT BELLA)已获准启动港股IPO征程。若顺利,风风火火的港股将迎来“产后护理第一股”。相关资料显示,圣贝拉成立于2017年,公司由“帅哥美女拍档”创始人向华、联合创始人林宛颐共同成立。其中,向华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林宛颐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
闻讯向华、林宛颐联手,全球投服务、大健康、科技的VC/PE、产业资本躁动不安,高榕资本、唐竹资本、树兰俊杰资本、新鸿基、中国人寿、腾讯、神骐资本、韩国未来资产集团、C资本等知名机构入场,送上居民服务业罕见的10笔融资。品牌定位上,圣贝拉主打高端月子中心,服务了唐艺昕、吉娜、戚薇等一众明星。由于其月子套餐“起步价”13.8万元,个别套餐超50万元,媒体常把圣贝拉比作“产后护理的爱马仕”、“中国最贵月子中心”。
如今,圣贝拉冲刺港股IPO,一旦成功,“帅哥美女拍档”有望资本暴富。
一
月子中心都去IPO了,还有什么公司不能IPO?
前些日子,奶茶、卡牌、冲锋衣、面条、青梅、护肤品等纷纷奔向IPO,网友大感惊奇,“一堆公司把未来寄托到了股民身上。”但上述公司的故事讲得再花里胡哨,至少是卖产品的,月子中心这类主要靠服务。它与家政行业类似,“为消费者带来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
跟家政行业不同的是,产后护理行业增长潜力巨大。根据时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分析,“产后护理目前是居民服务业增速最快的赛道之一。”产后护理中,月子中心发展较为迅猛,2022年,中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223亿元;2025年,市场规模达到了455亿元。
支撑月子中心市场规模迅猛成长的因素是,一线城市高收入年轻群体,“不相信父母或想体验更舒适的产后环境以及婴儿要交给更专业人士护理。”月子中心正是抓住了高收入年轻消费者的“某种心里状态”进而撑起了一个规模达455亿元的产后护理市场。DeepSeek预测,“随着年轻人变父母,2025年-2030年,中国月子中心的市场规模或将突破1000亿元。”
市场增速快,创业者、资本必然动心。在市场认知不足、护理标准化尚未形成的2015年-2020年,产后护理行业便已是VC/PE、产业资本眼中的“香饽饽”,行业共发生125起融资事件,天使轮和Pre-A轮占比达50%,VC/PE相信,“产后护理是个极具投资价值与效益的市场。”
到了2023年,行业单年融资174起,累计融资超100亿元。VC/PE青睐产后护理的另一核心点是,“带有传统服务属性的月子中心终于有故事可讲了。”月子中心与医疗、科技的结合度开始紧密。如盆底肌修复、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医疗级技术融入行业,还有健康监测物联网、AI营养师等数字化服务成了产后护理的一大卖点。“产后护理+科技”增强了资本投入的兴趣。“月子中心的故事,讲着讲着变成了科技公司。”IPO资本化的几率就高了。
冲刺港股IPO的高端月子中心圣贝拉,就是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案例。
二
抛开月子中心产后护理的前端部分,圣贝拉更像一家“科技公司”。
它们建立了相对完整的技术架构与数字化体系。自主研发了智能化护理系统,“贝康护理系统大脑”。整合产品、SOP数据库、健康管理数据库及用户行为数据库,建起数字化护理流程。按着DeepSeek提供的信息,圣贝拉的智能化护理系统,可精准匹配个性化护理方案。
这一点,很像抖音的“推荐制”,谁能想到月子中心都研究算法了。更“神奇”的是,圣贝拉也做AI,用AI算法优化服务效率。AI会分配护理师资源,动态调整母婴健康管理计划。别的月子中心就是月子中心,圣贝拉玩出了新花样,用底层“AI+技术”赋能前端护理。
如此一来,月子中心能讲的故事就太多了,“互联网+AI+大健康+服务+消费?”所以,圣贝拉出类拔萃的拿到了10笔融资。最早递出橄榄枝的是高榕资本,它们投出了“中国电商之王”拼多多。有了高榕资本加持,圣贝拉的融资旅途变得顺风顺水,招来树兰俊杰资本、新鸿基、中国人寿、腾讯、神骐资本、韩国未来资产集团、C资本等知名VC/PE、产业资本。
长长的投资方名单里,韩国未来资产集团引人瞩目,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投了人形机器人、芯片半导体、抗衰老技术、大模型、AI。它们竟然又投了月子中心,估计是想把人形机器人与产后护理结合,这样故事更大了。“人形机器人+产后护理”,资本市场还不为之癫狂?
