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万亿合成生物产业,中国凭什么领跑? 全球产业竞争聚焦智能制造 全球产业竞争
创始人
2025-10-20 13:23:21



1995年,比尔·盖茨在他的著作《未来之路》之中写道:

人类DNA就像一个计算机程序,但远比我们创造过的任何软件都先进得多。

这不仅是一个精彩的比喻,更道出了生命的可编程本质。

如今,合成生物学技术正在将盖茨的比喻转化为现实。

合成生物学已经能够大规模合成角鲨烷、HMO等物质,打破传统化学制造的资源依赖与污染瓶颈,在千行百业掀起技术革命。

这是一个影响人类命运的万亿级产业,也是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在这一关乎未来的竞争中,中国为何更有优势?



什么是合成生物学?

要理解这个概念,不妨先从“肉”说起。

我们生活中吃的“肉”,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猪牛羊等动物自然生长的“传统肉”,一种是大豆、豌豆等植物加工的“植物肉”。

近年来,一种全新的“人造肉”——细胞培养肉,正逐渐走进公众视野。

其制作方法是,从动物身上提取少量干细胞,在模拟体内环境的培养基和大型生物反应器里,让这些细胞慢慢分裂、生长,最终形成肌肉组织。



细胞培养肉

这种让肉在培养皿和试管里“长”出来的技术,正是合成生物学的典型应用。

从这个案例中不难发现,合成生物学自带强烈的“工程设计”属性——它不只是单纯的生物学研究,还深度融合了工程学的“系统构建”思维、计算机科学的“可编程”逻辑,并涉及材料科学等领域。



合成生物学是多学科交叉产物

(资料来源:瑞德林官网,长城证券产业金融研究院等。制图/正解局)

简单地说,合成生物学就是用工程化的思路改造生物,让细胞按人类需求生产各种物质。

这种“赋予生物新功能”的能力,让合成生物学拥有了“点石成金”的潜力。

也正因如此,合成生物学有望为人类面临的诸多棘手问题提供全新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解决方案。

前段时间,《人民日报》一篇题为《120万一针,癌细胞清零?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为何遥不可及?》的报道,再次将CAR-T细胞疗法推至公众视野的焦点。



CAR-T疗法,全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通俗来讲,这种疗法是科学家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一种关键的免疫细胞),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为其装配可识别癌细胞的“导航系统”——即CAR(嵌合抗原受体)。

这些经过改造的“超级免疫细胞”——CAR-T细胞,在体外扩增后又回输至患者体内,就能够定向清除癌细胞。



CAR-T细胞治疗

(资料来源:Centre For Clinical Haematology)

CAR-T疗法虽然价格昂贵,却也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生机。

正是有了合成生物学提供的工程化改造的方法论和技术工具,CAR-T疗法才走向成熟。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5年十大新兴技术》报告中,“工程化活体疗法”赫然位列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

这项将合成生物、精准医疗深度融合的技术,正推动癌症、遗传病等领域的治疗模式发生根本变革。

除了攻克技术难点外,合成生物学还能突破产能瓶颈,改写资源依赖格局。

高端护肤品中,都会添加一种名为角鲨烷的物质,用于增强修复与保湿功能。

角鲨烷最早从深海鲨鱼肝脏提取,3000头鲨鱼才能生产1吨角鲨烷,代价高昂且不可持续。



角鲨烷

科学家将合成它的能力“赋予”酵母菌,在发酵罐中利用糖源即可实现高效生产。

根据环保组织的数据,即便在捕鲨高峰期,角鲨烷的全球年产量也仅在100-200吨左右。

现在,合成生物学已将全球角鲨烷的潜在产能推高至每年数万吨的水平。

合成生物学不仅突破了角鲨烷的传统产能瓶颈,更避免了对海洋生态的破坏。

这种模式可应用于农业、食品等领域中,彻底改变资源依赖格局,应对全球人口增长带来的粮食压力。



合成生物主要应用前景(制图/正解局)

