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猜测一下小米如何搞出3nm芯片的?
大家好,我是卫明。
舆论风波后,雷军回归社媒,一连发了好多信息,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今晚7点的战略发布会上将发布重磅新品,特别是小米「玄戒O1」芯片和首款运动型轿车Yu7,而在其后的微博中,雷军还特别说到这个手机芯片,制程是3纳米(nm),而且已经大规模量产!
小米已量产3nm制程手机芯片「玄戒O1」?很多人说:我没看错吧?
这一下子市场就炸了,目前国内最先进制程是7nm,如今小米自研芯片在沉寂几年后突然说要发布3nm芯片,且已经开始量产,直接跻身全球顶流,这到底怎么回事?
图源@小伊评科技
芯片要出品主要分为设计、制造和封测三个环节,目前普通的看法是,设计已经被国内公司赶上了,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而封测早就不是太大的问题了。
但网上还是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类不相信小米,总觉得这个自研设计有水分,我看到有博主说小米不是纯自研,至少在架构层面不是,还列了以往产品中的一些案例来推测,不过也都是猜测。
还有一类认为芯片产业全球合作很多,芯片公司购买IP是很正常的,架构基于ARM很正常,譬如苹果的A系列芯片自研等级最高,也是基于ARMv9,也就是ARM架构的第九版(指令集优化过),不过苹果确实是花了很多时间重新设计去适配自己的iOS系统。而小米这款芯片如果基于ARMv9 公开版架构,也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已经是很领先了,而且估计小米第一款芯片大概率是ARM公开版架构,第一版应该求稳,还没到自己开始“魔改”的阶段。
其实这两类观点都认为小米这款芯片应该会用ARM公版架构,至于是不是算“自研”就看从哪个角度说了。
此外,还有关于AP与BP是否集成,制程是否决定一切的讨论,这些讨论简单来说就是:不能一概而论,都是需要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和产业发展来调整,并不是“非A即B”这样的定论。
不知道发布会上雷军会不会补充信息来回应设计问题,这是今晚发布会的一个看点。
另外,这个环节也值得提前了解一下。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芯片“制造”环节是被卡脖子的地方,最高制程的光刻机没办法进入中国大陆市场。一句话:目前中国大陆没有3nm制程芯片的工艺,全球仅有三星、台积电和Intel可以生产。而大部分媒体预测,小米这款芯片大概率是台积电制造,这个推测我认为也比较合理。
但也有很多看客们提出问题:如果确为台积电生产,为何小米的手机芯片制造没被卡脖子?
其实小米并不是第一家在台积电流片或者生产的先进制程芯片,比如恒玄科技,晶晨股份都在台积电生产6nm芯片,如果算上16/12nm这个节点,中国内地企业有百家以上在台积电或三星流片及投片先进制程,他们无一例外都是中国的优秀企业。
另外,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芯片生产卡脖子的标准也不是根据多少nm的制程,而是根据单颗芯片300亿晶体管这个标准。
具体来说,美国商务部BIS对中国fabless去海外流片的规定,2023年的1202法案规定是单颗芯片500亿晶体管以下,2024年底加强限制到300亿以下,至始至终都不是根据多少nm的制程,什么5nm或者3nm禁止去台积电流片都是错误的,没有这样的规定。
我也向玛思研习社的芯片产业专家求证这个说法,得到的回复是:确实如此。
小米这款芯片,面积乘以晶体管密度后应该是在300亿以下的,且消费级芯片从来也不是被卡脖子的目标,所以去台积电或三星生产也很正常。
最后,不管你支持哪个品牌,芯片产业是有其客观规律的,在短期无法改变卡脖子的情况下,中国芯片产业发展还是需要两条腿走路。
被卡脖子的高端芯片制造当然需要突破,极度有限的先进制程产能,譬如中芯国际,当然应该留给华为这样被限制的品牌,而不被卡脖子的消费级芯片,当然可以利用国际最先进工艺来生产,良率高,不占用国内先进制程产能,不内卷,还能快速推动后续的芯片研发,大家各取所得,各自良好发展,才能助力中国芯片产业成长得更快。
参考资料:
https://mp.weixin.qq.com/s/jkxVc3iGYxfNGFwUOOpZW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