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回想2018年那份轰动一时的预言,马云那句“未来的房子可能会像葱一样便宜”仿佛还在耳边回响。那时的城市,房价如同雨后春笋般节节攀升,开发商的推土机昼夜不停,炒房者像是追逐热浪的浪潮,连夜排队抢购的现象比比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相信,那个站在聚光灯下的预言会有成真的一天。大家不过是笑一笑,想着这不过是又一个商业巨头的夸张比喻而已。
时光流转,而今再看,市场的浪潮早已默默改变了方向。全国平均房价下跌超过30%,曾经那些飙升的城市也开始出现回落。在鹤岗、铁岭、双鸭山这样的小城里,几万元、十几万元就能买到一套房子的消息,早已不再是新闻。现实似乎在悄悄印证着马云的那句话,只是许多人当初未曾细想,房价是否能真的廉价如葱,或许本就不是字面意思那样简单。
图片
坦白说,马云所说的“房价如葱”,更多地是一种意象,意在描绘未来住房价格逐步回归理性,与居民的实际收入挂钩的趋势。他并非预见到房子会变得像日常蔬菜一样唾手可得,而是希望指出,当市场泡沫散去,普通人不必再为了一套房耗尽一生心血。到了那一天,只要努力工作,攒下一份积蓄,买房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这种想法,听起来温暖而充满希望,触动了许多人心底对安稳生活的向往。
然而,眼下的房地产市场,却像是站在了十字路口。房价的波动让人不禁忧心,尤其是那些仍在观望的购房者。不少人开始追问:2026年,房价究竟会走向何方?是继续下跌,还是迎来反弹?答案或许就藏在当前浮现的五个信号里。
图片
01 各地二手房挂牌量出现激增
二手房的挂牌量,近期各地都在哗啦啦地往上冲。这不是跟我瞎猜测哦,数据摆在那里呢。去年年底全国就已经破了730万套的二手房挂牌量,北京贡献了近15万套,上海也不少,快17万套了。像杭州、南京这些热门城市,挂牌数量都在十几万二十万的档口上,成都和武汉更是双双过了20万关口。
这样的飙升意味着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好多炒房的人现在不太自信了,手里捏着多套房,心里犯嘀咕,担心往后价格会往下掉,干脆早早挂出去变现,把钱攥在手里才踏实。这就好比说,市场上突然冒出来的房源越来越多,但真的有那么多人在急着接手吗?现在看来未必,买家的观望情绪也挺重的。
这么一来,供给猛增,需求却不见得跟上,价格自然就容易被压下来。我猜呀,到2026年,各地房价要想稳住或者往上走,估计得面临不小的调整压力。毕竟房子多了,选择多了,卖家之间互相竞争,可能会让房价进入一个缓慢下行的阶段。
图片
02 房地产市场“供远大于求”
第二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就是整个房地产市场感觉有点“泛滥”了。我有点感慨,过去人们老是议论房子少,买不起,可现在呢?住建部公布的数据说起国内有6亿栋房子,光这个数字就够吓人的了。咱们算笔粗账,就算每栋房子平均给5个人住,那也能轻轻松松容纳30亿人口了,可咱国家总人口才14亿左右啊!这不就说明房子里已经明显过剩了吗?
再看看人均住房面积,据说已经超过41平米了,比不少发达国家都高了。这意味着什么呢?说明大部分家庭的居住需求已经满足了,很多人手里不止一套房,市场没那么缺房了。过去那种“抢房抢疯了”的日子,估计很难重现。房子太多,供应远远超过实际需求,这么长时间下来,市场自然会冷却。我猜未来几年,房价可能得经历一轮调整,特别是那些炒得比较热的区域,可能回调会更明显些。
图片
03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或下降
回想前些年,工资年年涨,房贷压力还不算太大,可现在呢?营业收入不稳定,工作不确定性增加,很多人感觉钱袋子越来越瘪。我身边就有朋友抱怨说,工资好久没调整了,但房价一直高高在上,动不动几百万一套,简直让人望而却步。说实话,现在的高房价已经有点脱离普通人收入水平了。别说买房了,光靠月收入还房贷都可能吃力。这种状况下,大家自然变得更理性了。
不像过去那样,一听说楼盘开盘就抢着出手,生怕错过好时机。现在大家更愿意冷静分析,看看自己的积蓄、工作前景,再决定是不是买得起、要不要再等等。这种心态变化,其实挺能反映出市场的降温趋势。加上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未来收入增长普遍悲观,自然就不敢轻易背上巨额的房贷了。
图片
04 结婚人数、出生人数持续走低
近些年结婚和生娃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你想想啊,以前一提结婚,大家头一件事儿可能就是盘算着买婚房。等到家里添丁增口,尤其是有了二宝三宝,那更是迫不及待想换个更大点的房子。这种需求在过去一直是撑起楼市的重要力量。
可现在呢?年轻人好像不那么着急走入婚姻了,甚至许多人对生儿育女这件事也变得迟疑。数据上看得更真切:2024年全年,全国登记结婚的只有610万对,跟2022年比起来少了足足150万对,下降幅度超过两成。这可不是小数字,背后反映的是观念和现实的双重变化。
再看生育,2025年前六个月的新生儿数量是400万上下,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下去,全年出生人口估计也就750多万。人少了,需要房子的人自然也随着减少。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当买房的刚需群体逐年萎缩,你说房价会不会受到影响?大概率是会的。尤其到了明年,这种需求的萎缩很可能就会直接反映在房价上——小幅、逐步地下滑,可能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
05 保障房入市步伐将加快
记得前一阵子高层就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建成600万套保障房,重点解决城市里收入不高的人群的居住问题。保障房有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价格比周边的一般商品房低不少。这样一来,不少原本可能勉强凑钱买商品房的家庭,或许就会转向选择保障房。
别小看这个转向,它无形中会分流掉一部分市场需求。就好像一条河,原来大家都挤在主干道里,现在旁边新开了一条支流,水自然就分出去了一些。对商品房市场来说,这意味着竞争压力增大,特别是中低端房源,可能要面对更明显的价格压力。再加上各地保障房项目落地速度在加快,2026年之前,这种分流效应恐怕会越来越清晰。这不是猜测,而是供需规律的自然体现。房子终究是给人住的,当一部分居住需求被更实惠的选项满足,另一部分房子的价格就很难不受牵连。
图片
总的来说,以上几个现象都不是孤立事件,它们互相影响,共同指向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的方向。我个人感觉,到2026年,房价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疯涨了,反而可能在一些区域出现温和的调整。当然啊,房子这事儿影响因素太多,政策变动、经济回暖都有可能改变局势。但眼下的大趋势,确实是向着供需平衡,价格逐步趋稳的方向走。
作为普通老百姓,咱也别太焦虑,理性看待就好。房价下行不一定全是坏事,至少能让更多真正需要居住的人有机会上车。关键是咱们得根据自身情况做决定,别盲目跟风,也别被过去的狂热冲昏头脑。日子还得一天天过,稳稳当当地计划未来,总比冲动行事来得踏实。希望这些分享能帮大家理清思路,轻轻松松地看待房价的未来。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