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第一个倒下的是乌克兰,没想到是瑞士,经此一役,瑞士金融业近乎完蛋了。
日内瓦湖畔,一群西装革履的银行家站在瑞士信贷总部大楼的落地窗前,手里端着已经凉透的咖啡,眼神空洞地盯着电子屏幕上跳动的数字——瑞郎汇率、黄金储备、资本外逃速度……
这些曾经让他们引以为傲的数据,如今却像一把钝刀,缓慢而坚定地切割着瑞士金融业最后的尊严。
窗外,苏黎世的天空阴沉得像是要压下来,远处传来几声抗议者的呐喊,而他们只能沉默。
谁能想到,2025年的夏天,第一个被逼到悬崖边的不是仍在战火中挣扎的乌克兰,而是那个号称“全球资金避风港”的瑞士?
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外界普遍预测乌克兰会先扛不住,经济崩溃、兵源枯竭、西方援助缩水,泽连斯基甚至公开承认,乌克兰的财政最多撑到2026年。
可就在所有人盯着东欧战场的时候,瑞士却悄无声息地挨了一记重拳——特朗普突然宣布对瑞士商品加征39%的关税,理由是“瑞士法郎被操纵,损害美国利益”。
这一拳,直接打在了瑞士的命门上,瑞士的经济结构极其特殊,金融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出口(尤其是精密机械、医药和奢侈品)又是另一大支柱。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一出,瑞士企业订单暴跌,瑞郎汇率剧烈波动,资本开始疯狂外逃。
更讽刺的是,瑞士央行6月刚把利率降到零,本想刺激经济,结果现在连负利率都不敢用——怕被美国扣上“汇率操纵”的帽子。
乌克兰打仗打穷了,好歹还能靠西方输血;瑞士没打仗,却被一纸关税逼到了墙角。
这件事最魔幻的地方在于,瑞士的“中立”神话被自己最信任的盟友亲手撕碎。
过去几十年,全球富豪(例如台湾富豪王永庆)把钱存在瑞士,图的就是“安全”二字,结果现在美国一纸关税,瑞士银行的金库大门就被撬开了一道缝,要知道那时候王永庆骤然离世之后,放在瑞士银行中的钱连亲子女都取不出来,可如今......
有人说,这是特朗普的“经济战”策略——先拿盟友开刀,逼制造业回流美国。
但更深的逻辑是,全球金融秩序正在重构,美元霸权松动,美国需要“杀鸡儆猴”,而瑞士恰好是那只最肥的鸡。
乌克兰的困境是明牌:战争,通胀和债务,瑞士的危机却是暗雷,因为金融信誉崩塌比战场溃败更致命,一旦资本对瑞士失去信心,再想重建信任,可能得花上几十年。
深夜的伯尔尼央行大楼,灯光依然亮着,行长托马斯·乔丹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最新数据,瑞郎对美元汇率又跌了1.2%,外资流出速度创下历史新高。
他揉了揉太阳穴,想起三年前乌克兰央行行长在电视上的那句“我们还能撑多久?”
当时他觉得那是遥远的故事,现在才发现,原来金融战比热战更残酷——至少战场上还能听见炮火声,而瑞士的崩溃,安静得像一场雪崩。
你觉得下一个被美国“经济战”瞄准的会是谁?欧盟?日本?还是……?
上一篇:这届双十一,省钱又有了新“神器”
下一篇:梅州这家上市公司退市,是悲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