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巨型吊牌防退货”的话题引发关注。不少商家给服装挂上了尺寸夸张的吊牌,不仅“比脸还大”,还密密麻麻写满警告:“试穿请保留,拆除不退不换。”更有甚者在拉链上挂密码锁,消费者确认收货后才会告知密码。四川一吊牌生产商表示,今年“双十一”前三个月,巨型吊牌的订单量高达七八十万套。
这些看起来又丑又笨重,大到可以把人“扇飞”的巨型吊牌,怎么就成了服装行业的“最大创新”?主要的原因,在于穿完再退近乎成了商家无解的心病。广州一位从事女装电商的李女士就表示,自家店铺年销售额约800万元,退货率高达75%。退货率为啥这么高?不排除有因质量瑕疵导致的正常退货,但也有“蹭穿”后的恶意退货。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比如,山东菏泽一位女店主反映,今年4月底,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60多个学生在4月底集体网购衣服,参加完运动会后又集体以“质量问题”为名退货退款,商家收到的衣服沾满草屑泥土。随后这个服装的链接被封了三个月,损失8000块左右。为什么这种现象会愈演愈烈?主要还是七天无理由退货以及退货险的制度设计,让“白嫖党”有了可乘之机。
不必讳言,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制度的推出,本意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后悔权,但在众多平台无限讨好消费者的偏好下,实际执行中有被滥用的嫌疑。我一位邻居曾在某平台上开店专卖汽车用品,一买家以质量问题申请退货退款,但退货的时候却将产品掉包为一双廉价拖鞋。邻居向平台投诉,却被要求提供收货开箱视频等若干证据,几番拉扯之下平台选择各打五十大板,扣了邻居该订单一半的费用。由于线上卖货本就微利,加上被某些低素质的消费者钻空子、薅羊毛,邻居这家店入不敷出,最后只得关停作罢。
由此来看,服装行业出现的“巨型吊牌”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众多商家心照不宣的自救行动。一定程度上,巨型吊牌天然就是一张不信任票。于商家而言,巨型吊牌不仅只防“小人”,也会误伤到“君子”,会造成观感和体验不佳。但对于层出不穷的蹭穿行为,这是再好不过的高性价比应对方案了。
据了解,巨型吊牌若批量生产,单个成本可低至两毛,而一件售价200元的服装退货成本在40元左右,这笔账无疑是划算的。《羊城晚报》曾做过统计,启用巨型吊牌后,线上店铺恶意退货率从42%大幅降至18%。
不过,即便效果显著,对于蹭穿行为,巨型吊牌也无法做到药到病除。有网友就留言,其同事选择见招拆招,用夹子将吊牌夹在内侧,将一件带有巨型吊牌的衣服硬生生穿了好几天。
这就说明,治理蹭穿乱象,不能只靠卖家巨型吊牌式的创新,破题的关键或许还在于平台不拉偏架,而是基于买卖双方平等的市场地位明确各自的权责利,并赋予其制衡的权利。就像前不久某外卖平台在一些城市试点,外卖员可以选择屏蔽某些顾客。类似这种保障权责对等的尝试,期待电商平台可以在买卖关系中复制和推广。
文|胡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