更难得的是,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合成生物学技术更绿色、更环保。

合成生物制造过程条件更温和,原料多来源于可再生资源,从而能够显著降低能耗、减少废物和有害物排放。

例如,重要化学品1,3-丙二醇的合成生物制造,可实现CO2减排63%,原料成本下降37%,能耗减少30%。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估测到2030年,工业生物技术每年将可降低10亿-25亿吨CO2排放。

在全球积极推进“碳中和”的背景下,合成生物学为我们提供了一条通往绿色、低碳未来的产业路径。

合成生物学,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合成生物学通过攻克技术难题、突破产能瓶颈和践行绿色制造,正在千业百行开启一场深远的技术革命。

人类现在遭遇的疾病、饥饿、环保难题,在不远的未来或许都将迎刃而解。

这场技术革命对人类影响之大,远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广阔、更深远。



合成生物学产业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企业预警通,国元证券研究所。制图/正解局)



合成生物学,其实早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宝妈们熟悉的高端婴儿配方奶粉中,就藏着这项技术的“身影”。

众所周知,母乳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营养来源。

其中,HMO(母乳低聚糖)是人类母乳中天然存在的第三大成分。

科学研究发现,HMO对婴幼儿的健康发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调节肠道菌群、抗炎抗感染,同时帮助婴儿建立起免疫系统,促进认知发育,堪称“天然营养黄金”。

也正因如此,自2016年起,雅培、雀巢、爱他美等国际奶粉品牌纷纷推出含HMO的配方奶粉,作为高端产品的核心卖点。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已上市近千款含HMO的婴配粉产品。



含有HMO成分的婴儿配方奶粉(部分)

正解局注意到,当国际品牌争相布局HMO奶粉之际,中国企业却一直“缺席”这场产业浪潮。

除了受限于监管政策外,更关键的是,中国企业并不掌握制造HMO的技术。

HMO虽然在母乳中大量存在,却无法从牛羊乳中直接获得,只能靠合成手段制造,该技术长期被欧美企业垄断。

直到2023年10月,国家卫健委批准2′-FL(2’-岩藻糖基乳糖)和LNnT(乳糖-N-新四糖)两种HMO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营养强化剂)。

与此同时,虹摹生物、一兮生物、嘉必优等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实现HMO的国产化生产。

中国才正式打破欧美企业对HMO产业的长期垄断,在这场全球生物合成领域的竞赛中实现“弯道超车”。

技术实现突破后,产业化的重心迅速转向产能的爬坡与扩张。


就在上个月,黄山同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苏州一兮生物的全资子公司)位于黄山的年产3000吨HMO生产工厂完成结构封顶,建成后这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HMO单体生产基地。



苏州一兮生物位于黄山的年产3000吨HMO生产工厂完成结构封顶

成立于2019年的一兮生物,是国内HMO领域唯一同时具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批且实现产业化的公司,已布局9种HMOs单体,具备6种产业化的生产能力。

一兮生物2023年建成的300吨/年产能工厂,已成为蒙牛、伊利等企业的核心供应商,彻底扭转了国内HMO“卡脖子”局面,推动供应链自主可控。

从技术突围迈向产能领先,中国乳业有了与国际巨头同台竞争的底气。

产能提升带来的,还有实实在在的“科技普惠”。

过去,进口HMO原料价格高达500万元/吨,导致含HMO的婴幼儿奶粉售价普遍超过400元/罐,仅覆盖约15%的高收入家庭。

如今,国产产能扩大,含HMO的婴儿配方奶粉价格下降40%以上,普通家庭也能够负担得起。

除了婴儿配方奶粉外,HMO的应用场景已扩展至特医食品、保健品、美妆等领域,惠及更广泛人群。

从被国外垄断的“高端原料”,到走进大众生活的“普惠营养”,HMO的“破圈”背后,正是合成生物技术的力量。



一兮生物的HMO(母乳低聚糖)产品



2022年7月,美国Zymergen被Ginkgo Bioworks以约3亿美元的全股票交易收购,震动业界。

Zymergen是合成生物学明星企业,备受资本市场热捧,2021年4月22日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了60亿美元。

从行业明星沦为被收购对象,核心原因是,Zymergen的旗舰产品存在重大缺陷,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未达商业预期。

