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梦天地,三箭搭弓 创梦天地,三箭搭弓 创梦天地位置
创始人
2025-08-29 16:58:13



老游稳如磐石,新游将释放更大业绩

作者 | 陈序宁

五年的时间,足以让一款游戏走到生命周期的尽头,但对一家公司而言,却刚好用来完成一次战略转身。

8月28日,创梦天地交出了一份标志性的中期答卷:实现净利润3295.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05亿元。这份成绩单,终结了公司自2020年以来长达五年的业绩承压期,宣告创梦天地正式进入了利润兑现周期。

更重要的是,对资本市场而言,这一拐点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战略调整逐步落地的初期成果和阶段性答卷。

在29日上午的财报发布会上,创梦天地首席财务官雷俊文在回复雪豹财经社提问时表示,从下半年往后,公司收入的增量会逐步体现,包括《卡拉彼丘》手游的上线、新发行的游戏项目。

“我们中后台成本相对可控,随着公司收入的增长,我们的经营杠杆会明显的体现,公司盈利水平的改善会超过营收水平的改善。”雷俊文说。

过去两年,创梦天地主动缩减非核心项目、剥离低效业务,将资源集中在“海外精品游戏发行+自研”的双轨路径上。一方面,以《地铁跑酷》《梦幻花园》等长青产品的发行为核心,稳住高毛利、高现金流的基本盘;另一方面,以《卡拉彼丘》为支点,推动自研突破,打造以角色为核心的全新IP资产。

对于正处于战略转型关键期的创梦天地而言,2025年上半年的财报数据,为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信号弹。

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创下新高,至1680亿元,同比增长14.08%;游戏用户规模突破6.79亿,同比微增0.72%。

在这一大盘向好的背景下,游戏企业的分化却愈发明显。而“海外精品游戏发行+自研”,叠加AI技术深度赋能的全链路效率革命,让创梦天地在行业持续洗牌的背景下,跑出了一个相对稳健的高质量增长模型。

利润转正的秘密

上半年公司实现了利润扭亏为盈,创梦天地CEO陈湘宇在财报发布会上对此解释称,过往的经营压力主要来源于创梦,投入了一些非主营业务以及自研处于投入期。“相信经过这几年的业务聚焦,我们会持续的带来经营性现金流和利润的增长。”



据公司报财,上半年,创梦天地销售及营销开支同比上升39.4%至1.084亿元,占收益的百分比由去年同期的9.2%上升至15.8%,主要是由于年初增加对《卡拉彼丘》海外PC端以及新上线游戏《传奇商店:经营与打造》的市场推广费支出导致。

期内,研发开支同比下降68.2%至4870万元,研发开支占收益的百分比由去年同期的18.1%下降至7.1%,主要是由于随着《卡拉彼丘》研发的逐步完善带来研发投入的下降。同时,公司将AI技术应用于游戏开发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了研发效率,带来了游戏研发成本的降低。

创梦天地的利润转正,深层原因可以追溯至过去几年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战略调整:主动剥离非核心业务,关停非重点项目,精简产品矩阵,集中优质资源运营少数长生命周期的精品游戏。这种“阵痛式”调整,短期内拉低了营收,但换来的是更健康的利润结构和更聚焦的业务发展。

后续,在海外精品游戏发行方面,公司聚焦于引入具有独特优势和垂直细分品类的产品。例如2024年新引入的《机甲战队》,以及目前储备待上线的 《冲冲奇兵》《超级洞洞乐》和《幻幻灵之战》等,都是在海外市场表现极为亮眼的产品。

战略调整后,创梦天地已从单纯依赖游戏发行,转向“发行+自研”并重。这并非简单的业务叠加,而是企业基因的重塑。正如公司CFO雷俊文此前的总结:创梦天地本质上在做两件事情,一个是海外精品游戏的引入,一个是自研游戏走向全球。

