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腕、孵蛋、长翅膀:蒙牛穿越周期三重奏
创始人
2025-11-27 22:12:18


前不久,蒙牛旗下运动营养品牌迈胜(M - Action)顺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仙乐健康、蒙牛创投及高瓴创投等实力资本的争相入局,不仅为这个聚焦运动营养赛道的年轻品牌注入强劲成长动能,更标志着蒙牛以创新业务孵化为核心的“两翼”战略,已陆续迎来实质性成果落地。

2025年,中国乳业仍遭遇十多年未有的寒冬。上游原奶阶段性供给过剩,下游需求复苏乏力,供需天平严重失衡,价格战此起彼伏,行业整体利润率被压缩至历史低位。多重压力叠加下,不少企业陷入增长停滞甚至亏损泥潭。

在这样的环境下,蒙牛上半年的成绩单却显露出别样的韧性,经营利润35.38亿元,同比增长13.4%;经营现金流28亿元,同比增长46%;同时,资本支出10亿元。自由现金流产出能力持续提升,也给蒙牛提升股东回报奠定了基础。6月份,蒙牛完成20亿元的2024财年现金分红。过去一年的现金分红加回购注销,给其股东的股息回报率整体超过4%。在行业下行周期,蒙牛展现出了稳健的经营利润表现和稳定的股东回报。

这些数据背后,是蒙牛于去年8月提出的"一体两翼"战略正在从蓝图走向现实。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关键之年,也是该战略深化的攻坚期,蒙牛用一系列的动作证明,真正的龙头不是顺周期里的"躺平派",而是逆周期中的"破风者"。

价值修复,夯实根基

中国乳业的供需矛盾,本质上是结构性失衡。上游养殖端经历了前几年的扩张周期,奶牛存栏量持续高位,而下游消费端受经济环境与人口结构变化影响,增长动能明显不足。这种失衡导致乳企承受着巨大的成本与库存压力。更致命的是,同质化竞争加剧,价格战从常温奶蔓延至鲜奶、酸奶全品类,行业陷入"增量不增利"的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蒙牛一体两翼战略应运而生,以液态奶为核心主业,通过并购布局与资产修复实现资源聚合,在行业调整期筑牢基本盘。蒙牛的实践并非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以剥离冗余、聚焦核心为原则的精准操盘,通过先加法、后减法实现强核心的战略目标。

这一战略思维的转变,首先体现在对存量资产的"价值修复"上。

2024年财报中,蒙牛一次性将贝拉米产生的商誉问题出清。根据财报,蒙牛当期对贝拉米分别确认了商誉减值亏损11.55亿元和无形资产减值亏损34.9亿元。加上蒙牛对贝拉米此前已经计提完成的商誉,蒙牛几乎将贝拉米此前并购产生的“业绩包袱”清理完毕。


卸下负担的贝拉米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在业务层面,贝拉米收入已连续两年保持20%以上的同比增长,核心产品线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提升。在市场拓展上,其在东南亚越南等新兴市场的布局成效显著,凭借对当地消费需求的精准适配,产品渗透率与市场份额稳步攀升,成为区域内颇具竞争力的乳制品品牌之一。这一积极转变,不仅印证了蒙牛对并购资产“价值修复”战略的有效性,也让贝拉米逐步成长为助力集团拓展海外市场的重要力量。

对现代牧业的处理也遵循同样思路。从蒙牛连续的动作上看,没有对短期承压项目盲目输血,而是对相关商誉和资产进行减值拨备,直面财务拖累。这种"不算糊涂账"的务实态度,虽然短期内影响了账面利润,却让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也为后续资源整合扫清了障碍。

蒙牛甩“包袱”的动作不止于此。今年8月,蒙牛将旗下雅士利位于新西兰的Pokeno工厂出售给新西兰乳企a2,出售之后,蒙牛不仅可以回笼12亿元现金,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向市场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蒙牛正在积极评估低效资产,主动管理和提升资产效率,也反映出蒙牛在精益化运营过程中聚焦高潜力业务、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的战略导向。

蒙牛一系列对并购资产的"价值修复"则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在"强一体"的指引下,蒙牛对六大核心业务线进行了系统性修复和升级,并在渠道端持续深度改革。蒙牛在半年报中表示,其低温业务已实现连续21年市场份额第一,鲜奶业务更是在上半年取得双位数增长,大幅跑赢行业。


