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没吃亏,女人没占便宜 做人宁可吃亏也不占便宜 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的人
创始人
2025-11-11 07:42:15


“男人没吃亏,女人没占便宜,只是规则变了——这是一个人人都要重新定义“实力”的时代。”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考拉Clara,作者:考拉Clara,原文标题:《男人没吃亏,女人没占便宜:只是规则变了》,头图来自:AI生成

今天早上,我一时起意,发了一则朋友圈:

男人和女人谁更好色? 其实都好色。 只是以前女人没有获得经济和生存保障之前,得牺牲这部分需求来换取经济利益。 这也就是为什么许多中产以上的女性,很多都单身的原因之一,因为也有颜值需求。 对审美的需求,其实是互通的,不分性别,年龄。

很快,有位男性朋友留言:

所以古人说食也性也是么;在男女平等的情形下,女生更好色; 女性独立之后,男性相应就吃亏了,所以一直维护男权。 左派和右派原来就这样来的。

我答:

为啥男性吃亏? 如果说既得利益变少,女性择偶标准变高,那确实是。

他说:

因为女性不需要牺牲对色的需求去换取经济利益了,所以男性就需要具备更高纬度的竞争力,哪怕仅是ONS也必要是优胜劣汰。 对于普通男性来讲,不是失去了原来相对容易获得的东西了么。

我回复:

男女都一样,现在单靠男人赚钱养家已经行不通了,都是双职工家庭,男的也希望女的赚钱或者家境好,普通女性也得努力搞钱。 现在这个时代,男女标准越来越统一,讲究个体竞争力。

后来我又补了一段:

所谓的“男性吃亏”其实不是女性崛起的结果,而是竞争规则更新/重新洗牌的结果。 “性别分工博弈”转型到“个体综合实力竞争”。 受害者叙事或者抱怨都解决不了问题,时代趋势不可逆,当然,当权者掌握一定的社会资源重新分配的权力。 个体能够做的就是适应规则,在新规则下如何重构自身的竞争力。”

接下来,我将基于这段朋友圈延伸出一些个人的深层思考,以供大家参考(特意提醒:仅为一家之言的观点,请理性参考和讨论)。

一、“男性吃亏论”:一种焦虑的社会表达

“女性独立之后,男性就吃亏了。因为女性不需要再通过性别角色去交换经济利益。”

这句话乍听带着点情绪,但它其实揭示了一个事实——最近几年,我们的传统社会性别分工确实正在发生结构性瓦解。

传统社会性别分工模式是以“家庭”作为最小单位。

因此多数男性需要承担“经济供养者”的责任,负责小家庭的经济收入和开支;

而多数女性则需要承担“家庭后勤+情绪劳动”的角色,负责家庭成员照料工作。

这种传统体系因为男性的经济价值贡献更大,因此多数男性在家庭单位中也相应享有较高的话语权和家庭地位。

这套体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虽然不平等但却稳定。(这种传统体系的不平等体现在:女性的隐性家庭劳动与生育价值,既未被社会以货币形式明确认可,也未形成双边的观念共识。这一社会议题较为复杂,此处不再展开详述,若感兴趣可查阅过往相关文章。《刷到“诺奖得主的生育经济账”:我们不敢生,是女性太清醒,还是男性太滞后?》)

但如今,随着教育普及、脑力劳动兴起、情绪价值被看见、女性社会劳动参与率逐步上升,社会正逐步从“家庭为单位”向“个人为单位”的模式转变。

在今天,单靠家庭中的一个男性负责“赚钱养家”,对大部分普通家庭来说,已不再可持续。

双职工家庭已经成为社会主流,女性进入职场不再是“补充收入”,而是“生存必要”。

经济不再是男性的独占筹码,情绪价值也不再是女性的天然义务。

于是,在这种变化之中,少部分男性确实会感到“地位滑落”。

他们失去了“单一经济优势”带来的择偶红利,但由于社会文化和观念的滞后性,并没有迅速补齐情绪、沟通、家庭责任分担的软性能力。

这种“吃亏感”,其实是一种结构性社会焦虑。

我理解那种焦虑和不安。

但规则重排时的失衡感,男女都在经历。

二、从“性别博弈”到“个体竞技”

我一直认为,最近几年并非简单的“男女之争”,而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变迁。

过去,我们的竞争规则以性别分工为基础:男人靠财富定义社会地位,女人靠依附保障安全。

而今天的规则似乎在逐步个体竞争化:

“不论男女,靠个人综合实力/技能/能力/资源决定生活质量。”

新社会规则下,社会在倡导女性要独立,要赚钱,要承担家庭经济成本;

与此同时,社会也在倡导男性要有情绪智商,要善于家庭沟通,要分担家庭育儿责任。

新规则看似很“公平”,但其实是一种高要求的公平:它不再区分性别,却要求每个个体都能承担“社会全功能角色”。

于是,“结构性不公平+个人性安全”的旧模式被打破,新的社会模式开始逐渐演变:

“结构性公平 + 个体性不安全”。

安全感不再由性别分配。男女都得自立、自控、自省。

所以,今天的焦虑,其实是对“确定性消失”的集体不安,是传统安全感的坍塌。

三、“双向内卷”:公平的代价

如果说过去的婚恋择偶,靠的是“互换筹码”;比如,男性用财富地位获取女性的美貌和生育。

那么目前正在演变的婚恋择偶趋势则是“双向付出”。男女双方都得具备一定的经济自立、情绪管理良好等综合维度价值。

也就是,对男人而言,要赚钱,也要懂得沟通,懂得关爱伴侣。

对女人而言,则是既要温柔,也要能够养活自己。

无论对男还是对女,成本其实都是倍增的。

讨论到这里,或许许多男性会产生困惑:“为什么我们要比情绪?”

