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朗普对俄乌冲突的观点突然大反转,从最初嘲讽乌克兰自不量力、敦促泽连斯基尽快议和,到宣称相信乌克兰有能力收复被占领土,表示俄罗斯是打不赢仗的“纸老虎”。
当地时间9月23日,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场边会见泽连斯基,随后他在社交媒体发文道:
“看到战争对俄罗斯造成的经济困难,我认为乌克兰在欧盟协助下,有能力战斗并收复所有失地,恢复原有疆域。”
许多西方媒体第一时间大肆宣传特朗普的这则帖文,但我们也必须注意他的用词——“在欧盟协助下”。
换言之,特朗普已经有些厌倦调停俄乌冲突了,你们愿意继续打就继续打吧,反正我要去忙我的事情了。
当记者进一步询问特朗普是否支持北约盟国击落侵入领空的俄罗斯战机时,他十分干脆地回复说:“是的,我同意。”
紧接着记者又问一旦北约在领空与俄战机交手时美国会否支持,特朗普则不愿表态,称“这取决于具体情况”。
如何判断上述立场是特朗普随口一说还是美国高层的共识呢?
一个很关键的指标是看国务卿、国防部长、白宫发言人等不同渠道的表态,如果是慎重讨论后形成的政策共识,则大家口径应当一致。
不出所料,这些令欧盟和乌克兰兴奋的话其实就是特朗普随口一说,因为在接下来的安理会发言中,国务卿鲁比奥重申,俄乌冲突“终究得在谈判桌上,而非战场上结束”。
俄罗斯方面倒是比较淡定,俄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对记者称:“不必对特朗普的每则帖子都大感兴奋。”
之所以特朗普对俄乌战局的判断发生了些许变化,厌倦情绪固然是一方面,近期战场形势的走向恐怕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简单来说,俄军在2025年夏季发动的攻势确实有所斩获,但成果并不及预期,尤其是在最关键的红军城战线上进展缓慢。
下图为当前俄乌战场整体形势图,红色区域是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领土,约占乌总面积的20%,蓝色是2022年俄军最大突进到的位置。
接下来把战线沿顺时针依次放大。
今年以来,俄军最大的战果发生在库尔斯克方向,通过3月、4月两个月的大规模作战,俄军收复了约1200平方公里的库尔斯克州被占领土,并突入乌克兰苏梅州境内,建立缓冲区。
如下图所示,红色区域即为俄军收复面积及新扩展的缓冲区。
库尔斯克突袭是乌军在2024年里最重要的战果,本来泽连斯基想把它作为谈判筹码之一,现在完全失效。
哈尔科夫方向,双方士兵每日打卡吃饭。
红利曼(Lyman)方向,俄军打了一个突出部出来,但距离攻城还得一段时间。
红利曼是联通斯拉维扬斯克(乌控)和北顿涅茨克(俄控)两大城市的交通枢纽,被视为是“顿巴斯堡垒群”的北部门户,它也是2022年10月乌军哈尔科夫反攻的重要成果之一。
俄军经过三年的漫长蚕食,终于又回到了这座小城周边。
在康斯坦丁诺夫卡方向,俄军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包围圈。
如下图所示,自南到北为乌控顿涅茨克州最后四座主要城市:被坐标尺盖住的即红军城,正中心位置的是康斯坦丁诺夫卡,北方两座相对远离战线的城市为斯拉夫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
左下角俄军打出来的突出部将红军城与康城给分割开了,俄军的策略是先打最南端、位置最孤立的红军城,待红军城战役结束后再掉头北上,进攻康城。
假如能顺利拿下康城,下一步攻击目标就是乌东堡垒群的核心——斯拉夫扬斯克和克拉马托尔斯克,也就是整个顿巴斯战役的收官之战。
下图是一张更清晰的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地图。紫色区域为乌控区,黑圈包围的三座城市即斯拉夫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和康斯坦丁诺夫卡。
乌控顿涅茨克州左下角的Pokrovsk为红军城,乌方称波克罗夫斯克。
