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当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排头兵
——中国石化“十四五”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综述
坚定不移向更深、更致密、更复杂油气勘探开发领域进军,在西北地区率先启动“深地工程”,在渤海之滨高效建设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油气产量连创历史新高。“十四五”以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能力,在新征程上书写了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为祖国找油,为民族“争气”,持续增强油气供应能力
近日,由中国石化提交的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扛稳扛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核心职责,大力实施七年行动计划,全力推进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攻坚,实施高水平国际能源开放合作,全面提升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资源“家底”更加殷实。塔里木盆地顺北中部超深层重大突破引领向“深地”进军,胜利济阳等页岩油战略突破引领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四川盆地新层系页岩气、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南海等海域新区勘探实现战略突破。5年来,中国石化强化新区新领域风险勘探、圈闭预探和富油气区一体化评价,在多地区、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油气开发势头良好。原油产量稳中有升。中国石化强化难采储量效益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持续扩大新区产能规模,页岩油年产量近百万吨,顺北油气田建成年300万吨油当量产能阵地;狠抓老油田精细开发,有序扩大二氧化碳驱应用规模,实现原油产量稳中有升。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中国石化坚持少井高产、效益开发,形成酸性气、致密气、页岩气、海域等多类型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天然气产量持续增长。
天然气储备和调节能力持续提升。中国石化高效推进储气能力建设,通过加强库址资源筛选,强化方案优化论证,抓好统筹协调,5年来投用卫11、文24等16座储气库及若干LNG储罐,储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能源开放合作成果斐然。中国石化始终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在油气资源、成品油销售、工程技术服务、国际贸易等领域实施宽领域、深层次能源开放合作。在埃及、安哥拉、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建成百万吨规模以上的油气生产基地;先后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北部气田扩能项目一期(NFE)、二期(NFS)一体化合作协议;在新加坡、斯里兰卡、巴拿马、吉布提和阿联酋富查伊拉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港口设点布局。5年来,中国石化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执行油气勘探开发项目31个、石油工程项目314个、炼化工程项目113个。
向“新”发力,逐“绿”而行,推动能源生产方式绿色转型
天山脚下,万吨级绿氢示范项目——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投产运行两年来,源源不断的绿氢被输送至附近的塔河炼化,助力降碳增绿。“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加快发展氢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多种绿色能源,加快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提供更安全、更洁净、更多元的能源保障。
立足“新”,推进新能源规模化效益化发展。积极打造中国第一氢能公司。中国石化牵头推进氢能应用现代产业链建设,组建中央企业绿色氢能制储运创新联合体,发布国内首个《制氢加氢一体站技术指南》,目前是全国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截至目前,建成11个遍布全国的供氢中心、144座加氢站,成为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运营单一企业。持续向地热领域进军。中国石化部署在海南省海口市的福深热1井,是我国首口超5000米深层地热科学探井,标志着中国干热岩勘探在地区和深度上取得新突破。目前,中国石化已成为当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地热企业,地热供暖辐射70余座城市,累计建成清洁供暖(制冷)能力超1.2亿平方米。大力发展风光发电业务。稳步推进“万站沐光”行动,在油气矿区、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及加油站等建设5000余座光伏发电站点。打造国内油气领域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系统,形成“风光互补”“绿电+CCUS”等多能互补的集成优化应用模式。
着力“转”,推动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融合发展。点碳成金,变废为宝。中国石化高质量建成投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齐鲁石化—胜利油田百万吨级CCUS示范工程,将齐鲁石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捕集后,送至胜利油田注入地层,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探索出一条降碳与封碳并重的新路径。2025年7月,由中国石化牵头组建的国际CCUS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成立,推动CCUS技术迭代创新应用。加快向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中国石化充分发挥现有终端网络优势,全力推动充换电和加气网络发展,站内站外同步推进充电网络布局,推出“石化易电”品牌,累计建成充电终端6万余个。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充电“全国一张网”已覆盖31个省(区、市)。
锻造“利器”,数智赋能,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
百里无人区,茫茫戈壁滩。“深地一号”跃进3-3XC井正源源不断将深埋地下的油气宝藏开采出来。“十四五”期间,中国石化加快勘探开发工程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坚强技术支撑。
“深地工程”新添大国重器。中国石化积极响应“向地球深部进军”号召,向深地油气领域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深层海相地质理论和勘探技术,自主研发的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主研制的高温高压测井仪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形成万米特深井安全高效钻井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支撑顺北油气田上产。
页岩油攻关收获成效。八月的黄河三角洲,五彩斑斓、绚丽多姿,胜利济阳页岩油国家级示范区的滚滚油流从地下开采上来。胜利济阳页岩油与北美页岩油相比,具有成熟度低、埋藏深、断裂复杂等特点。中国石化自主攻关,克服世界级难题,仅用3年时间就走完北美页岩油10年的技术迭代之路,落实胜利济阳、四川、苏北三个页岩油战略增储阵地。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步伐加快。中国石化加强智能油气田建设统筹规划实施,率先建成覆盖所有油气田的工业物联网体系,集团级勘探开发数据资源中心等数智化重点工程建成投用,勘探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为油气增储上产赋能效果持续提升。中原油田普光气田矢志不渝打造智慧气田,持续加强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实现全面感知、集成协同、分析优化和预警预测四项核心能力,打造一整套“人在干、数在转、云在算”的全面感知、实时响应的现代气藏管理新模式。
波澜壮岁欣回首,敢在人先又续征。中国石化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决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奋力谱写能源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国石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