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签名行业正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拐点。自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确立电子签名法律效力以来,行业经历了从“能否替代纸质签名”到“是否合规可控”的深刻转变。如今,随着数字政府与数字经济的加速推进,电子签名已不再是边缘工具,而是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尤其在财税、人力资源、采购、法律及办公协作等高频场景中,电子签名正通过生态合作深度嵌入各类业务系统,实现无缝集成与高效协同。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5年9月即将实施的《电子印章管理办法》作为首部国家层面系统规范电子印章的行政法规,明确“合规电子印章与实物印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并着力推动全国范围内的互认互通与安全管理。叠加《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等顶层设计,电子签名的制度环境日趋完善,为其在更广泛领域的规模化应用铺平道路。
市场需求升级倒逼技术与服务创新。大型政企客户对电子签名的要求已从基础功能转向全流程合规、风险防控与智能管理。AI驱动的智能审核、用印行为追溯、权限精细控制等能力成为竞争关键。厂商不仅需提供高可靠性的签署服务,更要构建覆盖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审计的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合规、可控、可溯”的高标准诉求。
在此背景下,电子签名厂商的竞争维度全面升级——产品完整性、技术创新力、行业理解深度、本地化服务能力以及生态整合能力,共同构成决胜未来的核心要素。行业正从粗放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头部企业有望凭借综合优势进一步扩大领先身位。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