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爱去南极旅游? 为什么互联网大佬都去了新加坡 互联网大佬为什么大多是南方人
创始人
2025-11-19 18:12:29



“员工在加班,老板在南极”。一次旅游如何让俞敏洪惨被全网讨伐?

俞敏洪内部信引发争议

2025年11月16日,新东方成立32周年。

这天可能俞敏洪本人也没想到,原本他用来鼓舞士气的全员信,竟会因一句“此刻,我正站在南极的冰雪世界中。四周是浩瀚的洁白、翡翠般的冰山和无边的宁静”让自己反陷到舆论风暴中。

具体而言,俞敏洪曾在信里用南极、企鹅来借指新东方人在困难面前相互支持,希望大家能保持团结继续服务好学生、客户,让企业走得更为久远。但这封从南极寄来的全员信,却在员工、网友眼里变成了无法共情的鸡汤。



人们发现,在这封信里俞敏洪共提到了17次“我”、5“次”南极,但却对员工们的工作压力鲜有提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11月17日,一篇名为《给俞敏洪的一封回信》的帖子开始在网上流传。作者以一位“北京出租屋里的普通员工”的视角,用“您那里有冰川闪光,我这里闪光的东西,叫作:企业微信红点”等句子回复了俞敏洪的公开信,让整场舆论风暴的风力等级达到了顶峰。

此后当俞敏洪在社交主页上分享南极风光时,网友们便会用“今夜,所有xdfer(新东方人)都是南极人”一类的句子暗指老板的“远方”和员工的“现状”对比鲜明。

时间来到11月18日。

这天俞敏洪除了就“社媒分享南极风光”一事回应称“前几天一直没有什么信号,这个视频是四天前做的”外,还表示自己之所以来到南极,便是应奚志农(野生动物摄影师、“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邀请,在感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探讨青少年自然教育前景。并表示新东方的青少年南极考察之旅也有望在明年开启。

我在南极很想你

就市场而言,俞敏洪推进青少年考察的决定是正确的,因为南极游正在成为中国消费者高端旅游路线的主流选择。

胡润研究院此前发布的《中国奢华旅游报告2018》显示,极地旅游对国人的诱惑力仅次于环游世界,在所有的旅游主题中位居第二名。IAATO(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的数据也指出,2024-2025年南极旅游季的全球游客数量为118162人次,其中中国游客数量为11705人次。占据全球游客10%的人次比例,也让我国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南极游第二大客源国。



就体验而言,已知国内大部分南极游路线需从国内出发,随后在迪拜、欧美转机前往阿根廷首都。抵达目的地后再次乘机前往乌斯怀亚(南美洲最南端港口城市)并转乘邮轮穿越德雷克海峡(人送外号咆哮海峡、魔鬼西风带),直到抵达南极半岛、其他岛屿休整后才能开启南极之旅。

无论是逼仄的飞机空间,还是长时间航行带来的晕船感。它们给人感觉总是好似钝刀割肉那般折磨。

从内容安排上看,游客们大部分自由活动时间都会在邮轮上参加舞会、探险家讲座,享受各类自助餐或借助卫星上网娱乐。只有在登陆点,他们菜可以近距离观看极地动物、欣赏冰川或潜水。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邮轮不同房型的价格不同、不同路线的价位不同,所以整趟南极游的开销也大多丰俭由人(平均价位在5-50万+不等,倘若选择包机直飞价格也会更贵)。像是俞敏洪本人选择的“夏古号”邮轮+29天28晚“霍巴特—南极洲—凯尔盖朗群岛—开普敦”路线报价就约为30万/人,其中的豪爵套房报价更是约为148万/人。

企业家为啥独爱南极

胡润、傅盛、王石......

除俞敏洪外,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家早已踏上了南极的冰面。举个近一些的例子,武汉新创元的副总裁杨念群在2025年1月便将企业旗帜插上了南极洲极点,以此来鼓励员工不断超越自己。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企业家总是喜欢去南极“团建”?

通过关键词搜索,我们发现某南极游宣传语曾这样描述:“百位卓尔不群的企业家,带着永不磨灭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共同形成‘极友圈’。” “智囊大咖领衔百位商界领袖,十几天朝夕相处,彼此照见和共修。

自2008年国内第一条南极游路线开发以来,一些高端旅游俱乐部便将“人脉” “共同进步” “商业精英”等概念同其绑定,进而在风景、品味等消费属性的基础上,为南极游添加了“社交货币”这一全新的价值锚点。

就像西藏游和净化心灵、318和诗与远方绑定一样,经过长期的商业运作,南极游也渐渐被企业家们赋予了证明自己、开拓人脉的消费标签。

到这里,一些好奇心重的朋友可能还会有疑问。

因为消费高,所以来参加高端南极游的都是成功人士。另在动辄20天以上的相处中,大家还可以获得诸多社交、共赢的机会,这便是“社交价值”的来源。但地球的极地有两个,为什么这些大佬总是喜欢去南极,而不是去北极呢?

作为“人类世界最后的净土”,南极和北极最大的区别便是《南极条约》的存在。就归属权而言,俄罗斯、北欧等地均在北极拥有领土,且北极的气温也远比南极温和。故在没有常住人口前提下,世界各国也决定签署条约严令禁止私人进入南极,以此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

而这份更无人、(生存环境)更残酷、(气温)更极限的旅游关键词,也恰恰放大了企业家们想要“证明自己”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情绪价值反馈。

参考

红星新闻:“内部信”风波后,俞敏洪回应南极游:应奚老师邀请来南极,为青少年考察自然教育

半岛都市报:追热点|俞敏洪内部信引发热议!企业家贩卖“鸡汤”咋老翻车?

新浪蜂鸟:企业家为什么爱去南极?

新周刊:3万5一张船票,这届中产抢着去南极「上岸」

物质生活参考:文艺青年去西藏,中产精英去南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朗普下最后通牒 泽连斯基面临... 据央视新闻消息,美国推动的一项旨在结束俄乌冲突的“28点计划”,成为当下俄乌冲突中战场局势外各方最为...
美俄乌三国总统就“和平计划”表... 隔夜股市 全球主要股指周五多数收跌,美股三大指数集体反弹,道指涨超1%。 纳指本周累计跌2.74%...
比特币市场持续下跌,牛市仍在延... 据区块链周刊报道,加密货币市场遭遇数月以来最糟糕的一天,一场剧烈的抛售导致市场总市值蒸发数十亿美元。...
特斯拉因致命车祸在美被起诉 车... 特斯拉(TSLA.O)华盛顿州被起诉,此前发生的一起致命火灾事故导致一人死亡、一人重伤,据称救援人员...
美股深夜反弹,道指上涨500点... 记者丨刘雪莹编辑丨曾静娇美联储多位官员最新发声提振市场情绪,美东时间周五,美股三大指数一度跳水后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