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非法证券期货活动手段不断升级,隐蔽化、网络化特征明显,投资者极易遭受财产损失。广东是经济与人口大省,拥有规模庞大、交易活跃的投资者群体,投资者保护工作责任重大。广东证监局坚持“管合法更要管非法”要求,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同配合,与省市公安机关建立常态化执法协作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
2024年以来,广东证监局办理涉非举报238件,开展行政约谈18次,对违法主体出具监管措施3份,督促退赔投资者近140万元,对某起非法荐股案作出没收违法所得255余万元、罚款200万元的行政处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非犯罪案件线索33条,开展联合执法行动3次,刑事立案5件。
严厉打击非法网络荐股
有机构涉案金额超3000万
今年,A股市场交易活跃,利用微信、钉钉、短视频等互联网平台开展的非法网络荐股活动也日益猖獗,一些号称“股神”“专家”通过售卖高价投资课程、兜售荐股软件、诱导投资者购买高级会员服务等从事非法荐股活动,扰乱证券市场秩序。
有的企业通过工商登记为“财务咨询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伪装成合法持牌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通过网络引流实施非法荐股行为。近期,广东证监局收到多名投资者举报,反映在B站观看“牛散X哥”直播后,经该博主介绍添加了企业认证为“佛山某财务咨询公司”的钉钉账号,该公司员工就通过在钉钉群荐股、一对一服务等方式,吸引投资者签订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协议并成为会员,根据服务期限和会员等级,分别按照7880元、12800元、19880元不等收取咨询费,经初步查实收取费用近500万元。该公司上述行为已构成擅自从事证券投资咨询业务,并涉嫌构成《刑法》规定的非法经营罪,目前,广东证监局已将相关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为了逃避监管,一些不法分子采用兜售商品的方式,让非法网络荐股披上了“合法外衣”。今年,一起以卖酒为名实施的非法网络荐股案入选公安部公布的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业务犯罪典型案例。经查,广东某公司以免费学习炒股知识为噱头,通过短视频平台、网页弹窗广告引流,雇佣持证证券从业人员担任讲师进行网络直播荐股,并以“买酒送荐股服务”等名义掩护,让投资者在电商平台购买标价分别为19999元、29999元不等的白酒、保健品套餐,变相收取荐股费用,形成“网络引流-合法背书-直播洗脑-卖酒变现”的犯罪链条。经广东证监局初步核查并移送公安机关侦查,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涉案金额约3300万元。目前该案已经审查起诉。
为加强源头治理,广东证监局与非法荐股活动多发的互联网平台强化协同,及时清理虚假信息,并向网信、通信管理等部门通报关停非法网站38个。目前,广东证监局正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规范清理公司违规在企业名称、经营范围中使用涉金融属性字样等问题,已通报处理涉非主体25家,从源头防范投资者受骗上当。
在此提醒投资者,未经证监会批准或注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或者变相从事证券基金期货投资咨询业务,不得使用“证券投资咨询”“证券投资顾问”等字样开展经营性活动。请投资者切勿轻信所谓“专家”,在购买投资咨询服务之前,可前往证监会官网查询合法机构名录,并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查询相关人员是否具有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
守住市场准入“底线”
常态化整治非法销售新三板股票行为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投资者对北交所、新三板市场的关注,编造新三板挂牌公司即将“转板上市”、股价迎来暴涨的噱头,甚至作出“上市失败就回购”的承诺,诱导投资者高价购买新三板股票,涉嫌构成非法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广东证监局经核查发现,2020年以来,辖区某新三板挂牌公司实控人委托中介寻找投资者受让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中介通过QQ群、直播间等方式向投资者宣传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即将登陆精选层并转板上市,持股将有高额收益等利好,吸引不符合投资新三板条件的投资者通过认购合伙企业份额、由合伙企业购买公司股票的方式间接持有公司股票,涉及投资者众多且涉案金额巨大,相关违法线索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针对非法销售新三板股票利诱性、欺骗性、反复性等特点,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广东证监局常态化开展整治行动,抓紧抓实日常监管各项工作,明确要求挂牌公司关注股票异动情形,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切实增强合规意识;督促主办券商勤勉尽责,持续跟踪挂牌公司主要股东的股份变动及股票交易等情况。筑牢严监管氛围,及时对异常行为线索开展核查,对挂牌公司董监高及股东进行约谈,并将线索及时移送公安。辖区1起非法推介销售新三板股票案件中,12名涉案人员因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罚金等刑事处罚,有效打击了非法销售新三板股票违法行为,维护正常交易秩序。
