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腾讯系创业到IPO之路
45岁的鲍春健,携带着腾讯T4级技术的耀眼光环,创立小鹅通的故事,堪称互联网创业的经典范式。2016年,凭借为吴晓波频道开发知识店铺系统,小鹅通声名鹊起,迅速成为知识付费领域隐匿的基础设施供应商。
从张德芬空间到十点读书,头部内容创作者的需求塑造了小鹅通“SaaS + 微信生态”的初始基因,亦吸引了高瓴、腾讯等资本,在六年内完成超12亿元的融资,其估值飙升至46亿元。
财务迷局:9195万亏损与5139万CFO薪酬
招股书所披露的财务数据呈现出强烈的反差:近三年半累计亏损9195万元,资产负债率长期超过400%,而CFO周世坤三年薪酬竟高达5139万元(含股份支付)。
这种“亏损与高薪并存”的现象,暴露出SaaS行业特有的财务架构——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直接影响净利润的表现。若剔除优先股等因素的影响,其2024年经调整后的净利润已达6631万元。这种“纸面亏损”与“实际盈利”的双重叙事,必将成为港股投资者重点审视的对象。
腾讯生态的双刃剑
小鹅通高达42.8%的云端资源采购源自腾讯,腾讯持有其16.82%的股权,核心业务完全依托微信公众号/小程序。
这种深度捆绑既成就了小鹅通在53亿规模私域赛道中的龙头地位(2024年市场占有率第一),也遗留了“去腾讯化”这一致命难题。
尽管公司宣称CRM系统已打通抖音、快手等平台,但缺乏成功案例的现状,凸显了跨生态复制的艰难。
合规雷区与商业模式考验
从5万元行政处罚到“中医治癌课程”舆情,再到非法荐股案的牵连,平台审核机制的漏洞频频显现。在港股严格的监管环境下,这些“小额度高敏感性”的合规瑕疵可能会被放大审视。
更为本质的挑战在于:当私域运营市场规模直至2029年才有望达到138亿元时,资本故事更需清晰阐明如何突破行业的天花板。
赴港上市的生死时速
当前414%的资产负债率中,17.99亿元可换股可赎回优先股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上市已然成为背水一战。上市成功与否,将取决于香港资本市场是否认可其从“微信生态服务商”向“全域数字化工具”的转型叙事。无论结局如何,小鹅通的IPO历程都将成为中国SaaS企业审视自身独立性的重要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