海外精品游戏的发行,是创梦天地积累超过10年的业务模式,也是其游戏业务的基本盘。

从具体产品来看,《地铁跑酷》上线13年依然展现出强劲生命力:2025年推出随机生成地图和Rougelike模式后,付费率提升近30%。《梦幻花园》《梦幻家园》依然稳健增长,在消除品类中占据重要地位。《梦幻花园》上半年共推出6个版本,月活跃用户平均付费同比提升超过9%。《机甲战队》作为一款机甲实时在线对战游戏,在2025年展现出较强的生命力与社区热度。产品保持常规版本迭代节奏,上半年共推出6个内容版本和3个功能版本。6月与高达之父合作“天剑”版本获得极高用户认可,首日活跃用户平均付费创历史新高。



财务数据的拐点往往是战略转型的滞后指标。2025年上半年,创梦天地的盈利结构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是现金流的韧性。经营性现金流超过3000万元,表明公司核心业务不仅能自我“造血”,而且现金流质量健康,不是依赖一次性项目或财务操作来维持,印证今年上半年的表现已经进入可持续盈利周期的判断。

其次是收入结构的改善。过去,创梦天地较为依赖代理和联合运营模式带来的规模效应,但自研能力不足导致营收表现波动。但今年上半年,自研精品《卡拉彼丘》作为全球首款二次元射击游戏,期内用户活跃和收入持续增长:产品月活跃数提升了9.9%,流水增长74.8%,付费率和活跃用户平均付费ARPU分别提升23.2%与59%。

总结下来就是,发行业务稳住了现金流和利润的底线,在前期为自研产品的长期投入赢得了时间。现在,自研业务开始陆续交付业绩——利润的回正,正是这种“双轨战略”的阶段性验证。

创梦天地利润转正,还有一个容易被外界忽略的原因,它很难被量化,但可以被归纳为:管理层回归初心,聚焦核心领域耕耘,而不是盲目追风口。

创梦天地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过一些试错项目,失败了七八款游戏,烧掉了数亿资金。在经历过往的略迷茫期后,陈湘宇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战略上,在没有对新业务进行深度思考就开始投入,做了太多机会向的事情,反而确定性的事项做的太少;组织上,公司内没有形成组织能力做事;最后,不够敬畏用户,没有去深度理解用户需求,创造用户价值。

这几年来,创梦天地转变的核心就是聚焦与顺势而为:战略上做认知与组织能力匹配的事情,避免过早多元化,明确核心赛道,科学地减少业务数量,更加聚焦于精品游戏的研发和运营。

通过回归游戏主业,创梦天地重新聚焦于最擅长和最核心的领域。这种回归初心,也体现在对行业风口的选择上。

比如,当下小游戏市场火爆(2024年市场规模近400亿元,同比增长接近翻倍),对这种零下载门槛、以渠道和买量为主要打法的品类,创梦天地虽然拥有发行优势,但并没有盲目跟进,而是坚持投入高门槛的二次元和射击品类。

这种定力,既来自于过去几年错误换来的经验,也源于对未来行业趋势的判断:只有通过增强自研实力、挑战更高门槛和品质的产品,才能在技术变革和玩家口味变幻的冲击中生存下来,并最终实现价值跃迁。

《卡拉彼丘》手游待引爆

如果说发行是创梦天地的稳健现金牛,那么射击竞技游戏《卡拉彼丘》则是其自研战略的增长引擎。

射击游戏,历来是技术革新的先锋(如VR/跨平台)、电竞生态的核心载体、以及市场收入的支柱品类。但高开发门槛使其多年来成为腾讯、网易、暴雪等头部厂商的竞技场,中小厂商不敢轻易涉足。

作为一家具有休闲游戏基因的公司,创梦天地没有去立项同品类的轻度项目,而是跳出自己的舒适圈,选择了研发门槛更高、周期更长的射击品类。

创梦天地敢于挑战射击这个红海品类,本质是看准了巨头标准化产品与玩家个性化需求之间的断层。而其未来的胜负手或许在于,能否将细分定位转化为品类定义。比如,《PUBG》曾以“大逃杀”重构射击市场格局、《魔兽争霸》定义了MOBA雏形(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

