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庄灵辉 卢志坤 北京报道
筹划近8个月后,*ST炼石(000697.SZ)重整正式启动。
日前,*ST炼石方面宣布,公司近日收到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成都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裁定受理公司的重整申请。因成都中院依法裁定受理*ST炼石的重整申请,该公司股票交易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ST炼石前期共引进7家重整投资人,引入重整投资总计12.38亿元。根据不久前*ST炼石披露的信息,该公司当前累计逾期债务金额合计约为14亿元。另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ST炼石有息负债规模超20亿元。相比之下,该公司此次引入的重整投资金额尚未完全覆盖其逾期债务。
重整启动
早在今年1月初,*ST炼石方面就提出,拟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及预重整。彼时,该公司提示相关事项尚需通过股东大会审议。
“公司虽已有到期债务无法清偿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情形出现,但公司所处行业为国家重点发展产业,有良好产业基础,具有重整价值,符合主动提出重整申请的条件。”彼时,*ST炼石方面指出,近年来受外部环境影响、长期高负债经营导致财务成本高企、经营持续亏损,公司目前流动性十分紧张,公司应于2025年1月2日支付到期债务本金及利息7672.56万元,目前公司已无力偿还,短期内陆续到期的债务本金及利息约10.81亿元预计也无力偿还。
时隔近8个月,*ST炼石方面宣布,成都中院已裁定公司进入重整程序,并指定北京金杜(成都)律师事务所担任公司管理人。
“如果公司顺利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重整计划,将有利于化解公司债务风险,有利于优化公司资产负债结构,提升公司的持续经营和盈利能力。”*ST炼石方面表示,成都中院已裁定公司进入重整程序,但公司仍可能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
此外,*ST炼石计划向管理人提交在重整期间继续营业的申请,由管理人进一步报法院许可。
“基于公司实际情况,公司拟向法院提交关于重整期间在管理人的监督下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申请。”*ST炼石方面表示,法院批准公司的申请后,公司将在管理人的监督下妥善自行管理财产和营业事务。公司将积极配合法院及管理人开展重整中的各项工作,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引入资金未覆盖逾期债务
根据法院裁定,此前*ST炼石临时管理人已就出资人权益调整、债权分类及清偿方案、重整投资人引入等形成初步方案,并已与多家投资主体签署了《预重整投资协议》,具备重整可行性。
根据上述《预重整投资协议》,*ST炼石此次共引入7家重整投资人,包括多家国有企业背景的投资机构和专业资产管理公司。
披露信息显示,7家重整投资人为*ST炼石本次重整提供的投资分别为2.825亿元、9605万元、5650万元、1.13亿元、3.365亿元、2.019亿元、1695万元及1.346亿元。其中,因中国长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在24个月锁定期和12个月锁定期均中选,相应签署了两份《预重整投资协议》。
上述7家重整投资人为*ST炼石本次重整提供的投资总计为12.38亿元。根据《预重整投资协议》和重整计划的规定,这些资金将优先用于支付重整费用和共益债务(如有)、清偿债权(如有),剩余部分用于*ST炼石经营发展所需。
*ST炼石方面曾明确表示,无特殊情况下,公司如进入重整程序后将不再另行招募和遴选重整投资人。
相比之下,*ST炼石此次引入的重整投资尚不能完全覆盖其当前逾期债务,与该公司有息负债规模也有不小的差距。
*ST炼石方面曾披露称,截至2025年9月12日,公司累计逾期债务金额合计约为14亿元,占公司2024年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1391.59%。
具体来看,*ST炼石上述逾期债务共三笔。其中两笔的债权人为四川发展航空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逾期金额分别约为8145.74万元、3.41亿元,到期日分别为2025年1月2日、9月12日;另一笔的债权人为成都西航港工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逾期金额约为9.78亿元,到期日为2025年4月22日。
另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6月30日,*ST炼石资产总计37.55亿元,负债合计37.12亿元,其中有息负债总额为21.72亿元。
(编辑:卢志坤 审核:童海华 校对:颜京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