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打不败中国人的“新鲜信仰” 预制菜打不败中国人的“新鲜信仰”
创始人
2025-09-17 08:27:40


作者:钟淑如,责编:侯解,原文标题:《钟淑如 | 预制菜到底错哪了?中国人的“新鲜信仰”打不败》,题图来自:AI生成

近日,网红罗永浩与西贝的争执再度把“预制菜”推上风口浪尖。罗在西贝用餐后称“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太恶心”,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则回应:“按照国家规定,我们没有一道是预制菜,而且100%不是预制菜。”

先不论这里是否存在文字游戏,以及法律定义与大众认知之间的差异,有一点可以确定:以贾国龙为代表的餐饮人极度回避“预制菜”标签。他们清楚,一旦与预制菜挂钩,等于自砸招牌。在消费者眼里,预制菜常被等同于难吃、廉价、品质差、不安全等负面意象。

我们真正想讨论的是:为什么我们会这样想?为什么我们那么反感预制菜?


预制菜定义 |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截图

归根结底,中国的饮食文化,和新鲜二字不可分离。预制菜在挑战“新鲜至上”的文化逻辑。在中餐语境里,新鲜既关乎时间,也关乎味道。在时间维度,新鲜意味着即时性,从田间地头到餐桌以分秒计算,时间越短越新鲜。

比如,符合广州人新鲜标准的鱼必须是游水活鱼现杀,从生物到食物的转换在一两个小时内完成。食品科学讲究畜肉在宰杀后经过排酸风味才佳。例如,牛肉经过12小时排酸才软嫩柔美。但是潮汕人不答应,现杀的牛肉,还没来得及排酸,甚至肌肉还在跳动,过清汤涮熟,蘸上沙茶酱,才算入口新鲜。

在SARS、新冠等疫情之前,大部分菜市场都设置有活禽宰杀的区域,因为消费者钟爱新鲜的鸡鸭。香港因为两次SARS疫情,彻底把菜市场的活鸡交易区取消了,改成卖冰鲜鸡。香港市民对此怨气很重,不少菜市场的生意严重下降,甚至歇业关闭。在南方省份,消费者尤爱“热气肉”,即从屠宰场直接运输到终端,不经过冷链的猪肉。

在科学上,冰鲜肉能防止细菌滋生,还能排酸,似乎更为合理。但是在菜市场,科学得让道。我在海南的田野调查发现,早上六点前,卖热气肉的摊位就开始排队,猪肉摸起来尚有余温,消费者眼里,这才是“新鲜的肉”。相比之下,往往超市里的冷鲜肉无人问津。

《舌尖上的中国》那句“最优质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就是新鲜文化的最佳诠释

在味道维度,鲜味被广泛接受为酸、甜、苦、咸之外的第五味。鲜味清淡,可以刺激唾液分泌,令人食指大动。鲜实为谷氨酸盐和核苷酸等物质的味道,海带、豆酱、番茄、菠菜等食物中,鲜味含量极高。在日本料理中,鲜味也称为旨味(umami),这个词也表达好吃的意思,可能是日本人对鲜味的喜爱让他们发明了味精。中餐料理中,只有时间上的“新”才能确保味道的“鲜”。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中,菜市场才是获得新鲜食材的最佳去处。

预制菜做得是与“新鲜”相反的事。新鲜文化希望尽量保持食物的鲜活状态和本味,尽早完成烹饪,落肚为安。但是预制菜行业把食材变成了“时空压缩品”,让本该鲜活清蒸上桌的鲈鱼安静地躺在冰柜里“入味”,保质期变成十八个月。预制菜还突破各种物理距离的限制,让曾经地方性的特色变得唾手可得。现在网购平台的预制菜栏目,“佛跳墙”、“海陆空一锅鲜”等招牌闪亮,仿佛要把全球美味尽入囊中。

正因为如此,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天然戒心,与我们当年对罐头的抗拒,本质上是一回事。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文化差异。《中国罐头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美国罐头人均年消费量约90kg,西欧50kg,日本23kg,而我国仅1kg。许多消费者认为冻肉提不起食欲,甚至“失了灵魂”;泡面、香肠等深加工食品,也常被贴上“垃圾食品”的标签。

