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鹤翔、陈梦赟(薛鹤翔系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所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成员)
摘要
“十五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机遇与挑战交织,要求我国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突围。“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节点,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时期。因此关注“十五五”规划制定,对我们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十五五”时期内外部形势更为复杂。(1)大国博弈加剧。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作为传统强国地位受到挑战,美国试图通过制裁中国来维系自身霸权。(2)全球经济秩序重构。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动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提升,以美元为主导的传统货币体系也逐步动摇。受地缘冲突和疫情冲击,供应链格局加速重构。(3)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在房地产和基建代表的旧经济动能放缓时,新动能在不断培育壮大,但尚不足以完全对冲旧动能放缓导致的需求下滑。
“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从2020年到2035年即“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是启动阶段,“十六五”是收官阶段,“十五五”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十五五”时期还包括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这一重要时刻,2029年处于“十五五”规划的第四年,“十五五”规划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节点的重合,意味着“十五五”规划和改革目标将互相配合,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
“十五五”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复杂的内外部形势要求我国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突围,“十五五”规划将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进而更好地引领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时期对研发投入等指标要求预计会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向。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有助于破除“内卷式”竞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路径。
风险提示:政策理解有偏差的风险;政策推进或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五年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计划,从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出台,目前我国已经完成14个五年规划,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即将迈入“十五五”时期。“十五五”时期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机遇与挑战交织,要求我国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突围。“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节点,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时期。因此关注“十五五”规划制定,对我们把握未来经济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五五”时期内外部形势更为复杂
1.大国博弈加剧
随着中国的崛起,全球经济、政治、军事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国作为传统强国地位受到挑战。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中国和美国的GDP差距也在不断缩小。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24年中国GDP占全球比重为16.84%,较2000年提高13.2个百分点,美国GDP占全球比重为26.22%,较2000年下降4个百分点。为遏制中国发展,美国在经济、军事、政治、外交等领域采取一系列措施。2018年美国发起贸易战并不断升级,全球供应链重塑,中国对美出口份额不断下降。2025年特朗普上台后发动关税战,试图打击中国制造业优势,推动制造业回流美国。科技方面,美国对中国半导体行业进行封锁,禁止ASML对华出口EUV光刻机,将多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为阻碍我国AI产业的发展,对英伟达出口中国的AI芯片进行限制,同时将多家中国AI科技公司列入实体清单。中国的崛起势必会导致大国博弈进一步加剧,美国试图通过制裁中国来维系自身霸权,但中国将通过自身发展逐步突破美国霸权压制。
2.全球经济秩序重构
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动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大幅提升,以RCEP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协定对区域贸易格局也造成深刻影响。随着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兴经济体积极推进本币结算,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以美元为主导的传统货币体系也逐步动摇。受地缘冲突和疫情冲击,不管是能源、粮食还是制造业,供应链格局都在加速重构。俄乌冲突、巴以冲突等显著推升了全球粮食、能源供应链的不稳定性,各国对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的关注度提高。新冠疫情冲击使得各国加速产业链本土化进程或者推行“近岸外包”、“友岸外包”模式。整体来看,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秩序面临深刻变革。
3.国内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新旧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时期。此前房地产及其上下游行业对我国GDP贡献较大。从2021年开始,房地产行业进行调整周期,地产销售持续走弱,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转负,对经济造成拖累。受到地产下行影响,土地出让收入骤减,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压力较大,“土地财政”难以为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增加。在地方政府化债的背景下,财政对基建投资的支持力度也有所减弱。此外,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基建网络已经较为完善,传统基建需求较为饱和。在房地产和基建代表的旧经济动能放缓时,新动能在不断培育壮大,但尚不足以完全对冲旧动能放缓导致的需求下滑,因此在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我国经济面临一定压力,内需不足问题凸显。
二、“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
在“十三五”规划结束后,我国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十四五”规划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时期。根据党的二十大报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二十大报告来看,从2020年到2035年即“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时期,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十四五”是启动阶段,“十六五”是收官阶段,“十五五”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二十大中提出了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十四五”规划对GDP增长目标的表述为“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并没有设置定量GDP增长目标。为了实现2035年的远景目标,“十五五”将是关键时期,能够为最终目标的达成奠定良好基础,因此预计“十五五”规划会对GDP增长目标提出一定具体要求。
此外,“十五五”时期还包括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这一重要时刻。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2029年将完成决定中提出的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2029年处于“十五五”规划的第四年,“十五五”规划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时间节点的重合,意味着“十五五”规划和改革目标将互相配合,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制度基础。
三、 “十五五”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
五年规划立足我国经济当前阶段,展望长期发展目标,将长期目标分解为阶段性规划。五年规划内容不断深化,始终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新中国成立之初,五年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重点战略,从“六五”计划开始,产业结构目标更为均衡,进入二十一世纪,“十五”计划对信息产业的关注度提升,“十三五”规划和“十四五”规划中科技驱动特征越发明显。在“十五五”时期,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传统增长模式面临瓶颈,同时全球AI等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美国对我国进行科技打压,以上因素都要求我国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突围,“十五五”规划将聚焦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壮大,进而更好地引领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较于“十三五”规划,“十四五”在创新驱动方面的指标要求更高。“十四五”要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大于7%,力争投入强度高于“十三五”,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7.8%提到至2025年10%,发明专利的要求也更加侧重“高价值”。“十五五”时期对研发投入等指标要求预计会进一步提升,有助于引导更多资金流入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向,带动科技创新突破。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也有助于破除“内卷式”竞争,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路径。
四、风险提示
1、政策理解有偏差;
2、政策推进或不及预期。
上一篇:浙商银行高管回应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正实施低风险、均收益结构转型,压降网贷等高收益高风险资产 浙商银行高管回应上半年营收净利双降:正实施低风险、均收益结构转型,压降网贷等高收益高风险资产
下一篇:“通浚”启航 “通浚”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