Zymergen遭遇的困境,正是合成生物学企业无法回避的“死亡之谷”难题。



Zymergen的研究人员

实验室研发完成“从0到1”的科学验证,只需要证明反应路径可行,生成目标产物。

相对而言,规模化生产则要实现“1到100”的跨越,必须同时达到“高效、低成本、高可靠”三重目标。

生物系统具有高度复杂性,现有工具难以准确预测和控制生物系统的动态行为。

许多在小烧杯里运行完美的过程,放大到大型反应罐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甚至完全失败。

从实验室到工厂并非简单的等比例放大,而是一个需要重新研发、工程优化、衔接市场的再创新过程。

这一过程,被称为“死亡之谷”。



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现象(制图/正解局)

像Zymergen这样技术上看似成功的初创公司,都在这个过程中因为资金耗尽、技术无法放大、成本过高而受挫或消亡。

建设全球最大HMO单体生产基地的一兮生物,是如何跨越“死亡之谷”的?

在技术上,一兮生物自主构建了基因修饰菌株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加速生物设计过程,突破传统提取法成本高、纯度低的局限,实现核心菌种自主可控,发酵产率较行业平均水平显著提升。



一兮生物合成的母乳低聚糖HMO产品的生产仪器

具体执行上,一兮生物的专家顾问和内部研发团队下游延伸的双向融合,上下游各自“向前一步”,实现“科学语言”向“工业语言”的转化与落地。

中国制造业积累的完整产业生态,为一兮生物跨越“死亡之谷”提供系统支撑。

仅从硬件上看,一个典型的生物制造工厂,需要的原料(葡萄糖、无机盐等)、发酵设备、分离纯化设备等。

这些在中国甚至是长三角都可以“一站式”解决,极大降低了设备成本与交付周期。

以一兮生物所在的苏州工业园为例,园区已集聚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企业数量超2000家,其中,合成生物学技术相关企业40余家。

在苏州工业园内,上游供给、中游放大、下游临床验证与市场开拓,均在高效半径内完成。



苏州工业园区(图片来源:苏州工业园区发布)

这种形成闭环的产业生态,不仅大幅降低了供应链与协作成本,更显著加速了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效率,为一兮生物这样的企业提供了快速迭代、规模扩张的关键保障。

不仅如此,中国还拥有大量经验丰富的生物工程人才、紧密的产学研协作机制以及庞大的本土市场。

这些优势构成强大的“飞轮效应”,推动实验室成果,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更可控的风险转化为可以大规模生产的、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

这正是中国合成生物学企业跨越“死亡之谷”的底气所在。

相较之下,欧美公司尽管在原始创新方面基础雄厚,却常常受制于产业链分散、工程人才不足、制造成本高企等瓶颈,在工艺放大和商业化环节面临更大风险。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合成生物行业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合成生物市场规模约为1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42%,2023年约151亿美元,2024年约达190亿美元,2025年预计达到243亿美元。

麦肯锡进一步预测,到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可能高达1.8万亿至3.6万亿美元。



预计到2032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将达到1160亿美元

(资料来源:iGEM NAU公众号)

合成生物学不仅是前沿科学领域的竞争,更是决定未来全球产业格局、影响人类命运的万亿级赛道,自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为抢占这一制高点,美国、欧盟、英国等纷纷推出国家级合成生物学战略,加大研发投入与政策支持。

中国同样将其列为“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从顶层设计到底层支撑积极布局,构建起“技术-产业-市场”闭环发展的良性生态。

以产业链完整性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不仅让一兮生物等企业快速崛起,更让中国掌握了主动权。