在巨头划定的战场外,开辟新大陆才是真正的机会。

而《卡拉彼丘》最重要的特点是把竞技与动漫结合在一起,它的鲜明标签是“射击+二次元”,还独创了“弦化”玩法(允许角色在2D与3D之间自由切换),并以 “弦化”技术为基础,为玩家打造更多差异化体验,以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坚实的核心用户群,有海外玩家称其为“射击版原神”。

在巨头长年占据C位的射击赛道,创梦天地避开了与巨头们“大DAU”的正面战场,以玩法创新(弦化)、垂直审美(动漫风)、文化共情(非遗元素植入)开辟增量市场。《卡拉彼丘》不仅塑造了差异化的操作体验,也建立了鲜明的视觉符号,成为很多年轻人的首款射击游戏。

2023年8月和2024年11月,《卡拉彼丘》分别上线端游国服和国际服。两年来,提供了20个角色和10种玩法模式,积累了逾400万下载用户。

国际服PC版本上线两小时登顶Steam新品榜和热门免费游戏榜,同时登上Twitch直播游戏榜Top3、射击游戏榜Top2。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区收获大批忠实用户,赛季更新版本稳居Steam日本地区每周热销榜前十名。

这些表现已初步验证了《卡拉彼丘》的全球化竞争力。

今年8月,创梦天地在深圳举办《卡拉彼丘》嘉年华全国高校赛活动,吸引了近5000名玩家线下参与,线上直播观看人数峰值突破100万。

一位玩家在B站《卡拉彼丘》官方账号评论区留言,“8月3号这一天真的是短暂的8个小时,大家从五湖四海赶来深圳......如果下次还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再次举办更大的现场卡拉彼丘嘉年华呀!”另一位不在场的玩家不无遗憾地调侃: “可惜这次没去到现场,下次一定要COS星绘到现场集邮。”

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也标志着《卡拉彼丘》正在突破单一游戏边界,逐渐演化为以角色为核心的IP资产。

《卡拉彼丘》移动端正同步处于加速推进阶段,计划于2025年Q4正式上线。目前,移动端已完成三轮关键测试。公司透露,国内测试的新增量级超预期,展现出了强劲的市场潜力。“新增和留存率大幅度提升,凭借前期PC平台积累的口碑与热度,相信移动端的上线给公司自研释放更大的业绩。”



从行业规律上看,一款PC游戏改编为手游后,用户群体通常会显著扩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智能手机的渗透率远高于PC。相比于端游需固定场所和连续时间投入,手游支持随时随地游玩,契合通勤、午休等碎片时间;二是手游还能吸引大量非传统玩家,如女性、轻度用户群体等。所以,除非是移植严重劣化或忽视移动端特性,否则一款热门PC游戏的手游版本,用户群体的扩大是大概率事件。

据悉,《卡拉彼丘》移动端将围绕“推车+爆破+团竞”三大玩法,同时满足轻度竞技、娱乐、休闲多个维度的用户体验诉求。此外还有多种超休闲化玩法,给玩家带来手游独有的快节奏游戏爽感。而且,最重要的是,像《卡拉彼丘》这样的二次元美术风格,在以写实为主流的战术竞技手游中几乎是独树一帜的。

得益于PC端的积累,创梦天地在日本、欧美市场积累的用户画像、平台反馈与初步运营经验,为其全球化打下了基础。手游版本不仅瞄准国内,也将面向北美、日本、中东等新兴市场。

2024年创梦天地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卡拉彼丘》端游国际服在年底上线,导致全年贡献的收入基本没有,而三端版本研发开支已经摊入当年成本,这也是导致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卡拉彼丘》手游与主机端的上线,上述致亏因素将被抹平,有望成为全年主要的利润新增点。

三箭齐发

创梦天地的产品线在2025年下半年呈现出新品密集上线、蓄势待发的局面。

除了自研业务,创梦天地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发行基本盘也在同步发力,这个增长梯队主要由多款海外精品游戏的集中发行构成。

