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有病去医院,有事找法院,谢谢!”
最近西贝和娃哈哈的瓜,一个接一个,根本停不下来。就当大家期待下一个爆点的时候,另一对冤家主动跳了出来,成功把关注焦点拉了过去。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王老吉在自家公众号上发布了这么一则声明,矛头直指正与其争夺“王老吉”境外商标所有权的加多宝,言语间充满愤怒与嘲讽意味。
王老吉“年轻化”的网络语言,加上蹭节日的回应,瞬间引起舆论的高度关注,将双方争议摆到了明面上。
PART.01
海外商标权究竟属于谁?
真实的商战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2025年8月,王老吉正式确定英文标识“WALOVI”为国际品牌后,加多宝于9月30日率先发声,称其通过关联公司在加拿大和欧盟等多地成功维权,并在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合法持有“王老吉”商标。
王老吉当晚发布声明反驳,称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完成商标注册。加多宝通过离岸公司进行“恶意注册”是违法行为,王老吉已在21个国家和地区对加多宝注册商标发起撤销程序,其中10地已胜诉。
10月10日中午,加多宝再次发布声明,重申其对海外“王老吉”商标的所有权。
这下可把王老吉气坏了,于是就有了开头的一幕,撕破脸皮直接开喷。
事件焦点是“王老吉”的海外商标权。
加多宝称自己九十年代从王老吉后人手中取得了祖传凉茶秘方及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并于2000年代初合法获得海外王老吉商标所有权;王老吉则认为加多宝所谓的“合法获得”,其实是“侵权、假冒、不正当竞争”的表述。
双方各执一词,如果参考国内法院对“王老吉”商标权的判决,现“王老吉”商标的所有人无疑是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王老吉品牌母公司)。
可问题在于,王老吉创始人是清朝的王泽邦,在后来传承的过程中分为了两脉,一部分在广州经营,一部分则到了香港经营。
1897年,香港一脉的王恒裕一支于香港文武庙直街(今荷李活道)设店,与广州王老吉分家,并将王老吉“橘红底杭线葫芦”的注册。
2012年5月,王老吉香港传人王健仪曾为加多宝站台,声明:“王氏家族独有的王老吉正宗凉茶祖传秘方是其已经独家授权给加多宝集团的,过去是,现在是,未来还是。”
因此,两家公司或许都取得了王家传人的授权,可究竟谁才是具备法律效力的“传承正统”,目前外界还不能窥其全貌。
PART.02
凉茶豪门30年的恩怨情仇
王老吉和加多宝是中国凉茶界的两大头部品牌,双方恩怨情仇的开端可以追溯到1995年——香港商人陈鸿道从羊城药厂(广药集团前身)手里取得了王老吉的商标使用权。
前面说过,王老吉香港商标在当地传人手中,而大陆这里的王老吉凉茶,在50年代因公私合营并入到了羊城药厂。尽管王老吉商标捏在手里,但当时的羊城药厂,不觉得王老吉能赚几个钱。
陈鸿道没费太大力气就拿到了两地的王老吉商标,在他看来凉茶是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拿到商标以后,他马不停蹄地搞起了营销,并打造出区别于绿盒王老吉的红罐王老吉,以及那句经典的口号:怕上火,喝王老吉。
这个口号,一时间风靡中国大江南北,把凉茶这个本来在广州路边摊的饮料,带上了千家万户的餐厅。而红罐设计,则是王老吉想要成为中国可口可乐的野心。
王老吉2003年启动全国推广,仅仅4年之后,王老吉销售额就达到夸张的50亿,超过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成为中国罐装饮料市场销售额第一。
如果故事到这里结束,这就是一个点石成金的经典商业案例,可熟悉的情节出现了,广药看着给出去的“继子”成了“香饽饽”,内心不是滋味。
2008年,王老吉销售额突破百亿。广药集团拿到的商标使用费,只有可怜的500万,不到销售额的万分之五。按照广药集团的说法,如果依照国际惯例,商标使用费应占销售额的5%,而他们拿到的仅是国际标准的百分之一。
可再怎么眼红,广药也只能忍,因为两个企业的合同到期在2010年。
随着时间到来,陈鸿道也意识到,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可广药集团不续约又能怎么办呢?
被利益冲昏头脑的陈鸿道使了昏招,2000年-2004年,陈鸿道分三次给时任广药集团总经理的李益民送出了合计300万元港币的贿赂,并签署两份补充协议,将“王老吉”商标使用年限从2010年延长至2020年。
这种协议自然是无效的,后来东窗事发,李益民被判处无期徒刑,陈鸿道弃保外逃。
尽管创始人跑路,但鸿道集团仍未放弃一手打造的“王老吉”品牌。在商标到期以后,鸿道集团装作不知道,继续使用“王老吉”商标,并于2012年,启用新品牌“加多宝”,试图将消费者对“王老吉”的关注度转移到“加多宝”上。
为尽快建立知名度,加多宝不光在媒体上炒作红罐王老吉正式更名加多宝,还在推出了一面写着王老吉,一面写着加多宝的“双面包装”,以及“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中国每卖十罐凉茶,七罐加多宝”等广告语。
王老吉是一边起诉,加多宝一边弄新的宣传,目的就是采取“拖字诀”尽可能争取时间。
双方纷争持续多年,直到2023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判定六家加多宝公司共同侵权,判决六家加多宝公司赔偿3.17亿元,这才暂时喊停。
虽然加多宝败诉,但目的还是达到了。据马上赢零售监测的数据,2025年6月,在全国植物饮料类目中,王老吉占据46.33%市场份额,位列首位,加多宝以28.31%紧随其后。
如今,这场商标之争从国内市场蔓延至海外,根本原因还是利益。
根据沙利文数据,全球植物饮料行业正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至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近10%。其中,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新增长极,2023年东南亚植物饮料增速达25%。
今年8月,王老吉副总经理叶继透露,过去十年,王老吉已密集在海外布局供应链,海外市场规模增长了6.5倍,海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25%。
海外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助推王老吉业绩向好。王老吉母公司白云山2025年半年报显示,王老吉上半年主营收入达64.99亿元,同比增长8.38%;净利润为12.95亿元,同比增长15.87%。
而加多宝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海外市场布局,主要涵盖东南亚、中国香港等市场,并已在马来西亚建厂投产。
国内归属已有定调,但海外仍有悬念,双方都盯上了这个极具增长潜力的市场。因此,这次的海外商标之争大概率将复刻国内商标争夺,进而变成一场耗时耗力的拉锯战,在最终结果出来前,双方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抢占市场。
王老吉和加多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同样是竞争多年的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但他们非但没有闹到双输的地步,反而能让消费者把他们的互怼看成友商之间无伤大雅的游戏。
如今横亘在加多宝与王老吉之间的,不仅是利益,还有商标的历史遗留问题、对契约精神的不同理解。凉茶行业恐怕很难出现可乐行业的和平竞争局面,双方这场恶仗势必会对各自,甚至整个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国内市场,奶茶、果茶等竞争饮品层出不穷,再这么折腾下去,凉茶可能真的要凉了。
可话说回来,消费者对凉茶的要求始终是天然、健康、有效。社交媒体关于“王老吉真的降火吗”的话题已分成了两派,有人说真的管用,也有人说和其他凉茶产品没什么区别。
商标固然重要,但一个配得上商标的产品更重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们当然希望看到良性的市场竞争,这才是消费者最大的福利。
*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