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避险情绪主导全球金融市场,风险资产普遍遭遇抛售。全球主要股市(尤其是科技股)和大宗商品(原油、基本金属)普遍下跌。在这一传导效应下,A股市场同样经历调整,上证指数失守3900点。新能源、光伏、电力设备等板块回调明显,银行、船舶制造、消费等少数概念相对抗跌。
如何看待近期市场的调整?前期热门科技股的估值消化是否已经到位?请看本周机构研判。
中信证券: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反而是布局2026年的契机
全球风险资产的波动表面是流动性问题,本质是风险资产对于AI单一叙事过于依赖,当产业发展速度跟不上二级市场的节奏时,适当的估值修正也是一种纾解风险的方式。AI商业化场景的拓宽、硬件成本的下降、以及美联储提前降息,都可能成为打破当前僵局的关键。
对A股而言,稳健回报导向的绝对收益资金持续入市,这一资金生态下,市场的内在稳定性不断增强。对需要增配权益资产的投资者而言,当下风险的提前释放给了年末重新增配A股/港股、布局2026年的契机。
申万宏源:调整后春季行情更值得期待
9月以来AI产业链已处于高位震荡阶段。与此同时,近期美联储货币宽松低于预期,这进一步引发了全球高风险资产普跌。调整背后的本质还是资产性价比降低,脆弱性提高,对流动性冲击的敏感度提升。对比2014年初的创业板、2018年初的食品饮料、2021年初的新能源行情,当前市场出现季度级别的“高位震荡”和“调整”符合历史规律。
但当前调整只是阶段性修复AI产业链性价比问题,投资者可耐心等待基本面周期性改善、科技产业趋势新阶段、居民资产配置向权益迁移等因素共振。调整后,科技成长有望成为明年春季行情的重要线索。
广发证券:本轮中国股市上涨行情的基础并未改变
中国宏观经济稳步复苏;中国优势产业全球竞争力显著提升,上市公司基本面改善;资本市场定位提升,居民存款搬家刚刚开始等一系列因素是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上涨行情的基础,而这些因素近期并没有改变。因此,本周市场因为海外流动性因素、年末资金分歧带来的调整,只是短期的扰动,并未改变本轮行情的运行逻辑。
前期热门主线的成交集中度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意味着交投情绪降温及风险消化。交易层面的阻力释放后,若后续产业层面催化剂出现,市场情绪有望再度回暖。
兴业证券:中国资产有望迎来修复
11月以来,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回落、“AI泡沫”言论影响,全球风险资产跟随美股同步调整,近期A股与港股的波动也随之加剧。但往后看,海外冲击影响下中国资产已调整出性价比,随着海外风险释放带来的情绪冲击逐步落地、消化,中国资产有望凭借自身独立逻辑迎来修复。
兴业证券称,新动能景气释放、政策转型思路明朗、经济基本面平稳,这些内部确定性都不会随着海外扰动而发生任何变化。往后看,这些因素仍将是后续中国资产修复的重要支撑。
中银国际证券:短期调整带来布局机会
本周全球风险资产普遍出现显著下跌,美股市场波动对A股市场情绪造成了一定传导压力。此外,时值年底,机构资金进入结算周期,部分资金为了锁定收益和排名而选择卖出,这使得市场的整体抵抗力较弱。经过本周大幅调整后,市场短期继续大幅下探的空间有限。政策基调仍然积极的背景下,维稳资金有望对市场形成托底,短期调整或带来中期布局机会。市场情绪修复前,银行、保险等高股息板块,以及前期超跌但基本面底部相对稳定的大消费类个股或出现轮动机会。市场情绪企稳后,科技主线有望回归。
中国银河证券:A股企业盈利和产业趋势并未出现根本性逆转
在市场情绪较为谨慎、板块轮动速度加快、热点行情持续性不足的环境下,A股市场近期呈现出明显的“高切低”特征。预计短期行情仍以震荡结构为主。但近期行情主要受到前期累积涨幅较大和市场担忧情绪加重的拖累,企业盈利和产业发展向上趋势并未出现根本性逆转,建议投资者关注调整后的布局机会。
中泰证券:本轮AI科技行情远未结束
展望后市,本轮科技行情远未结束。核心原因在于,美股AI产业基本面出现逆转的可能性较低,后续仍会给予A股对标公司较大估值增长空间。就A股而言,当前AI板块行情的发展阶段,大致对应美股2023年至2024年资金从硬件向应用扩散的时期,硬件基础设施行情已充分演绎,设备材料环节正在发酵,应用层面刚刚起步。这意味着,AI行情远未进入尾声。
东吴证券:11月之后市场调整有望结束
基于多重原因,流动性收紧压力带动近期全球资产普遍回调,A股市场也难以完全避免冲击。与此同时,受年末季节性因素影响,A股市场往往在四季度出现阶段性调整,并于年末或次年年初开启春季行情。当前指数调整基本符合历史上“春季躁动”前的回调规律。尤其今年结构性行情特征突出,短期仓位再平衡的诉求更加明显。
往后看,一方面,岁末年初的流动性逻辑依然坚实。另一方面,2026年上半年,以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核心的政策主线有望进一步强化。11月之后市场调整或将结束,并迎来春季行情的提前布局窗口。
财通证券:阶段底部渐行渐近,短期休整不改长期向上趋势
10月末美联储转鹰以来,全球市场普遍受流动性压力影响,先后进入休整期。中国科技产业趋势行情并未发生变化,但相对拥挤的筹码与估值需要消化。叠加三季度以来的A股市场主线(算力、电力等)多与海外行情共振,海外行情的调整恰好为国内投资者提供了止盈、调仓的机会,为布局来年行情提供了机会。短期利空消化过后,A股阶段底部渐行渐近,短期休整不改长期向上趋势。
光大证券:市场仍处于上行趋势中 短期或以震荡蓄势为主
本周市场表现震荡主要受海外股市波动的影响。短期来看,市场可能缺乏强力催化,叠加年末部分投资者在行为上趋于稳健,股市或以震荡蓄势为主。与往年行情相比,当前指数仍有相当大的上涨空间,市场大方向仍处在上行趋势中。配置方面,短期关注防御及消费板块,中期继续关注TMT和先进制造板块。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加剧;政策落地或实施效果不及预期;海外流动性超预期收紧;海外经济超预期衰退;地缘政治冲突超预期。以上观点均来自于已公开的证券研究报告,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敬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