2025年下半年,创梦天地储备的多款海外精品游戏将陆续上线,包括《冲冲奇兵》《幻幻灵之战》和《超级洞洞乐》等,这些游戏各自在细分品类中拥有独特优势。举例来说:

《冲冲奇兵》:一款融合了塔防、策略和卡牌玩法的重度游戏,全球累计下载量已突破8000万,它是创梦天地继《机甲战队》之后代理的第二款成功获批进入中国市场的MY.GAMES游戏,进一步证明了海外开发商对创梦天地发行能力的认可。

《幻幻灵之战》:一款策略塔防游戏,其通过游戏内 “英雄工坊” 工具,玩家可设计自定义卡牌并上传至社区。用户产生内容「UGC」可被官方采纳并加入正式版本。

《超级洞洞乐》:以黑洞吞噬为题材的休闲新游,在海外市场表现亮眼, 2024年8月至今流水超7000万美元。



创梦天地与国际顶级游戏开发商建立了基于源代码的深度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创梦天地能够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对游戏进行深度本地化和内容迭代,从而确保产品的长线运营和营收贡献。公司与SYBO Games合作的《地铁跑酷》、与Playrix合作的《梦幻花园》等作品均为大DAU、长生命周期的大作。

上述这些新游戏的集中上线,将与现有的长青产品如《地铁跑酷》《梦幻花园》等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创梦天地发行业务的稳健增长。

由此,创梦天地的产品矩阵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梯队布局:长青代理产品 + 自研多端旗舰《卡拉彼丘》+ 多款新进口精品游戏。三箭齐发,有望在收入上形成梯次释放,进一步释放业绩。

与此同时,创梦天地还在持续推进AI在研发流程、用户服务与游戏体验等核心环节的融合落地。这些“大词儿”初听起来比较抽象,我们不妨用一组数据来具体说明:

在研发流程环节,借助与腾讯云成立的联合创新实验室,代码助手已覆盖创梦天地所有的技术开发岗位,研发整体效能提升30%以上。

在用户服务环节,创梦天地自研的用户声音AI聆听平台“风声”已覆盖发版监控、热点聚类与KOC识别等功能,在《卡拉彼丘》全球上线期间,有效助力产品在Steam平台好评率提升24%、KOL建联效率提升超30%。

AI客服系统已覆盖多平台场景,与阿里通义共建的知识库已实现75%高频问题的自助解决,人工介入率下降40%,准确率高达93%。

一句话总结就是,AI正成为公司提升研发和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的重要引擎。

我们认为,AI技术正处在重塑游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早期阶段。未来,它的重要性还将逐渐从提效工具升级为战略基础设施。

此外,在业绩发布会上,管理层还表示,将持续关注Web3、数字资产及RWA等创新领域。目前,公司已组建Web3技术产品工作组,并与合规支付网关Alchemy完成技术接入,相关能力将用于《卡拉彼丘》全球版本支付系统,稳定币亦将作为玩家充值及未来开发者分成的可选方案之一,以便为海外用户提供更灵活、低成本的支付选择。

结语

短期来看,下半年《卡拉彼丘》手游上线和新品矩阵将贡献更多营收,全年净利润增速可期。长期来看,创梦天地的战略调整已基本到位,即:全球精品游戏本地化发行,自研游戏面向全球。

发行线稳固现金流,抵御周期波动;自研线则以《卡拉彼丘》为起点,验证了公司在高门槛创新赛道的竞争力。叠加AI赋能和全球化布局,创梦天地正在逐步完成从“优秀发行商”到“研运一体化平台”的转型。