合成生物学全球竞争,中国有优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ST国华等成立新公司,含AI... 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深圳市网点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阮旭里,经营范围包含:集成电路...
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近1... 记者从国家开发银行了解到,截至10月17日,国开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已投放1893.5亿元,重点支持经...
苏超,明年有新变化!省政府再做... 10月18日晚,南京队球员(蓝)与泰州队球员在比赛中比拼。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文/段修健气氛紧张!1...
原创 全... 你可能以为,简单的“杀猪盘”诈骗就是犯罪的终点了?但如果诈骗团伙不满足于骗取你的钱财,而是通过模仿国...
V观财报|2连板先锋电子:生产... 【V观财报|2连板先锋电子:生产经营情况正常】2连板先锋电子公告,公司未发现近期公共传媒报道了可能或...
通航城市超260个 我国四大世... 现在各地的机场越来越多、航线也更加四通八达。这五年,我国民航每年投入基础设施的资金均超过1000亿元...
高管动向|新三板物企金新城“老...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梁佳彤 日前,新三板物企金新城(873058.NQ)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
熊园:10月以来多数价格回落 ... 熊园、薛舒宁(熊园 系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每半月,我们基于“供给、需求、...
证监会出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 近日,证监会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下称《准则》),自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准则》完...
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 这些地...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自9月以来,江西、安徽、陕西等省陆续在全省推开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辽宁、江苏已...
V观财报|隆华科技:不涉及二维... 【V观财报|隆华科技:不涉及二维硅基闪存芯片】隆华科技10月20日在互动平台表示, 公司业务不涉及二...
金价突然大跌 上海黄金交易所报价974.58元/克,跌2.14%。 关税缓和信号持续释放,亚市早盘黄金短线走低。...
盘后突发!越南股市大崩盘,A股... 虽然上周五特朗普放松关税口风,但今天市场还是偏弱,沪深两市冲高回落,尾盘才拉一些回来,量能大幅缩量至...
行业ETF风向标丨半导体行业E... 每经记者:刘明涛 每经编辑:叶峰 今日上午,行业、主题相关ETF中,半导体行业ETF整体交易活跃,其...
六大AI拿1万美元真实交易:D... 上亿新台币,说没就没了。这是周杰伦最近遇上的麻烦。魔术师好友蔡威泽帮他代持比特币账户,结果一年前就声...
印度悖论:3500万人“润”向... 10月8日,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在深圳地铁2号线上,认识了一位印度旅客。他在香港从事IT工作,会说...
马上评|消费者的“饭圈化”,不... 一个商业品牌的用户黏度越高,消费者对该品牌产品的忠诚度、信任度及再消费期望程度也就会越高。也因此,任...
V观财报|大族数控第三季度净利...   中新经纬10月20日电 20日盘后,大族数控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  数据显示,2025年第...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上会在即,... 【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宇】10月20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截至上午收盘,沪指涨0.69%,报38...
德国央行行长放话:中国更需要欧... 【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谈到国际贸易这一问题,往往应当从互利共赢的合作角度来看,可在一些西方人士,却...
“双高”企业欲上市,双欣环保招... 你细品~所谓“双高”企业指的是产品和原材料属于高污染或高环境风险,本周准备上会的双欣环保便是这类企业...
张一鸣李彦宏雷军王兴刘强东,在... 近日,互联网巨头们都出现了一个关键词——短剧。 首先是百度通过一系列资源整合动作瞄准短剧市场,百度旗...
董忠云:十五五规划前瞻及潜在投... 董忠云、刘庆东、庞晨、王警仪、杨子萌(董忠云 系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摘要...
2025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 自2014年起,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连续 12 年调查并发布“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指数的核心数据为...
“双11”酒企在行动!五粮液再... 中国商报(记者 周子荑 文/图)10月19日晚,五粮液发布了致消费者的告知书,并公布了46家非授权店...
战略调整?中核钛白变钛能化学,... 直面问题~公司更名这件事本属正常,但在A股,部分机关算尽的实控人将公司更名玩出了花,让一些被割的投资...
恒指收涨2.42% 恒指收涨2... 港股全天高位横盘,恒指收涨2.42%,恒生科技指数涨3%。科网股集体反弹,网易涨超5%,阿里巴巴涨约...
隐藏式门把手的是与非:行业数据... 隐藏式门把手的由来和现状隐藏式门把手并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设计,它的历史可以一路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32亿负债缠身,“猪肉大佬”的... 近日,龙大美食(002726.SZ)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蓝润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蓝润发展”)...
广州农商行退还3年“过节费”,... 据第一财经报道,广州农商银行最近陷入退还“过节费”风波,该行要求员工退回3年前至今的过节费。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