因此,当公众听到“保质期24个月的西兰花”“孩子出生前菜就做好了”这类表述时,自然会焦虑;面对“保质期18个月的鲈鱼”,也会犯嘀咕。食品科学或可证明这种超长保质期的食物,在无菌处理下,营养差异有限,品质也尚可,但在消费者认知当中,“技术保鲜”与“新鲜至上”的价值观冲突,依旧难以消解。对许多人而言,接近自然状态、原真的食物才叫新鲜;保质期像是新鲜的敌人。

朋友圈里的经验同样说明问题。有海南的朋友说,预制菜无法攻进她的家乡,因为海南人甚至都无法接受下午买到的猪肉。潮汕人说如果以后到处都是预制菜,她想回到那个一天买两次菜的孤岛。云南人说,去吃地方小餐馆,看着橱柜里陈列着鲜活食材,点菜现炒,才是云南人的日常。这些生活实践,是“新鲜文化”最朴素的注脚。




昆明一家看菜点菜的小饭馆,图片来源:作者供图

既然消费者不买账,为什么不用些新鲜食材,反而用那么多预加工的东西呢?事实上,连锁餐饮,已经无法离开预制菜或预加工食材。连锁中餐高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是中央厨房。

根据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目前门店数超过10家的连锁餐饮企业中,68.3%采用中央厨房的运作模式。由于中央厨房的运营成本并不低,连锁规模越大,中央厨房的效能优势越明显。中央厨房指的是由总部统一采购食材,在标准化程序上进行清洗、切配、包装,将食品加工成半成品或者成品,再高效配送至门店。

以有547家门店的某餐饮企业为例,华南地区门店的大部分食材由三个中央厨房处理配送。在其中央厨房已经完成好活鱼切片、调味料包、蔬菜切配等工序。到门店,厨师只需要负责熬汤、焯熟鱼肉、淋油等基本操作。从顾客下单到完成上菜在十五分钟内完成。标准化、高效、便利的操作方式创造了它曾经快速扩张、营利增长的行业神话。

中央厨房颠覆了许多中餐的传统特质。首先,中央厨房摆脱了对地方食材的依赖。传统中餐讲究使用当地当季的食材,在菜品里可以品尝到时间和水土,折射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我采访过某餐饮连锁集团的一名负责人,对方表示他们中央厨房的食材供应商都是行业里的龙头企业,来自全国各地。食材由总部集中订购,猪肉等关键食材甚至是通过订单生产的,从而保证食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统一性。但本质上,这些食材是工业化农业的产物,可能意味着地方风味(terroir)的流失

其次,中央厨房弱化了厨师的地位,但符合餐饮业降本增效的追求。在传统中餐馆,好的厨师就是好味道的首要保证,甚至许多顾客奔着厨师的名声而来。中央厨房的机械化程度高,有切菜机、锯骨机等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参与食材加工。到门店后,厨师如流水线工人一般,根据标准程序操作。连锁餐厅的厨师不再是“味道掌门人”,不需要高超的厨艺,也不依赖经验,甚至离职了极容易被替代。

最后,中央厨房用减法取代了加法。传统中餐食材、烹饪手法和口味都非常丰富多样。好餐馆的菜单与时俱进,不断融合,推陈出新。中央厨房出于对效率的极致推崇,会倾向于精简菜单。菜单越短,越好操控,也便于在最快的时间出餐,实现利益最大化。某餐饮品牌宣称“店里只有一种味道可选择,只用一种鱼,只有一种辣度,不可以加辣也不可以减辣”,这就是减法主义的极致表现。

中央厨房带来的集约化效益非常明显。它可以帮助连锁中餐节省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以及门店的店租(由于大部分食材已经预先处理好,门店只需要较小的后厨空间)。流水线设计和标准化程式可以把餐饮企业推入复制粘贴的扩张快车道。中央厨房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而且可以建成开放的供应链平台,对外赋能。

海底捞成功孵化了子公司蜀海,以中央厨房的形式承担着300多家不同餐饮品牌的2000多家门店的食材供应。截至2019年底,蜀海的整体销售额达60亿元,甚至超过了很多头部连锁火锅品牌的销售额。可以说,中央厨房代表着餐饮企业向上整合供应链的野心。