在先前普京提出的停火条件中,曾要求乌克兰主动撤出紫色区域土地,并许诺给予部分实控领土补偿。
但考虑到乌东堡垒群的战略意义和国内舆论压力,泽连斯基拒绝了该要求,战争遂继续进行。
下图为红军城最新战况。
红色为确认俄军已占领的阵地,黄色为俄军宣称占领或刚占领尚不稳固的阵地,蓝色为乌军反攻收复的阵地。
不难发现,红军城内乌军的主要对外补给通道只剩一条,形势危如累卵,但在俄军突出部方向,乌军近日也发起猛烈反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红军城东北方向的压力。
更进一步放大地图。俄军事实上曾突进红军城中心区域,但被乌军逐出,目前红军城主要建筑群仍掌握在乌军手中。
在当前的战场形势下,双方都是有进无退,俄军既然已经打到这个份上,撤围相当于承认失败。
红军城战役从去年底就开始酝酿了,在今年夏天正式发动,此前有西方舆论认为,被三面包围的乌军守不了太长时间,可乌方硬是挺到现在,着实不易。
正面战场之外,俄军加大了对乌克兰境内关键目标的空袭,乌军则将远程打击对象聚焦在俄罗斯油气设施和无人机生产基地上。
根据乌总参谋部的报告,9月23日至24日夜间用无人机袭击了俄罗斯境内两处石化厂和两个石油泵站。
另据9月24日的卫星图,一架乌军无人机在俄罗斯黑海东岸港口城市新罗西斯克爆炸,击中了里海管道联盟的办公室,这导致新罗西斯克石油设施一度暂停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新罗西斯克(下图红色线段左端城市)是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油气管道的出海口,每天从这里向全球市场出口超过200万桶来自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其中大部分运往南欧国家。
欧盟虽然竭力减少购买俄罗斯石油,但通过俄罗斯转运的哈萨克斯坦石油却不在制裁范围内,而该管道是从哈萨克斯坦到欧洲市场最优化、最经济的运输线路。
文章最后,摘选半岛电视台的一段稿件(有删改),与宏大叙事相比,这篇新闻稿写得让人五味杂陈:
一个灰蒙蒙的早晨,乌克兰顿涅茨克市郊,浓雾像厚厚的毯子一样笼罩着战壕,空中不时传来无人机搜寻目标的嗡嗡声。
一名二十多岁的乌克兰士兵坐在湿泥墙上,呼吸声清晰可闻,他注视着面前的一个小屏幕,屏幕上显示着一个个红点,代表着缓缓向他逼近的俄军士兵。
这时,士兵想起了自己在一部战争电影里看到的场景:1916年,英法士兵在凡尔登战役中,穿过泥泞的田野,奔向德军防线——唯一的区别在于顿涅茨克的战壕更深,泥浆更厚,死亡来得更快。
1916年7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联军在法国西部的凡尔登战役中对德军发动反攻,这是军事史上最血腥、最耗时的战役之一。
盟军原本以为这次反攻将在西线取得“决定性突破”,但德军自1914年以来修建的防御工事和战壕网络却阻止了这一突破,经过近140天,盟军的推进还未超过10公里,死亡人数却达到几十万。
俄罗斯在乌克兰也面临类似的局面,2022年初,俄军发动了闪电战,在战争开始后的五周内占领了12万平方公里领土,然而此后,战线仅在东部和南部略有移动。
最近数据显示,即使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准来看,过去18个月,俄军的推进也相当缓慢,这导致一些人猜测,俄军最终可能会完全停止进攻。
各种形式的战争,本质上都是一场时间和距离的游戏。
一个世纪前的凡尔登战役,每前进一米都会付出数百人的生命;而今天,在乌克兰的平原上,每前进一米仍然会付出数百人的生命。
历史也许不会记得莫斯科或基辅在2025年夏天前进了多少米,但生活在无人机嗡嗡声和炮火轰鸣声中的士兵们会记得,他们用前进的米数和未迈出的步伐来衡量自己的日子。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江宁知府,作者:印闲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