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A股上市药企准备冲刺港股上市。
9月26日晚间,博瑞生物医药(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博瑞医药,688166.SH)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9月26日审议通过《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议案》《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方案的议案》等。
博瑞医药称,公司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目的是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高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此次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将主要用于支持在研产品管线的研发、扩大生产能力、进行战略性投资与收购、补充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等。
博瑞医药称,公司将充分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情况,在股东大会有效期内(即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24个月或同意延长的其他期限)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发行窗口完成本次发行上市。
博瑞医药提到,截至目前,公司正积极与相关中介机构就本次发行上市的相关工作进行商讨,除本次董事会审议通过的相关议案外,其他关于本次发行上市的具体细节尚未确定。
官网资料显示,博瑞医药创立于2001年,2019年在科创板上市,该公司已上市与在研产品管线覆盖代谢、肿瘤、呼吸、免疫抑制、抗病毒真菌等多个领域。近几年,博瑞医药因为在研GLP-1/GIP双重受体激动剂BGM0504注射液而受到关注,成为国内颇具代表性的“减肥药概念股”。2025年半年报显示,BGM0504注射液目前在国内处于临床三期试验阶段。
具体来看,BGM0504注射液2型糖尿病和减重两项适应证国内三期临床试验目前已完成全部入组,处于给药和随访阶段,均正在按计划顺利推进中。博瑞医药称,待完成国内三期临床研究,并经国家药监局审评、审批通过后方可在国内生产上市。在美国,BGM0504注射液减重适应证在美国开展的US bridging临床研究已完成,公司将根据FDA的建议完善三期临床方案并提交,FDA可能需要3至6个月进行审查。其他市场方面,BGM0504注射液降糖适应证由合作伙伴向印尼官方递交的IND(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三期临床研究工作已正式启动。
BGM0504与礼来的替尔泊肽属于同一靶点,博瑞医药曾用这款药“单挑”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2024年8月,博瑞医药对外宣布,BGM0504注射液在二型糖尿病二期与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头对头研究中取得积极结果,18周给药糖化平均降幅2.76%。博瑞医药在投资者调研报告中曾表示,公司临床研究纳入人群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体重这类基线水平与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及其他同类品种在中国所开展的一系列研究具有较好的可比性,保持在基本一致的水平。
此外,博瑞医药还在推动口服BGM0504片剂的研发,其中减重适应证已在中国递交IND申请;美国递交的IND申请已获批,正在开展一项在80例非糖尿病超重或肥胖人群中给予BGM0504片 20mg~80mg不同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5~8周的一期临床研究。
除了BGM0504注射液和口服,博瑞医药还不具有长效胰淀素类似物产品BGM1812,其注射液减重适应证已在中国和美国递交IND申请,口服BGM1812片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虽然创新药布局让博瑞医药大受关注,但当前其业绩支撑还是原料药、抗病毒类产品等传统业务。业绩层面,wind显示,2020年至2024年,博瑞医药全年营收整体呈增长趋势,分别为7.85亿元、10.52亿元、10.17亿元、11.8亿元和12.83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波动较大,分别为1.7亿元、2.44亿元、2.4亿元、2.02亿元和1.89亿元。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为5.37亿元,同比下降18.28%。同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17.3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83.85%。博瑞医药提到多个原因,包括受流感趋势变化及竞争格局变化影响,奥司他韦原料药及制剂需求及价格产生下滑,使得抗病毒类产品收入、毛利额均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由于去年同期客户临时性需求较旺盛,同时本报告期客户阶段性商业需求波动,抗真菌类原料药品种收入较去年同期减少,该类产品毛利较高,销量阶段性减少带来毛利额同比下降较多。
值得关注的是,博瑞医药股价近日下跌明显,9月22日收跌13.15%,23日下跌9.51%,24日下跌2.05%,25日下跌8.4%,26日下跌12.57%。按照9月19日的收盘价和9月26日的收盘价来计算,博瑞医药过去5个交易日的股价下跌近40%。9月24日晚间,博瑞医药也公告称,公司股票连续30个交易日内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达到70%,属于股票交易严重异常波动情形。行业观点认为,此次下跌与辉瑞收购美国肥胖药企业Metsera,博瑞医药减肥药BD预期落空有一定关系。
2025年以来,已经有多家A股上市药企在港股上市,实现“A+H”两地上市。
2025年5月23日,恒瑞医药(600276.SH;1276.HK)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总募资达到98.9亿港元,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2025年8月7日,东阳光药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成为香港市场首例H股吸收合并私有化加介绍上市案例。此次上市,东阳光药通过整合港股上市子公司东阳光长江药业实现了整体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与募资;在博瑞医药之前,A股老牌药企贝达药业(300558.SZ)也公告称,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是该公司第三次冲刺港股IPO。
业内普遍认为,A+H股上市热潮得益于政策端的支持。据证券时报,9月17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2025年施政报告。在股票市场方面,李家超表示,将通过港交所“科企专线”协助内地科技企业到港融资。同时,政府还将进一步完善主板上市和结构性产品发行机制,同时研究优化“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定,推动更多海外企业到港第二上市,以及协助中概股以香港为首选回归地。
具体到医药行业,有行业分析人士此前向澎湃新闻记者在内的媒体表示,前几年,国内医药行业因为各种原因遭遇“寒冬”,如今在BD、政策等综合因素的推动下,当前行业的融资情况有所好转。在这种环境下,多融资是正确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