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疆人的出走与汪滔的围城 大疆公司汪滔离职了吗 大疆出走员工创业故事
创始人
2025-11-22 21:32:19



「核心提示」
从黄埔军校到人才中转站,面对持续的人才外流与“大疆系”创业公司的崛起,大疆需要打一场关于人才吸引与保留的长期战争。

作者 |张经纬

邢昀

大疆开始把手伸向老员工。

日前,大疆创新投资消费级3D打印头部企业智能派,资金规模数亿人民币。针对这个事件,拓竹创始人、大疆前员工陶冶发了条朋友圈,称前东家这个决定是一种对拓竹的“火力打击”,原因是拓竹的发展壮大让它成为大疆人才走向变化的替罪羊。

人才走向的变化分为入口和出口两个方面。入口上,拓竹、影石在人才需求上与大疆高度重叠,三方在招聘上有明显的竞争关系。社交媒体上也经常出现求职者发帖询问“大疆和拓竹offer二选一怎么选”“大疆和影石offer二选一怎么选”。

而出口上,大疆员工频繁被同在深圳的科技大厂们挖角。2025年7月,来自大疆的张博入职影石,成为中国区销售负责人。

大疆创始人汪滔曾说“不能让竞争对手找到空档挣到了钱,他们有了钱就会和你争夺人才,那才是最大的麻烦。”如今看来一语成谶,而大疆的应对方式则包含了对员工的竞业协议。

除了市场上已有的对手,大疆还要面对从内部走出来的新对手:“大疆系创业”是融资的知名光环,智能硬件领域多家令人瞩目的新公司是大疆前员工发起的创业项目。

原因都来自外部吗?可能不仅如此。我们试图还原大疆的内与外,找出人才流动变化的原因。

1、“大疆系”创业,风投圈的香饽饽

有大疆背景的确更容易被投资人青睐。更准确的说法是,投资圈青睐在大厂做过内部创业的人。”Usagi在一家风险投资基金工作,他和他的同事偶尔会碰到大疆前员工来进行融资洽谈。

他认为:“风投关注可以复制、能从0到1的经验,比如成功孵化过项目、花过足够规模的资金预算、有特定城市的供应链信息和人脉,以及与工作经历相关的创业赛道。这些优势很多大疆中高层出来的人是具备的。”

事实也正如Usagi所说,自2016年开始,大疆前员工的创业种子不断播撒在消费科技的各个细分领域。从趋势上看,创业的大疆前员工不少出自高级管理层。

2016年至今大疆前员工创业项目不完全统计 /豹变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这些项目除了创始人自己,麾下团队也常常来自大疆,以形成产品研发的即战力。陶冶2020年离职创立拓竹时,带走了大疆系统工程部负责人高修峰、FPV无人机产品经理刘怀宇、云台部门主管陈子寒和高级工程师吴伟,也带走了自己管理的Mavic部门的众多技术骨干。

招来大疆的技术大拿同事做背书甚至能直接博得投资人的信任加分。高建荣2025年成立妙动科技后,招揽大疆的前技术骨干杨硕、李昊南共同负责公司研发。

据《雷峰网》报道,在大疆内部,李昊南被尊称为“水哥”,口碑极佳,今年4月初正式从大疆离职。彼时正值妙动科技的天使轮融资,李昊南的加入,也增强了投资人的信心。

除了核心团队有鲜明的大疆印记,这些公司在其他方面也展现出一些共同的模式,比如都以技术驱动,深耕硬科技。部分公司对供应链的把控强势,保密工作严格,直接继承了大疆的基因;在市场策略上,也有不少大疆系公司效仿前东家的成功方法论,最典型的是快速迭代和降价,把专业级设备推向大众市场。

有意思的是,大疆系创业中,很多项目背后也都有一个名字——李泽湘,大疆的早期投资人。2014年他在东莞松山湖成立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孵化了包括李群自动化、逸动科技、云鲸智能、正浩创新在内的多个科技创业项目。

2、汪滔之下,核心员工的流动

汪滔是个个性鲜明的老板,曾自称是“不招人待见的完美主义者”。他的办公室也写着八个大字:“只带脑子,不带情绪”。在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之余,汪滔给下属打电话讨论工作也从不顾忌时间。

