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局11月21日发布用电量数据显示,10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单月增幅超过10%。这份成绩单,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国经济活力四射的模样。
仔细拆解这份用电量“体检报告”,三大产业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用电表情”。
第一产业用电量增长13.2%,其中畜牧业和渔业的电气化转型功不可没:从大棚取暖照明到电动投食器,从农业灌溉到鱼塘加氧,现代化设施农业正在田野乡间掀起一场“电力革命”。
而占据全社会用电量超过60%的第二产业,虽然整体增速为6.2%,但内部却藏着惊喜: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以11.0%的增速领跑,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暴涨19.8%,汽车制造业紧随其后达到17.6%,就连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也都保持着两位数增长。
这些亮眼数据印证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家的观察:“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先进设备应用,正在形成新的用电增长点。”
最亮眼的还体现在第三产业上。17.1%的用电增速背后,是数字经济的狂飙突进——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服务相关的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猛增46%,简直像坐上了火箭!
国庆中秋双节的消费热潮同样功不可没,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增长18.4%,让人仿佛看到各大旅游城市人潮涌动的热闹场景。
更令人惊叹的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同比激增61.8%,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很多行业的增速总和。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以23.9%的增速成为最大亮点。专家解读道,这主要源于10月“北冷南暖”的特殊气候——江南、华南北部遭遇的“秋老虎”高温过程,让空调不得不超期服役。江西、浙江两省的居民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60%,堪称“最耗电的秋天”。
这份用电量数据清晰勾勒出中国经济的三个新动向:制造业正在向“高技术”转身,服务业在“数字”与“假日”双引擎驱动下飞奔,而居民消费则展现出强大的韧性。
从田间地头的智能设备,到工厂里的先进生产线,从数据中心的服务器轰鸣,到街头巷尾的充电桩闪烁,每度电都在诉说着一个经济复苏的生动故事。当8572亿度电点亮金秋十月,中国经济正在用最直观的方式,展示其充满活力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