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伙养鱼取卵,一年狂赚3个亿 中国小伙狂赚3个亿 21岁小伙养鱼致富
创始人
2025-11-06 10:42:01

杀鸡取卵不行,养鱼取卵却可以一年挣几个亿哦!

把鱼子酱价格打下来后,“鱼子酱大王”,即将第五次冲击上市。


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

欧洲人餐桌上的顶级美食,按粒计价的“黑色黄金”鱼子酱,如今有超六成来自中国。

并且,全世界最大的鱼子酱生产企业,也在中国。


然而,这家全球鱼子酱之王,却在过去十余年里,经历了三次A股上市失败。

眼下,TA马上要冲击港股了,能成吗?!


鱼子酱,特指取自成熟雌性鲟鱼并经加工处理后,以少量盐腌制保存的鱼卵。

作为久负盛名的顶级食材,鱼子酱一度是欧洲皇室和富裕阶层的专属奢侈品。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里海南北两岸的俄罗斯和伊朗,一度占据全世界95%以上的鱼子酱份额。

转折发生在上世纪末,竭泽而渔导致野生鲟鱼数量稀少且被禁止捕捞。

中国人工养殖鲟鱼的鱼子酱,正式迎来了属于它的时代。


2003年,曾就职于农业部的王斌在浙江寻找合适的水源,进行鲟鱼的规模化养殖,并成立了鲟龙科技。

鲟鱼的繁育一直是行业难题,原因有二:

一是鲟鱼的养殖周期十分漫长 ,养殖和成熟周期需要7—15年,因此也被称为“慢鱼”;

其次,鲟鱼子加工工艺要求极高,至少需在15分钟内完成十多道工序,以达到锁鲜要求。


但经过不断努力,这一令欧洲人焦头烂额的“人工养殖”难题,最终还是被咱中国人解决了。

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自2015年以来,鲟龙科技已连续11年实现鱼子酱销量全球第一。

2021年至2024年,公司的鱼子酱销量持续占据全球市场的30%以上,于2024年达到35.4%,超过第二大企业的5倍以上。


而随着中国成为鱼子酱最大的出口国,进入越来越多外国人的餐桌,也成功将鱼子酱的价格打了下来。

据淘宝发布的《隐藏土特产报告》,以单克价格计算,进口鱼子酱平均每克12.9元,国产鱼子酱平均每克的价格为8.5元。

目前,鲟龙科技产品,已出口至46个国家和地区。

不仅如此,公司还长期为汉莎航空、新加坡航空等公司的头等舱供货,同时入选奥巴马国宴、奥斯卡晚宴、米其林星级餐厅等高端场所。



那没问题来了,卖鱼子酱,赚钱吗?!

仅从财报上看,那是相当可以。

财报显示,过去三年,鲟龙科技分别实现营收4.91亿、5.77亿和6.69亿;

净利润分别为2.33亿、2.73亿和3.24亿;


算下来,净利润率高达48%左右!

这样的利润水平,连奢侈品都未必能达到;

按克卖的鱼子酱,果然暴利!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赚钱的生意,为什么三度冲击A股上市,却都已失败告终呢?!

答案是,账可能算不太清楚。

资料显示,早在2012年,鲟龙科技便已开始首次冲击IPO,但由于该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达不到创业板首发上市的要求,IPO申请被否。

2014年,鲟龙科技再次冲击IPO,其招股书中“公司的重大诉讼或仲裁事项”却显示,鲟龙科技和股东资兴良美存在一起买卖合同纠纷。

资兴良美在与该公司的诉讼中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提交证据证明 ,鲟龙科技2012 年 1 月 9 日的养殖盘点表系为配合公司上市而做,并非真实数据,最终此次IPO中止。


2022年,鲟龙科技第三次申报IPO,但本次IPO依然被拒。


此后于2024年3月,鲟龙科技最终转战新三板挂牌,但仅过了一年多,便于2025年8月终止挂牌。

想想獐子岛的扇贝跑路事件,大家大概可以理解,为什么鲟龙科技的账这么难算清。

毕竟,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有八个鲟鱼养殖基地及两座加工基地投入运营。


公司的活鱼总量就达到约14,000吨,在全球鲟鱼储备量中位居首位。

光这些生物资产,价值就超过了16个亿。


这么多鱼,都是资产,光盘点就够头疼的了。

并且,和扇贝一样,鲟鱼的周期也很长,从苗种到加工成鱼子酱产品,这个过程需要7年到15年。

说句不好听的,这期间,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


而公司的鱼子酱,超过80%都是销往海外,这些也比较难以核实。

还要考虑毛衣战可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定的风险。


除此之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毛利率很高,但实际上,鲟龙科技的利润水平,受生物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影响很大。

比如2024年,因为辽宁子公司遭遇洪水导致生物资产减值2490万元,直接导致当年公司的毛利跌至-2.9%(毛亏损1970万元)。

也就是说,如果不幸遭遇极端天气,鲟龙科技这一份看着很赚钱的报表,很有可能出现惊天大逆转。


只能说,养殖鲟鱼生产鱼子酱这门生意,看起来很美,但潜藏的风险也很多。

当然,也还是有很多人看好,比如鲟龙科技的投资者们:

赛伯乐投资、浙数文化、新干线投资、浙科投资 、沣石资本、中信证券投资、金石投资、浙江农发集团等。


这一次,你说TA能成吗?!

扫下方二维码,直接进群畅聊~

— 往期推荐阅读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4个金融男搞音乐,1年赚超1亿... 出品|虎嗅科技组作者|SnowyM编辑|陈伊凡头图|AI生成“AI原生100”是虎嗅科技组推出针对A...
为什么我们看到的AI应用项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鲁夫的创投笔记,作者:一级市场观察者,题图来自:AI生成前几天,一位北京的投资人...
现在的车企,为什么总在做期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骑马下海人,作者:骑马下海人,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小鹏汽车,又开始重回老路。一边是...
A股强势走高!科技回归主线,后... 11月6日,A股走强,沪指重返4000点,交易量能重回2万亿元上方,半导体等科技板块是市场主线,双创...
聚焦进博|全球巨头“放大招”,... 11月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本届进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