扎根用户、夯实基础、坚持创新——陈湘宇相信,这是企业穿越周期、实现价值跃迁的唯一路径。

封面来源:《卡拉彼丘》官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康师傅的高端梦,交给了罗永浩 ...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ID: F-Jinjiao)作者 | 温颖颖“老罗要对食品业下手了吗?”过去...
公章遗失?“国民果汁”北京汇源...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鹏近日,有“国民果汁”之称的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汇源”)...
V观财报|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增... 【V观财报|杉杉股份上半年净利增近11倍】杉杉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开发业务拖累,华润置地核心净利... 央企华润置地近日发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期内,华润置地实现综合营业额949.2亿元,同比增长19....
利润“失血”28%!博雅生物并...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于娜 北京报道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四大巨头之一的华润博雅生...
汇添富基金上半年增收不增利,净... 8月29日,东方证券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汇添富基金2025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4.80亿元...
V观财报|百济神州上半年扭亏为...   中新经纬8月29日电 29日盘后,百济神州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  百济神州2025年半年度...
超级牛散神秘人,靠寒武纪大赚6... 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撰文丨华见最近,寒武纪股价超越贵州茅台,成了A股新“股王”...
新城控股2025上半年商管毛利... 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宏观背景下,新城控股(601155.SH)通过“住宅+商业”双轮驱动战略,在行业不确...
皮肤用药依从性提升3.2倍 阿... 8月29日,阿里健康与全球领先的医学皮肤制药公司利奥制药在杭州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围绕新技术驱动...
国内芯片厂商,业绩大洗牌 2025年早已过半,最近越来越多的芯片厂商纷纷交出了上半年的答卷。从全球市场看,世界半导体贸易组织(...
中信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5... 8月29日,中信股份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88亿元,同比减少1.6%...
营收微增3.5%,净利下滑4.... 图片来源:Pixabay8月28日,伊利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收入617.77亿元,同比增长...
广发银行郑州分行营业部举办“小... 为深化青少年金融知识启蒙,培养科学理财意识,2025年8月21日,广发银行郑州分行营业部举办“小小银...
渤海银行2025年中报:营收净...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聪聪8月28日,渤海银行(港股代码:9668.HK)公布了2025年中期业绩...
8月29日沪深两市强势个股与概... 一、强势个股截至8月29日收盘,上证综指上涨0.37%,收于3857.93点,深证成指上涨0.99%...
花呗联手19家博物馆打造“数字... 2025年8月29日,来自七省市博物馆的9款国宝,登上花呗文物皮肤。本次上新的文物皮肤阵容堪称“文化...
最新比特币杠杆交易深度洞察:X... BOSS Wallet 8月28日讯,比特币市场再次成为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焦点。BOSS Wallet...
农行上半年净赚1395.1亿元... 8月29日,中国农业银行(601288.SH,1288.HK)披露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今年...
周心怀任中石油总经理,曾在中海... 8月29日,据中国石油报消息,当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石油)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
招行发布中期业绩 大财富管理收... 8月29日,招商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今年上半年,该行克服多项经营挑战,营业收入呈现逐季向好...
原创 我... 7月,中国央行又买了7万盎司黄金,这已经是连续第8个月增持了,现在我国黄金储备快到2300吨了,但还...
七夕还有AI的硬核浪漫!智慧医... 这个七夕不简单! 当国际化高水平医院遇上顶尖人工智能实验室, 会碰撞出怎样的智慧火花? 01 香港...
“827新政”发布两周年,A股...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发布《证监...
V观财报|片仔癀上半年心脑血管...   中新经纬8月29日电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片仔癀”或“公司”)29日披露202...
2025年A股“最牛月”诞生!... 今日是8月最后一个交易日。截至收盘,沪指报收于3857.93点,本月累计上涨7.97%,创业板指数报...
涨停!工业富联总市值突破万亿大... 来源:视觉中国 8月29日,工业富联(601138.SH)强势涨停,报53.83元/股,总市值成功突...
刚刚,利好! 【导读】A股继续大涨,科创板调整,高盛上调中国股市目标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大家好,8月的交易时间...
《夜班》:谁来照顾照护者? 午夜的医院走廊里,呼叫铃此起彼伏。年轻护士弗洛莉娅(Floria)穿梭于病房之间,脚步不停,眼神依然...
顺丰控股上半年新业务大幅增长 本报记者 王镜茹 8月28日晚,顺丰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顺丰控股”)公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