又或许,许多女性也会产生焦虑:“为什么我们要兼顾事业和家庭?”

我只能说——这就是生产力导致生产关系的变更,男女逐渐平权的副作用:它更公平,但对个体而言也会更辛苦,因此要求更高了。

双方都累,都焦虑。但这不是对立的结果,而是过渡的代价。

真正的公平,从来不是轻松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动态平衡和系统性调整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过渡性的艰难阶段,很不巧,我们恰好是过渡和转型的一代。

四、补充一些零散观点

上述观点已经论述完毕,我还是想补充一些视角,以供大家思考:

所谓“统一标准”,仍带性别预设

首先,有关性别议题,最近几年矛盾尖锐,在网络公众表达区,往往一言不合就陷入“情绪对立”,这并非简单的个体原因。

该议题背后确实成因错综复杂、解决起来也极其难以满足社会全员群体,只能说多些理性思考,少些情绪对立。

规则初定、目标践行先行,所谓“统一标准”,在现实中其实也仍带有性别预设。

比如,男性还是会被期待要“有担当、有上进”,而女人还是会被期待要“温柔、貌美”。

绝对的公平平等并不存在,只存在相对的公平平等,至于如何调整,还得看后续制度、经济、文化、社会观念的持续影响。

在新规则之下,也容易产生“能力主义”陷阱

其次,在新规则之下,同时可能也会延伸出新的“公平”问题。

比如每个人的起点其实是不一样的,教育、家庭、社会网络,本身就是能力的土壤。

维护个人的公平需要社会结构性的保障,否则过度强调“靠自己”,会导致另外的结构性不公产生。

当下的婚恋观逐步趋于功利,存在情感异化的风险

然后,其实不难发现,最近几年,尤其是一二线城市的婚恋市场已经逐步趋于功利主义化。

爱情已被编制成了KPI,择偶成了筛选,伴侣成了资源。

大家都在谈“价值匹配”,却似乎忘了“情感温度”。

但婚姻也好,情感也罢,本质并不是比拼,而是共生。

理性当然重要,但温度同样也重要。

社会权力结构尚未中性

最后,新时代偏向高适应性的人,但也必须承认——社会结构仍非中性。

资本、政策、媒体叙事,依然是男性主导。

“高适应性”并非完全靠个人努力,而取决于是否能与主流结构协同。

大白话就是跟上时代的步伐,恰好也被时代需要。

适应能力 ≠ 自由能力。

五、结语

所谓的“男性吃亏论”,表面上看似是男女性别议题,但实际上其实是社会结构性群体焦虑。

它不是女性崛起带来的副作用,而是社会秩序重构的部分群体阵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真正成熟的社会,应该是男女都能被公平期待、被温柔理解。

女性能安心独立,男性也能允许脆弱。

但这确实需要时间,和不断地动态灵活调整。

现状来看,无休止的争吵、争论、对抗,并不能缓解焦虑,相反会加深焦虑甚至导致两性隔阂。

作为普通个体,我们无法阻挡历史的客观演进,能够做的或许就是在时代的新规则下更快地适应;

毕竟未来决定社会分工和资源分配的分界线,不再是简单的性别角色,而是更为精细化的个体综合素质和实力,以及个体是否具备持续学习与共生的能力。

最后,希望本文能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思考,欢迎理性发言和讨论(注:这不是一篇讲性别的文章,而是一篇讲结构的文章。时代确实变了,不是谁吃亏谁受益,而是谁能更快进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考拉Clara,作者:考拉Clara(10年互联网——互金、大数据、企业服务,某行业头部大厂产品负责人)

本内容由作者授权发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虎嗅立场。如对本稿件有异议或投诉,请联系 tougao@huxiu.com。

本文来自虎嗅,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803248.html?f=wyxwapp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下最后通牒 泽连斯基面临... 据央视新闻消息,美国推动的一项旨在结束俄乌冲突的“28点计划”,成为当下俄乌冲突中战场局势外各方最为...
美俄乌三国总统就“和平计划”表... 隔夜股市 全球主要股指周五多数收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反弹,道指涨超1%。 纳指本周累计跌2.74%...
比特币市场持续下跌,牛市仍在延... 据区块链周刊报道,加密货币市场遭遇数月以来最糟糕的一天,一场剧烈的抛售导致市场总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特斯拉因致命车祸在美被起诉 车... 特斯拉(TSLA.O)华盛顿州被起诉,此前发生的一起致命火灾事故导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据称救援人员...
美股深夜反弹,道指上涨500点... 记者丨刘雪莹编辑丨曾静娇美联储多位官员最新发声提振市场情绪,美东时间周五,美股三大指数一度跳水后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