拆穿“买酒送股”骗局
配合打击以证券期货为名义开展的非法集资
根据全国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广东证监局协同地方金融管理部门严厉打击以证券期货为名义开展的非法集资活动,根据职责开展性质认定与风险处置,切实维护群众的财产安全。证券市场涉非法集资的手法主要有:
一是虚构上市信息发行原始股。某公司宣称计划上市,并在各地酒店举办推介会推荐投资者购买股权,与投资者签订《投资协议》,约定将新设合伙企业作为持股平台,让投资者通过合伙企业间接持有公司股权。投资者还被邀请加入公司“股东群”,群内定期发布公司的募资进展、上市进展,但实际上未开展增资购股行为。相关行为已涉嫌构成《刑法》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犯罪,数额特别巨大,达到经济犯罪立案追诉标准。
二是“买酒送股”骗局。某酒业公司大肆宣传其“高端白酒”产品,承诺购买白酒赠送原始股,且公司即将完成海外上市,持有原始股将获得丰厚收益,再以“限时活动”“机会有限”等话术制造紧迫感,诱导投资者购买白酒。然而,此类白酒本身价值不高,投资者获取的“股权凭证”或签订的股权转让协议也是一纸空文,在投资者发现上当受骗后,涉案公司往往人去楼空,受骗资金追回难度较大。
三是其他以证券期货为名开展的非法集资。一些机构大量招聘销售人员,公开宣传并销售所谓“保本理财产品”;某香港公司以“联散成庄”投资股市为名集结投资者资金;境外上市公司通过境内机构转让所谓“境外股权”等,上述行为均涉嫌构成非法集资、诈骗等刑事犯罪。
广东证监局提醒投资者,警惕“高收益低风险”“保本保息”“股权众筹”“拟赴香港/境外上市”等承诺,在大额转账之前,保持清醒头脑,务必查询相关业务资质或咨询正规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
年内已处理涉非账号、假冒网站超170个
筑牢整治假冒持牌机构、从业人员防线
今年以来,不法分子假冒持牌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名义实施诈骗活动有所冒头,有的通过“山寨”APP、网址链接,以“机构通道打新”“统一操作资产管理”等方式诱导投资者下载并充值交易;有的自称证券公司从业人员,出示假名片、假头衔,添加投资者微信或建群直接指导操作。还有一些前从业人员“下海单干”,以老客福利、内部渠道等诱导投资者在非官方渠道进行投资交易。此类行为不仅损害行业机构声誉形象,更让投资者遭受损失。
广东证监局第一时间向辖区机构下发《关于做好整治假冒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开展非法活动相关工作的通知》,筑牢防非反诈防线。一是指导辖区经营机构通过公司官网、新媒体官方账号等渠道,加强与主流媒体的协作,及时提示假冒诈骗风险,引导投资者通过官方渠道从事证券交易。二是督促辖区经营机构将假冒公司名义实施诈骗等纳入风险管理和舆情监测体系,提高线索发现及快速响应处置能力。三是通过投诉举报、机构上报、日常监测等收集假冒行为线索,协同网信、公安等部门清理虚假信息。今年来,清理涉非账号、关闭假冒网站共173个,督促辖区经营机构及时报警处置,有效遏制诈骗风险蔓延。
推出系列防非短视频
创新开展防非宣传教育活动
今年“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活动与防范非法证券期货宣传月期间,广东证监局紧密围绕防非宣传主题,将普法宣传、公众教育和互动参与深度结合,联合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主办《股东来了》(2025)“防非我来说”短视频征集评选活动,推出“防非打非在行动”系列短视频。指导辖区市场经营主体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了真人微电影《防非吧!钞级玩家》、传统曲艺结合幽默漫画的《防非三句半》、古代名著与情景剧结合的《防非宝典之我在三国当军师》等作品,生动解读非法证券期货活动典型案例、作案手法和防范措施,受到广泛欢迎。
为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打破宣传壁垒,广东证监局协调开展“投资者保护在身边”宣传活动,在辖区内3万余块居民楼、写字楼电梯显示屏全天候循环播放投教防非视频。与地方政府紧密协作,在广州、佛山等五城地标、商业中心投放“投保防非灯光秀”。定期向辖区全体投资者发送风险提示公益短信,将理性投资理念送进千家万户。指导辖区市场经营主体在线上充分发挥自有平台、主流媒体和第三方新媒体渠道优势,推送防非打非典型案例、风险提示和防骗指南;线下深入开展“五进”活动,联合街道办、居委会在老年人文体活动中心、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公园等地派发防非反诈宣传材料,强化投资者自我保护和风险防范意识。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黄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