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共享未来”——秉持这一主题,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走到了第八年,早已超越简单的展示、交易功能,成为中国与世界相互成就、共赢共进的大舞台。
从市场互通到创新共育,从商品交换到理念融合,在这里,中国与世界共享的,不仅是市场机遇,更是通往未来的创新土壤、产业生态与发展信心。
共享开放市场
“今天我已经谈妥了绿豆供应协议,将在12月至明年1月间向中国客户供应1100吨。明天我们还将继续会面,预计可以正式签署合同。”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博斯·博季罗夫(Abbos Botirov)难掩兴奋。

博季罗夫介绍公司展品。袁源摄
博季罗夫的东方农业出口公司(Eastern Agro Export,EAE)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干果、坚果及豆类生产商和出口商之一,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开幕第三天便已结识新客户、拿下新订单。
博季罗夫从2018年开始布局中国市场,如今中国已成为其公司最大出口目的地。他表示:“中国市场的开放为我们创造了全新的增长引擎,而进博会为我们开拓中国市场打开新的大门。”
赞比亚姑娘尼亚·奇帕莱贝拉(Nyawa Chipalabela)今年第二次来到进博会。去年初到进博会,她就与一家中国香港分销商达成合作,同时学习利用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开拓中国市场。这次重返上海,她带来了更多产品。
在尼亚·奇帕莱贝拉看来,进博会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扇通往全球机遇的门户,“它改变了我们对市场准入的理解,也让小企业看到了融入全球市场的可能”。
带着藏红花和干果、历经两天行程才到达上海参展的阿富汗商人法哈德·奥米德(Farhad Omid)同样为中国搭建的进博会舞台点赞:“阿富汗小企业接触中国市场不容易。这里让我们有机会直接展示并对接客户。”
找伙伴、寻合作,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展馆里上演。
从农产品到高科技装备,从能源到生命科学,进博会让全球展商直面中国客户,了解政策与产业趋势,并通过合作寻求长期增长。
共享稳定机遇
尽管面对全球经贸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波动,本届进博会,美国食品与农业馆面积却创历届之最,达到350平方米,比去年扩容近一半。开幕首日,即达成580万美元订单。
美国企业用脚投票,为中国主张的与世界共享稳定发展机遇之举,增添了生动注脚。
“我们来到这里,是因为中国市场非常重要。”美国谷物协会北京办事处主任曼努埃尔·桑切斯(Manuel Sanchez)告诉大江东。
由13家主要农产品协会组成的美国农产品贸易高级访华团也现身“四叶草”,同样希望通过进博会平台,与中国买家拓展合作空间。
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中”与“外”早已不是寻求相互准入的“客人”,而是深度嵌入各自产业肌理、实现价值共生的“家人”。
“中国已成为(公司)名副其实的‘第二故乡’。”全球照明巨头昕诺飞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殷慷感慨,从早期产品进口,到1985年建立首家合资企业实现本土化生产,如今已进入“研发+生产”并重的第三阶段。中国已从单纯的市场转变为昕诺飞全球版图中不可或缺的研发与生产中心。
“未来,昕诺飞将在生产制造、研发与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完成了从“卖吆喝”向“服务全球”的转身,将希望与机遇的种子播撒在当地。
11月7日,中远海运集团旗下来自10家海外公司的10位外籍员工“大V”,在进博会现场接受了集团“十大海外品牌推广员”颁奖。
“他们是集团海外品牌建设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远海运全球化发展新阶段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在中远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张勇看来,这些海外员工既是品牌推广员、文化链接员,也是全球供应链的一线建设者。
共享创新生态
在“中”与“外”的融通发展、携手共创中,创新的土壤正不断生长。而共享,也体现在这样的创新生态当中。
杜邦的展台上,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Tychem® 10000 TK564化学防护服,是该公司本地化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杜邦自2005年在华成立研发中心以来,经历了从“技术引入”到“本地创新”,再到“开放共创”的三次转型,见证了中国从追赶者到引领者的飞速变化。如今,杜邦中国研发中心正成为连接全球与本地的创新枢纽。

卡洛驰展区。袁源摄
卡骆驰展示的联名产品同样讲述着中外共享创新的故事。卡骆驰高级副总裁兼亚洲总经理赛润泽(Varun Sehgal)介绍,中国是公司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最具创意活力的市场之一。在小红书上,中国的年轻人将洞洞鞋时尚演绎得丰富多彩,已形成了庞大的年轻社群。赛润泽还提到,“中国有很多本土品牌给了我们启发和灵感,我们也以开放姿态与中国设计师和年轻群体共创潮流。”
八年进博会,显然已为“共享”增添了新的内涵——合作不止于市场互通,更延伸到产业共创、生态共建,汇聚成为面向未来的全球创新合力。
共享发展成果
进博会也是供应链上下游中外伙伴互动协同的独特平台。
直接对接全球优质供应商,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引入前沿创新资源,通过人文交流汲取国际经验,将全球视野融入本土实践……在这个平台上,各类中国采购商的积极参与不断促成国内产业与全球市场的深度融合,使共享发展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与成果。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额超5000亿美元。第八届进博会,一批批投资、采购项目集中签约,新合作、新订单让人目不暇接:
11月5日下午,本届进博会首个大单落地。上海普惠飞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与参展商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IAE)签署价值超1亿美元的V2500发动机零部件采购订单。大单交易的签约,必将推动双方在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等环节深度融合;
11月6日,聚焦中法科技与产业合作的专项对接会在上海虹桥举行。法国企业通过“政策解读-项目展示-精准洽谈”的流程,深入了解重庆西部市场国际合作需求,计划将当地打造为法国企业进入中国西部的“桥头堡”;
11月8日,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与德国斯顿贸易、马来西亚榴冠王、印尼夏羽燕、澳大利亚ZYF生物科技等多个国际食品企业及机构达成合作,并同时推进与巴西圣保罗州投资促进局的战略协作。在进博会的平台上,这座长三角小镇正以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食品产业新机遇,通过“链上进博”,构建贯通国内与国际的高端食品产业生态;
开放的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合作清单也在不断延展。

重庆-杜塞尔多夫友好城市展台。周秭沫摄
人文交流在共享中持续深化,也让“共享”的内涵更加丰富。“魅力友城”专区作为本届进博会的新亮点,首次集中展示中外地方合作成果。江苏南京与德国斯图加特、西藏拉萨与尼泊尔加德满都、重庆与德国杜塞尔多夫等彼此牵手的友好城市通过“双城联展”呈现城市间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联动,国际交流增添了更多活力与温度。
合作与共享的故事还在不断书写。
出品: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统筹:吴焰
策划:姜泓冰 徐冲 金煜纯
记者:袁源 王哲希 周秭沫 颜凌康
编辑:姜泓冰 程慧
海报图片:翁奇羽
海报制作: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