他创造的大疆也同样是一个特征鲜明的企业,除了全球无人机、智能影像市场的优势地位,还有面对融资方的强势态度。汪滔是天才产品经理和追求极致的工程师,但企业在一步步发展壮大中,也不断考验汪滔的管理能力。

2006年大疆创立,初创阶段因内部管理问题,两年内核心员工相继出走。2008年,家族世交陆地带着50万资金来投,并负责公司的财务和行政。随后不久1号员工陈金颖、2号员工卢致辉、3号员工陈楚强(汪滔的员工编号为0号)退出大疆,这三人在后续的择业创业中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陈金颖至今仍在卢致辉创立的科比特。

出走的原因可以从《福布斯》2015年的专访报道略知一二:“由于缺乏早期愿景, 加之汪滔个性很强, 最终导致大疆内部纷争不断。大疆开始不断流失员工, 有些人觉得老板很苛刻, 在股权分配上很小气。”据《汪滔传(大疆无人机)敢于卓越》所载,小气具体指的是三人最开始被承诺的40%的股权最终稀释为5%。

随后汪滔再一次重建团队,后续大疆各业务的核心骨干几乎都来自这一时期的员工招聘,石峻、赵涛、周谷越、陶冶、王铭钰、周力、尤中乾等骨干先后负责独立产品线。

之后的几年是大疆的发展黄金期,但也有小插曲。2014-2015年,大疆从股东红杉资本引入职业经理人希望提高管理水平,但由于大疆内部管理体系极度扁平,强调“因事设人”,使习惯层级汇报的传统职业经理人水土不服,纷纷离职。

架构扁平,但人员规模则水涨船高。2012-2018年大疆的人员规模从300余人扩张到14000余人。

组织扩大,原本明晰的创业文化逐渐被稀释,如何规范化管理、宣贯价值观是很多企业在走向成熟期时面临的挑战。

又一轮管理层出走也是从这时开始的,与组织管理变化、增长放缓、反腐以及裁员相关,大部分高管的去向是创业。2017年-2019年,全国各地相继出台条文限制无人机在公共场合的使用,美国政府也在2019年加大了对大疆的政策限制,这给原本业绩突飞猛进的大疆带来了一定的财务压力。2018-2019年,大疆财收增长减缓,未能维持过去三年60%以上的年同比。

可能是由于营收压力,也可能是组织日渐扩大让汪滔觉得无法掌控公司,大疆内部开始了裁员,同时反腐推进。据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透露,汪滔本人在这一时期公开反对西方大公司管理体系和职业经理人机制,并在公司开展“运动式”反腐和他本人价值观、思想体系的宣传。

为起到震慑作用,公司也在2019年曾分批组织员工到监狱参观。同年初,大疆发布公告称2018年因贪腐开除员工29人,移交司法机关16人。十天后,一名被辞退员工发布《致Frank的一封信》(Frank为汪滔的英文名),质疑公司的部分反腐缺乏实质证据。大疆则以公开信作为回击,称“调查取证难度很大,而员工失信的风险却很低,很少影响他们更换工作”。

2019-2020年大疆多位高层相继离职。这份离职名单包括研发副总裁王铭钰、视觉团队负责人周谷越、首席科学家吴迪、飞控算法负责人石峻、消费级无人机业务负责人陶冶、研发结构部负责人唐尹、农业植保机业务负责人吴旭民、激光雷达负责人洪小平、机械嵌入式团队负责人赵涛、视觉AI负责人赵丛、营销副总裁陈慕儒(Mia Chen)等。

其中王铭钰、陶冶、赵丛、石峻选择创业,吴迪回归了自己的丰疆创新,洪小平、周谷越回到学校,几年后分别成立了若创科技和求之科技,投身机器人。

陶冶最近则公开说:“2017年大疆的增速比不上后来,但员工忠诚度和现在比天上地下,我曾经计划在大疆干到退休,甚至也考虑过说服老板做3D打印机。其实老同志们都愿意聊一聊离职原因,但大家发现来的不是遥相祝福而是挤压和打击之后,就没人愿意再来袒露心声了。”

经过这波离职潮,算上2018年第二次离职的尤中乾,早期的技术骨干所剩无几。

离职潮还在继续。2025年,伴随着智能影像赛道的竞争日趋激烈,大疆管理层再次发生变动,这一次除了创业,也有一部分离职员工选择加盟大疆的竞争对手。这轮离职的有飞行系统技术中台负责人李昊南、研发负责人之一的丘华良、上海图传团队负责人龚明、影像系统奠基人曹子晟、如影产品线负责人苏铁、销售副总裁袁栋及麾下的海外负责人张博。

