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欧美不要的气,俄转给了中国,钱挣不回来,俄罗斯也要先争一口气
创始人
2025-11-12 14:32:05

俄罗斯的天然气一直是欧洲极为依赖的重要能源来源,但由于制裁的压力,局势变得一团乱麻,俄罗斯决定将天然气出口的重点转向中国。短期内,俄罗斯的收入有所减少,但他们认为,自己必须要从这场博弈中重新找回主动权。回想2022年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率先带领欧盟对俄罗斯实施了经济封锁,冻结资产、限制贸易等措施接踵而至。面对这种局面,俄罗斯决定通过能源反击欧盟,因为俄罗斯在欧洲的天然气供应占据了很大份额,管道网络遍布各国,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几乎都离不开这股能源。

一开始,欧洲试图坚守立场。3月23日,普京宣布,对那些不友好的欧盟国家,天然气支付必须用卢布。到3月31日,俄罗斯正式签署了相关法令。这一举动让欧洲国家大吃一惊:不支付卢布就买不到气,而支付了卢布等于自打脸。天然气价格瞬间飙升,从原本每兆瓦时约20欧元,一度涨至300多欧元。德国的化肥厂不得不减产20%,农业成本大幅上涨。意大利的取暖费用也翻倍,很多家庭不得不转而使用电暖器,导致电网几乎承受不住压力。

到了4月27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决定停止向波兰和保加利亚供气,因为这两个国家没有按新规定支付天然气费用。波兰从俄罗斯进口了超过四成的天然气,断气后只好向挪威进口液化天然气,结果价格上涨了30%。波兰政府用储备支撑了一周,但随后只能通过德国的管道倒流补充能源,效率较低,导致化工行业停工了15%,大量工人失业,经济损失严重。保加利亚的情况更加糟糕,几乎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突然断气后,电力供应严重短缺,冶金厂产能下降,政府不得不加大对民众的补贴,财政赤字也进一步加大。

5月21日,芬兰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俄罗斯从早上7点开始停止供应天然气,而芬兰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占了90%以上,冬天的取暖问题变得更加严峻。芬兰政府开始从波罗的海的液化天然气终端进口气源,但由于全球能源紧张,最终只买到了所需量的70%。化工业产值下滑了25%,上千家企业受到影响,失业人数大幅上升。芬兰的经济部长公开表示,短期内没有解决办法,全年经济增长预期将下调一个百分点。在欧盟内部,这一系列事件加剧了分歧,一些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国家如匈牙利,选择使用卢布支付,而波兰则坚持抗拒,导致供应链出现混乱。

进入2023年,俄乌冲突持续,1月北溪管道发生爆炸,虽然调查结果没有揭晓,但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供应进一步减少。欧盟推出了“RepowerEU”计划,试图在2027年前彻底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但这一计划进展缓慢。虽然天然气储备得到了扩充,但在冬季高峰时,依然存在较大的缺口。法国的核电站修复工程进展缓慢,使得法国更加依赖天然气,电价上涨导致民众抗议。西班牙则加大了液化天然气的进口,但港口出现了严重拥堵,导致运输延误。

到2024年,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减少了一半,转向亚洲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欧盟内部的抗议声此起彼伏,德国汉堡的工人举行罢工,反对高能源价格带来的企业关停;意大利米兰的民众则举行游行,要求政府重新谈判能源合同。尽管天然气价格有所回落,降至每兆瓦时50欧元左右,但仍然高于冲突前的水平。俄罗斯则通过现有的管道稳定了对东方市场的供气,而欧洲的企业纷纷向美国投资建厂,导致部分工业产能空缺。

到了2025年,局势变得更加复杂。1月1日,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转运合同到期,俄罗斯关闭了通过乌克兰的管道,导致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等中欧国家受到了严重影响。斯洛伐克的天然气进口中有六成来自俄罗斯,断气后只能转用土耳其溪,但由于管道容量有限,供应无法满足需求。匈牙利则获得了欧盟的豁免,继续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但整体能源供应依然紧张。10月23日,欧盟通过了第19轮制裁,从2027年起将禁止进口俄罗斯的液化天然气,并将俄罗斯原油的价格上限降低至每桶47.6美元。尽管欧盟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彻底切断俄罗斯的财路,但在短期内,欧洲依旧需要从美国和卡塔尔进口能源,成本上涨了约20%。

面对欧盟的制裁,俄罗斯开始逐步采取反制措施。2025年9月,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与中国签署了备忘录,计划通过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每年供应量可达500亿立方米,预计2030年后投入使用。这一工程已经在2024年开始研究,管道总长2600公里,建设费用高达1360亿美元。虽然短期内俄罗斯的收入减少,但通过多元化的能源出口,俄罗斯能够缓解来自西方的压力。

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自2019年12月投入使用后,每年输送380亿立方米天然气,主要供应中国东北地区。到2023年,俄罗斯向中国实际供应了220多亿立方米,2024年双方签署了新的补充合同,预计年供应量将达到480亿立方米。通过管道和液化气船的双重运输方式,俄罗斯不仅确保了对中国的能源供应,还减少了对中东和澳洲的依赖。这使得俄罗斯在能源战中占据了有利位置,不再担心被某一地区卡脖子。

尽管面临西方的重重制裁,俄罗斯依然坚持与中国的能源合作。2025年10月23日,美国财政部对俄罗斯的两大石油公司Rosneft和Lukoil实施了制裁,目标直指能源部门。中国的国有石油公司在此时暂停购买俄罗斯的石油,以避免受到制裁。然而,俄罗斯依然保持着对中国能源出口的稳定,采取易货贸易等方式绕过西方的封锁。

随着欧洲逐步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计划在2035年前占据中国进口天然气市场的25%,并力争成为全球能源市场的领导者。同时,俄罗斯还计划扩大与中国在液化天然气方面的合作,预计2025年开工的Yamal LNG三期工程每年将向中国出口1700万吨液化天然气,这将成为俄罗斯对中国能源供应的重要支撑。

总的来说,欧洲的能源危机是一系列政策失误和跟随美国制裁的结果。随着俄罗斯转向中国市场,他们的能源战略逐渐取得成效,不仅避免了被西方封锁的风险,还稳固了与中国的能源合作关系。这场能源博弈仍在继续,谁能够稳定利益、找到合适的伙伴,谁将最终获胜。而俄罗斯在这场博弈中的长远眼光和坚定策略,展现出了他们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自信和决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背靠背78分却憾负!约基奇直言... 最近,掘金队在与国王的对决中以123-128惜败,这场比赛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可以说,这一场失利不仅是...
巴恩斯:等待VAR的两分钟如坐...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英超赛季,纽卡斯尔联队在对阵曼城的焦点战中,以2-1的成绩赢得胜利,哈维·巴恩斯的双...
领益智造递交H股上市申请 拟支... 领益智造(002600)H股上市有了新进展。记者最新获悉,领益智造已于2025年11月20日向港交所...
原创 帮... 老铁们,周五的收盘钟声一响,是不是瞬间觉得屏幕都在发凉?沪指直接暴跌2.45%失守3900点,深成指...
消费观察|绕开巨头打差异化竞争...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袁静娴 外卖、点评、生鲜极速到家……今年以来,本地生活服务赛道竞争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