疫情后,餐饮行业受到极大的挑战。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和房租成本,消费者独立快速就餐的需求、居家预制菜的增长、以及外卖业务对出餐时间的苛求等因素都会进一步刺激中央厨房和预制菜的发展应用。

对生产端而言,预制菜让产业链增值空间更大:初级农产品利润低、损耗高,深加工越多,利润越高,也能为产地带来收益。政策同样加码。《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据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预计3-5年将以约20%年增速增长,2026年有望达万亿规模。


中国预制菜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 图片来源:艾媒咨询《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

预制菜趋势不可逆,但市场接受并不容易。对于消费者而言,预制菜的出现,一方面意味着便利,甚至可以减少家庭备餐的时间,所以有些家庭主妇朋友认为预制菜解放了她们的厨房。但是预制菜同时也意味着,那些现炒的“镬气”难寻。

预制菜带来的最直接改变,是把“厨师”变少、把“操作员”变多。当味道被拆分成称量、解冻、复热等固定步骤,后厨不再需要高超刀工与经验判断,一个人对照SOP就能完成出餐。

我在视频里看到的那些狭小后厨:年轻的厨工有些慌乱,他们不必辨识火候,不必把握“适量”,只需按键计时、按包投料。这样的菜也许更稳定、更安全,却像供能的“日常燃料”,难以勾起食欲。可中餐之魂,恰在于厨师的灵感与手艺——爆、炒、煨、烩的微妙差异,火候与油温的瞬间拿捏。

预制菜推动了标准化,却也不可避免地抹平了中餐的个性与创造。有的人厌恶预制菜,正是因为预制菜那种可预期的、千篇一律的味道。吃着预制菜,感到自己的生活也被预制了。

此外,真正让消费者担忧的,是预制菜的不透明。今天的食品供应链被一再拉长,在缺乏统一规范的阶段,每增加一个环节,就多一分“科技与狠活”介入的可能。回到历史,人和食物的关系曾经简单而直接:先民采集、狩猎、种植,自给自足,没有中间环节,那是最直观也最安心的安全感。也因此,我常说,能在自家院子里种一块小菜园的人,是幸运的。

而在现代物流体系中,这种直接关联被切断。食物从产地到餐桌,要经过无数中介与运输环节。预制菜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距离,生产步骤更多、更拆分,也更难被消费者看清。

过去,当餐馆摆上新鲜食材,我们还能凭经验判断优劣;面对预制菜,保质期并不能告诉我们它是否真正变质,配料表也难以说明食材的来源与生产方式。长长的添加剂名称让人眼花缭乱,看得懂字,却像看不懂门道。网上的“科普”意见不一,背后可能各有立场。仿佛只有当每个人都成了食品专家,才能辨别一盘菜的品质。

说到底,我们缺的是信任机制。这正是公众呼吁预制菜“透明化”的原因。我们需要更强的外部监管、清晰的追溯与第三方认证,来证明它是安全、可放心的。当然,更关键的,是从业者愿意以“良心”回应社会期待:把原料、工艺、添加与储运讲清楚,让消费者看得见、查得到、问得明。

预制菜是一股潮流,是高效率社会的写照,也是“麦当劳化”的一个切面。但它很难完全征服中国味蕾。现阶段的工艺并不能充分保留或复现所有食材的风味;有些菜,一经预制就注定走味。正如松茸等野生菌难以规模化养殖,只能依赖自然。我尤其厌倦那些加了保水剂的预制鱼类——入口像“注胶”,鲜味全无。

我们热爱“当地、当季、新鲜”的食材,吃的就是时空的凝结。在商场里选择餐厅,无法避开预制菜,但可能是无奈中相对安全的选择;可要吃点真正好的,仍然要去有灵魂的菜市场,或者能自由挑选食材的小馆子。商场之外,仍有许多好吃而不贵的去处。