除了苏铁依旧选择创业外,李昊南加盟具身智能公司妙动科技,投奔了老同事高建荣和杨硕。龚明入职拓竹,张博加入了与大疆火药味日渐浓重的影石。

无论管理层如何变动、因何变动,汪滔和因他吃素设立的总部食堂始终矗立在那里。

3、硬件龙头们的人才之争

与大疆相比,深圳的其他智能硬件厂商们在资本市场愈发活跃,招人上也更为主动。

扫地机器人巨头追觅科技为应届本科生和硕士生提供最高38万和45万的年收入,拓竹则在招聘公告中提出给校招生“匹配一线大厂的薪资方案”和“不设上限的超高年终”。

然而,发布求职二选一帖子的校招生大部分仍然更倾向于选择大疆,因为“进大疆更难,可以先进去然后再社招去其他厂。”

对于社会招聘,深圳各家硬件厂商明显青睐大疆员工的经验。

深圳的硬件厂商遍布来自大疆的产品、研发和销售主管。从一线员工来看,拓竹、追觅、影石等对机器视觉、运动控制、嵌入式软件领域工程师的社招需求与大疆高度重合。

毋庸置疑,大疆是硬件领域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人才,但也被视为人才中转站。

硬件厂商的人才竞争也混杂着诡谲的商战。2025年初影石总裁刘靖康疑似炮轰追觅科技恶意挖人,认为他们以三倍工资挖角友商员工,以此盗取商业机密然后迅速开除,他们的目标也包括大疆。

面对人才流失,大疆则有自己的应对策略。拓竹算法负责人称公司自创立之初就在大疆的竞业清单里,陶冶也认为大疆投资智能派的协议必定包括针对拓竹的特殊条款。实际上,大疆给一线员工竞业的传闻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8月,还登上过脉脉热搜第一。

乱成一锅粥的人才斗争倒未必真的会影响日常的职场体验。一些大疆前员工在社媒上反映,虽然在大疆工时长,但人际关系简单,身累心不累。

而且相比以前工时应该是有所缩短的。2025年2月27日,大疆开始实行“强制9点下班”政策,上海办公室甚至直接到时间就关闭电源。除了改善员工的工作体验,大疆这样做也是响应国家“反内卷”的号召,以及避免在欧盟新条例下因工时过长被认定为“强迫劳动”,影响企业在欧洲市场的销售。

和泛影像市场与国际市场不同,3D打印可能并不是大疆计划好要进入的赛道。但无论出于抢夺人才还是寻找增长点的动机,大疆最终还是入局了3D打印。行业的最终格局也会因为巨头的加入而变得难以预测。

难以预测的还有公司里的人后面会去哪儿。创业、跳槽、科研或者留下来,大疆人以不同的方式在科技行业中活跃着,而如何留住人才对大疆来说,可能与找到新的增长方向同样重要

(应受访者要求,文内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汪滔传(大疆无人机)敢于卓越:无人机从民间制造到走向全球》

2、雷峰网:《无人机帝国将星谱:四大名捕的崛起、打仗与裂变》

3、36kr:《大疆前激光雷达业务负责人洪小平创业,他说想用科技重塑出行尊严》

4、雷达财经:《大疆芯片部门被曝不签竞业协议要关小黑屋,竞业协议也下沉?》

5、品牌工厂BrandsFactory:《出走大疆,复刻“大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俞敏洪全员信翻车,148万游轮... 老板在南极看企鹅,员工在工位当牛马!最近,创业教父俞敏洪又一次翻车了,新东方成立32周年之际,他站在...
非同凡响!十五运会十大名场面值...   第十五届全运会落下帷幕。首次由粤港澳三地主办的全国运动会,不仅是一场竞技体育的巅峰对决,更是一次...
上市公司如何打破“中年危机”?...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智 北京摄影报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把推动高质量发展确...
不是危言耸听!你现在忽略的,是... 当我们回顾商业史,总会发现一些令人扼腕的事件: 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却因为迷恋胶片的利润,最终被数...
亚洲最大船队将诞生 央企专业化整合再传新消息—— 11月21日,国务院国资委组织召开仪式,8组17家单位进行了重点项目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