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狂揽超760万,前券商大佬转战知识付费 10天狂揽超760万,前券商大佬转战知识付费
创始人
2025-11-03 22:50:59

记者丨易妍君,见习记者刘夏菲

编辑丨巫燕玲

10天吸金超760万,昔日的券商首席也吃上了“流量红利”。

“应广大读者的需求,我的星球正式上线。”10月25日,知名经济学家洪灏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宣布开启知识付费新尝试。

截至11月3日发稿,在短短10天时间里,洪灏的个人知识星球成员数突破8500人,以899元/年的订阅价计算,毛收入预计已超764万元。这一数字已远超不少券商首席分析师的年薪。

对于星球内容,洪灏介绍,“星球是付费研究报告的增值服务,主要以短平快的节奏,实时分享我对于市场的观察和机会,以及其它与投资相关的重要信息。”


图:洪灏的个人知识星球页面


公众号付费内容4个月赚超160万

事实上,洪灏在知识付费领域早有探索。早在2024年6月,洪灏就在其个人公众号中发布了付费阅读文章。

截至目前,洪灏个人公众号最新的一篇付费文章更新于11月3日上午,单篇解锁价格为1999微信豆(合199.9元)。此外,洪灏还在公众号中定期更新付费合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其公众号付费合集每集收录约20~25篇研报,每个合集定价为10000个微信豆(合1000元),每集更新周期约2~3个月。其最新的一个合集从今年6月起开始更新,目前付费人数已超1600人,合计毛收入超16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合集订阅须知》中,洪灏称,“付费合集发表的每篇文章都不一样,没有模板,为了保护付费读者的权益,因此不设置退换和退款,请订阅前务必看清合集详情。”

对于新创建的知识星球和公众号内容的差别,洪灏则称,“我的星球和我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付费阅读是完全不一样的产品。”洪灏表示,此后完整详细的正式研究报告将继续通过微博V+和公众号分享,而知识星球则更多用于实时分享和互动问答。

公开资料显示,洪灏的职业生涯经历了多次转换,历任摩根士丹利(悉尼、纽约)和花旗集团(纽约、伦敦)全球策略师、交银国际研究部主管、中金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师、思睿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等职。今年4月,他加入华福国际担任CEO,但在不到两个月后就宣布辞职,并转而担任莲华资产管理的管理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


多位券商人士转型“财经大V”

洪灏并非首个在知识付费领域崭露头角的券商人士。近年来,包括券商首席在内的不少机构人士纷纷“下海”,摇身一变成为“财经大V”,借助知识星球等平台开启知识变现之路。

知名经济学家刘煜辉是较为早期的实践者之一。其知识星球运营时间已超7年,内容以宏观经济和趋势分析观点为主。截至目前,该星球已吸引了超过9900位用户付费加入,当前定价为488元/年。公开资料显示,刘煜辉曾先后担任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和天风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

前开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刘翔也曾因其知识付费“创业”实践而出圈。刘翔的个人知识星球创建于2024年,在创建后的两个月内该星球定价就从199元/年上涨至699元/年,并“吸粉”超千人。目前,该星球定价已经涨至1099元/年,成员数超过1800人。

据悉,其星球内容主要聚焦科技研究。刘翔在介绍星球亮点时表示,该星球主要“聊聊一些科技投资线索和思路”,团队研究方向是科技价值成长,主要风格是价值投资。

此外,近期因“炒黄金期货暴富”谣言陷入舆论风波的前国海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靳毅,也在今年9月正式进军自媒体,并在3个月不到的时间里全网“吸粉”30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靳毅的账号在抖音橱窗、微信小店等平台上架了付费课程,课程内容包括宏观及行业趋势、财富管理认知等,其中月卡收费198元,年卡收费1980元。


图:靳毅抖音账号“柏年说政经”的商品橱窗页面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公募降费改革等因素冲击券商分仓佣金收入,部分券商卖方研究业务承压,一些分析师面临降薪或离职。而自媒体知识付费这一赛道,则为面临职业压力的券商分析师提供了一条“专业价值直接变现”的新路径,能够将其专业能力直接转化为收益。

不过,该人士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这一知识付费模式还处在依赖“个人IP驱动”的阶段,“能赚到钱的基本都是本身就已经自带流量的‘网红’经济学家,普通分析师想要从零开始做知识付费恐怕没那么简单。”


曾有“财经大V”发布内容被指侵权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首席变“大V”,为内容付费的用户们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

一位头部券商交易团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些机构人士在各自深耕的领域具备一定专业认知,但用户是否“买账”,则可能更多看个人喜好和实际需求。比起直接的投资建议,这些内容更多的价值在于帮助投资者培养自己的投资认知。

以洪灏的自媒体付费内容为例,该人士表示,“他的一些宏观数据分析方法还是比较有借鉴意义的。但是宏观和微观是不一样的东西,我们做投资的切入点多在微观层面,所以对非专业者的直接指导意义比较有限。不过,它可以作为一种熏陶方式,为投资者形成自己的投资认知和逻辑提供帮助。”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机构人士下场布局知识付费的趋势逐渐升温,相关的合规风险、版权归属等问题也随之暴露。

今年1月,一则侵权告知函截图在社交平台流传。该告知函的发送对象为上海熵盈私募及刘翔。告知函称,刘翔在去年12月参与某投研活动后,在未经报告嘉宾及相关主办方许可的情况下,在自己的公众号上传播活动现场嘉宾所作报告PPT内容,并以营利目的招揽学员参会、进行线上授课,涉嫌侵权。


图:水木梧桐创投发布的《告知函》

截至目前,刘翔及上海熵盈私募暂未通过官方渠道作出回应。

业内人士指出,机构人士转型做自媒体,在利用原行业资源进行内容变现时存在一定法律风险。随着券商分析师、基金经理等群体进入知识付费市场,类似纠纷可能增多,相关领域的合规边界有待进一步明确,包括内容发布资质、职务作品版权归属、未公开信息保护等。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金珊 实习生齐心淳

21君荐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人民城市“浙里样板” 本报记者 刘婧宇 【编者按】城市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空间。面向“十五五”,党...
原创 忍...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5年深秋,一场围绕半导体巨头安世的控制权博弈在中欧之间激烈上演。荷兰安世总部突...
第138届广交会广州交易团累计... 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于11月4日在广州闭幕。本届展会共有来自223个国家和地区的...
原创 1... 各位车主注意了!油价又要涨了!就在下周一晚上12点,国内油价很可能迎来年内第7次上调,加满一箱油得多...
原创 德... 谁能想到,一份看似止战的关税协议,居然把德国经济逼到了墙角!对美出口五连降、车企利润腰斩、药企靠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