总有一些食物,注定无法被预制所复刻。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80704.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天山电子:9月15日高管劳萍减...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9月16日市场公开信息、上市公司公告及交易所披露数据整理,天山电子(301379)...
腾讯AI 的新叙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极客公园 (ID:geekpark),作者:郑玄,原文标题:《腾讯 AI 的新叙...
股价创近4年新高!阿里港股总市... 9月17日,阿里巴巴-W(9988)高开2.74%续创近4年新高,港股总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今年来累...
华安证券回应与国元证券合并传闻... 记者丨崔文静编辑丨巫燕玲近日,市场再度热议券商合并话题,其中国元证券与华安证券这一“同省兄弟”的组合...
TikTok:有国家撑腰真好 美国国会通过“不卖就禁”法案给TikTok戴上最后期限的紧箍咒,这事儿耗时很长,在国际上讨论热度也很...
飞书闯入“大型制造业” 飞书加... 作 者:刘溪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二十年前,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企业屈指可数...
游戏,正成为一种新文化 复旦大学严锋教授做客中欧EMBA人文艺术讲座,与中欧EMBA校友同学分享游戏的力量——电子游戏如何塑...
创业板指半日涨1.74% 宁德...   中新经纬9月17日电 周三早盘,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午间收盘,上证指数涨0.41%,报38...
“十四五”以来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9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阿里市值重回3万亿,马云再度现... 9月17日,阿里巴巴港股开盘上涨,截至发稿,阿里股价上涨3.84%,总市值重新回到了3万亿元以上。w...
创业板ETF天弘(159977... 9月17日,创业板指震荡走高,光伏板块表现活跃。相关ETF中,截至发稿,创业板ETF天弘(15997...
首款国产DUV光刻机或正测试,... 9月17日,三大股指开盘涨跌不一,盘面上半导体板块快速拉升,半导体设备ETF(561980)快速翻红...
国务院国资委:截至目前央企控股... 9月17日,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在国新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截止...
超级APP之争:“京美淘” 的... 作者:贾贺辉 | 编辑:小鱼 “从硬折扣看京东、阿里、美团的战略转型。” 好文4376字 | 8分钟...
000559,三连板!A股这一... 机器人概念股集体活跃,万向钱潮(000559)连续三天涨停。光伏概念异动拉升,亿晶光电直线拉升涨停。...
“三投联动”!华安证券,浇灌科... 编者按:时代之笔擘画新章,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铺就的壮阔画卷中,证券业正以创新之墨...
宁德时代股价再创新高 宁德时代... 9月17日早盘,宁德时代股价再创新高。截至10:45,宁德时代涨5.14%,报371.6元/股,总市...
昊海生科:实控人之一蒋伟收行政...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6日,昊海生科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之一蒋伟通知,获...
国货美妆下半场:科学驱动、场景... 文 / 美科来源 / 节点美妆2025年上半年,国内美妆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珀莱雅以 53.62 ...
中芯国际A、H股创新高,科创综... 9月17日,科技方向再度上涨,科创综指盘中回升。相关ETF方面,科创综指ETF天弘(589860)截...
华勤技术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上市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6日,华勤技术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于当天向香港联交所提交了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
美联储即将启动降息,降息周期启... 美联储即将迎来议息会议,市场预测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很高,目前最可能出现降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的情况...
国货美妆下半场:科学驱动、场景... 文 / 美科来源 / 节点美妆2025年上半年,国内美妆行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珀莱雅以 53.62 ...
北方华创:国家集成电路基金持股...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6日,北方华创发布公告称,公司股东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于2025年7月28日至9...
美联储即将启动降息,降息周期启... 美联储即将迎来议息会议,市场预测美联储降息的概率很高,目前最可能出现降息25个基点和50个基点的情况...
阿里港股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马... 9月17日,港股开盘,阿里巴巴(9988.HK)高开2.74%续创近4年新高,港股总市值重回3万亿港...
被殃及的中欧陆上通道 当地时间9月12日至16日,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进行了代号为“西部—2025”的联合战略演习。“西部”演...
机器人概念爆拉,相关ETF创新... 带着最新开源模型的宇树科技,再次“点燃”二级市场对机器人的投资热情。9月16日,Wind宇树机器人概...
智平方获5亿元具身智能机器人订... 9月17日,机器人概念股持续活跃。相关ETF方面,机器人ETF(159770)盘初震荡走高,截至发稿...
48∶47!美联储理事提名通过...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周扬】当地时间9月15日晚,美国参议院以48票赞成、4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