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 李哲 北京报道
今年被万华化学(600309.SH)视为“变革年”,这家聚氨酯龙头正试图通过一场内部“变革”穿越周期。
但从业绩表现来看,今年前三季度,万华化学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不过,其在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33.24亿元,同比增长5.52%;净利润30.35亿元,同比增长3.96%。这是该公司自2024年以来,首次实现单季度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双增”。
尽管如此,万华化学主营的聚氨酯业务仍面临“量增价跌”的压力,石化板块也延续下滑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被其寄予厚望的锂电池材料业务已有了阶段性进展——总投资168亿元的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已于今年2月在山东烟台海阳市开工建设。
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双降”
万华化学的业绩压力在2024年已有所显现。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万华化学实现营收1820.69亿元,同比增长3.83%;净利润130.33亿元,同比下滑22.49%。
进入2025年,万华化学整体业绩仍未摆脱下滑态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42.26亿元,同比下降2.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57亿元,同比下降17.45%。
但从单季度表现看,第三季度其营收及净利润出现回暖迹象。
《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一、二季度,万华化学的营收分别为430.68 亿元和478.33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3.77亿元和30.38亿元。至第三季度,营收攀升至533.24亿元,同比增长5.52%;净利润30.35亿元,同比增长3.96%,实现同比“双增”,环比亦趋于平稳。
从具体业务板块看,作为万华化学核心业务的聚氨酯系列产品前三季度实现销量458万吨,同比增长11.7%;销售收入为551.43亿元,仅同比微增1.66%。
这主要受上述产品整体价格震荡影响。三季度纯MDI产品市场均价为1.83万元/吨,同比下滑6.15%;聚合MDI产品市场均价为1.52万元/吨,同比下滑14.6%。仅有TDI产品受到部分装置检修影响,均价同比增长8.88%至1.47万元/吨。
同期,石化板块销量为460万吨,同比下滑13%;实现销售收入593.19 亿元,同比下滑4.35%。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系列产品成为增长亮点,销量为184万吨,同比增长29.6%;实现销售收入238.1亿元,同比增长19%。
万华化学方面表示,2025年公司深入贯彻“变革年”管理主题。前三季度多套新装置顺利投产,各业务板块继续深耕全球市场,不断拓展市场空间和下游应用场景。但受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行影响,公司整体毛利有所收窄,毛利率同比下降1.94个百分点。
万华化学董事长廖增太曾在2025年新年致辞中坦言:“万华在舒适圈的时间太长,如今行业竞争已进入白热化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在经营承压背景下,万华化学的股权结构也出现变动。11月1日,万华化学公告披露,持股5%以上股东Prime Partner International Limited(合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完成减持,持股比例降至4.98%。
与此同时,万华化学于今年4月启动股份回购,最终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回购92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30%,使用资金总额5亿元(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回购均价53.90元/股(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用于减少注册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及提升股东价值。
记者就股东减持、股份回购及成本控制等问题联系万华化学方面置评,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谋求“第二增长曲线”
在主业承压的背景下,万华化学将目光投向了锂电池材料赛道。
廖增太此前强调,电池材料业务是万华化学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布局,是真正意义上的“二次创业”。他表示,全新的行业必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公司要加快电池材料的技术创新,早日成为行业“首席创新官”;快马加鞭建设海阳电池材料产业园,尽快提高电池材料的供应能力,及时满足客户快速增长的需求,在新能源赛道上跑出“万华速度”。
2023年,锂电池业务被确立为万华化学的“第二增长曲线”。其在当年财报中表示,三元正极业务逐渐向好,磷酸铁锂、NMP及湿法冶金业务顺利推进。
2024年,通过收购兼并,万华化学实现了电池正极材料的全产业链布局。当年,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各装置平稳运行,连续化石墨负极等电池产业链项目陆续投产。
2025年2月,总投资168亿元的万华化学新一代电池材料产业园项目在山东烟台海阳市开工。该项目规划建设50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30万吨/年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相关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等,其中,一期10万吨/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计划于2026年6月投产。
2025年半年报显示,万华化学在电池材料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多项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第四代磷酸铁锂完成量产供应,第五代完成定型首发。至此,万华化学已构建覆盖“正极、负极、电解液、粘结剂、回收”的锂电池全链条布局。
然而,当前锂电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2025年1—6月,中国正极材料出货量210万吨,同比增长53%。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为161万吨,同比增长68%,占正极材料总出货量的77%。行业呈现“强者愈强”格局,部分中小企业受制于产能利用率不足与成本压力陷入经营困境。
在此竞争格局下,万华化学作为跨界者,能否凭借产业链协同、技术积累和资金实力后发制人,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一位不愿具名的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锂电材料行业已从“蓝海”变为“红海”,技术迭代快、成本控制要求高。“万华化学具备资金和化工工艺基础,但在客户认可度、品牌塑造和生产管理上仍需时间积累。”
(编辑:董曙光 审核:吴可仲 校对:燕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