一帮投技术的VC/PE、产业资本投了月子中心,使圣贝拉在产后护理行业格外硬气,高端形象拉满,顺势推出了服务高端消费者的护理套餐。据了解,圣贝拉的月子套餐起“起步价”要13.8万元,个别套餐费用超50万元,牢牢锁定年轻一代具备“不差钱”能力的富豪群体。
把科技融入高端月子中心,是圣贝拉创始人向华的一次大胆尝试。10多岁时,向华出国求学,此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英国牛津大学生物工程学,拿下了本科和硕士学位。毕业后,向华在瑞士银行香港分行做到了副董事的职位,并负责亚洲地区的股权融资及并购业务。
换句话说,创业之前向华是一位VC/PE投资人,职业特性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产业与技术资源。他曾参与了一次大健康领域的融资并购,让他意识到产后服务是具备爆发潜力的庞大市场。说干就干,向华把想法告诉了好友林宛颐。林宛颐是传媒行业的名人,她毕业于英国莱斯特大学,曾任职时尚传媒集团《时尚芭莎》、《时尚新娘》公关总监,婚礼纪品牌副总裁。
林宛颐拥有丰富的营销资源、高端人脉,二人共同创业“珠联璧合”。圣贝拉成立不久就轰动外界,唐艺昕、吉娜、戚薇等一众明星成了圣贝拉的客户,品牌一下爆火,去圣贝拉不单是体验高端服务,还有情绪价值,是彰显身份的标签。截至2024年12月底,圣贝拉已在全球开设近80家门店,是业内少数以直营模式跨区域、跨国际运营的高端产后护理品牌。
为了进一步国际化,圣贝拉启动了港股IPO征程。
三
随着招股书披露,号称“中国最贵月子中心”的圣贝拉不再神秘。
招股书上,圣贝拉把自己定义成一家综合家庭护理品牌集团、中国最大产后护理及修复集团。它们把技术、服务等属性融合分成了三大板块,即月子中心、家庭护理服务、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女性健康功能性食品板块的加入,说明圣贝拉的野心很大,不只是做技术、服务,也要卖产品,这就跟前面奶茶、卡牌、冲锋衣、面条、青梅、护肤品的部分路线相似了。
纯粹做服务的公司,哪怕有技术,最终展现的如果还是服务,技术价值就降低了,可要是加入了标准化的产品,技术价值就起飞了。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2.59亿元、4.72亿元、5.60亿元、3.58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4.12亿元、-2.39亿元、-4.8亿元,圣贝拉三年半合计亏损超12亿元。
开高端月子中心亏得这么狠,难道资金用在技术投入了?招股书上,圣贝拉开销较大的是销售成本。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成本分别为1.79亿元、3.3元亿、3.55亿元、2.36亿元。销售成本里,租赁成本及劳工成本占据了主要支出,对应租赁成本占总销售成本的35%-40%。这里需要提下圣贝拉的模式,即“月子中心+酒店”。向华创业时觉得,“酒店租赁”是轻资产。他没预料到的是,房租成了圣贝拉的大麻烦。
此外,圣贝拉护理团队及销售人员薪酬支出占较高,月子餐成本也在激增。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圣贝拉月子餐成本占销售成本约12%。广告推广、渠道佣金成本同样在增加。企查查APP显示,圣贝拉拿到了10笔融资,但融资总额只有数亿元。圣贝拉要是定位月子中心还好,它们定位是综合家庭护理品牌集团,却持续亏损、杯水车薪。
看来富人的钱也不好赚。公司压力山大,它们想到了港股IPO。毕竟,奶茶、卡牌、冲锋衣、面条、青梅、护肤品奔向IPO了,月子中心感觉机会来了。关键,它们有技术,跟大健康挂钩。2025年5月初,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发布公告,推出了一项利好科技创业者的政策。
“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IPO。估计,港股也烦了,它们2025年遇到了各路“神仙妖魔”,这些公司看到过去屡次IPO折戟的蜜雪冰城赢麻了,相继效仿。但蜜雪冰城别看卖奶茶、冰激凌,人家是盈利的,是激活年轻人,提振消费。
当前,IPO是圣贝拉的终极出路。一是,公司股权结构复杂、VC/PE股东众多,要退出回报。二是,公司连年亏损,上市融资以缓解短期压力。三是,有利于转型。IPO前,向华持有公司42.49%为实际控制人,林宛颐持股11.89%。只要公司IPO,向华、林宛颐肯定赢麻了。
那么,你看好圣贝拉的港股IPO之旅吗?
上一篇:全球最大IPO!宁德时代港股首秀大涨逾16%,曾毓群、黄世霖等身家暴涨 宁德时代冲刺ipo 全球最大的ipo上市公司
下一篇:小马智行一季度营收增12%:Robotaxi收入增长两倍,预计车队规模年底到千台 小马智行第一季度财报 小马智行近年营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