蒙牛其他三大板块冰淇淋业务、奶粉业务、奶酪业务收入,对比上年同期更是悉数增长。

其中,奶粉业务上半年收入16.76亿,同比增长2.5%;利润率也在2024年微利的基础上有了明显提升,体现出奶粉业务向好趋势。除了贝拉米高速增长外,国产品牌瑞哺恩等婴配粉增长也超过30%。这意味着,在婴配粉行业增长面临挑战的当下,蒙牛凭借瑞哺恩与贝拉米的共同发力,实现了婴配粉业务的持续增长,显著跑赢行业大盘。

而早早就被蒙牛收入旗下的妙可蓝多奶酪业务方面,随着对产品的不断升级以及完善奶酪产品矩阵,成功实现从儿童奶酪向全民奶酪的升级跨越。今年上半年中国包装奶酪品牌销售额中,妙可蓝多市场占有率超过38%,保持排名第一。带动上半年蒙牛奶酪业务收入同比上涨12.28%。

一体战略的背后,是蒙牛对乳业周期的深刻认知。在行业现行阶段,粗放式扩张已是拖累,精耕细作才是生存法则。通过剥离低效资产、优化渠道供应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蒙牛完成了向内求增长的战略校准。这不仅让企业在寒冬中保住了现金流和现金利润,更重塑了业务基本盘的抗风险能力。

孵化未来,重塑边界

如果说“一体”战略是蒙牛穿越周期的压舱石,那么以创新业务孵化为核心的“两翼”战略,则是其打开增长空间的加速器。

创新业务之翼,核心是科技驱动的"大健康"战略。蒙牛正在从一家传统乳制品生产商,进化为科研驱动的健康生态平台。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就是通过旗下虹摹生物这一创新平台,实现HMO的突破。

今年上半年,虹摹生物自主研发的自主研發的LNnT获卫健委批准,成为中国唯一一家获得HMO 2’-岩藻糖基乳糖 (2’-FL)与LNnT双认证的本土企业。这意味着蒙牛在婴幼儿配方奶粉最核心的原料上实现了自主可控,也标志着中国乳业真正掌握了"芯片级"技术。

目前,虹摹生物已布局多达十余种产品线,自主研发的HMO成功应用在蒙牛瑞哺恩至4段儿童配方奶粉、未来星专护儿童配方奶、每日鲜语 HMO儿童呵护营养奶等产品中,持续拓宽HMO在中国的应用场景,开启乳制品从“基础营养”向“专业营养”进军的新时代。

除了婴幼儿营养,蒙牛的创新孵化已延伸至多个高增长赛道,运动营养品牌迈胜(MilkSequnce)尤为典型。前不久,迈胜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仙乐健康、蒙牛创投及高瓴创投。

成立于2023年的迈胜,精准切入中国快速崛起的健身与运动人群市场,目前,迈胜已成为国内极少数覆盖马拉松、越野跑、铁三骑行等有氧耐力运动全场景营养需求的品牌。值得关注的是,艾媒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运动营养食品市场规模达97.1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至209.3亿元,六年间有望实现规模翻倍。


国际化业务之翼,则展现了蒙牛"世界牛"的野心。与国内企业扎堆欧美成熟市场不同,蒙牛选择了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增量市场,并且采用了"品牌+资本"的孵化模式,最成功的案例莫过于艾雪冰淇淋。

艾雪冰淇淋坚持"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现在印尼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在菲律宾、越南市场也升至第二位。印尼当地不少消费者甚至认为艾雪是本土品牌,这种深度本地化让蒙牛规避了文化冲突和贸易壁垒,实现了海外市场的渗透。


回溯至 2024 年 8 月底,蒙牛总裁高飞首次对外公布“一体两翼”战略,这一布局不仅是企业在乳业周期波动中锚定方向的关键决策,更被明确为“十五五”期间的核心发展战略。

从对贝拉米、现代牧业、妙可蓝多等过往并购资产的持续修复,到以虹摹生物 HMO技术突破、迈胜运动营养品牌、艾雪冰淇淋深耕海外为代表的 “两翼” 创新业务孵化,蒙牛已用一系列扎实动作书写好了一体两翼的战略蓝图。如今站在 “十五五”开局的关键节点,“一体两翼”将正式迈入发展与收获并行的新阶段。

•END•

联系邮箱:damofinance@163.com

合作微信:damobd,添加请备注公司及来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超5亿元!香港四大家族出手,马...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刘婷香港大埔火灾引起关注,社会各界紧急驰援。一场跨地域、跨行业的紧急驰援迅...
V观财报|天普股份又宣布停牌核...   中新经纬11月27日电 宁波市天普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普股份”)27日又一次宣布停牌核...
这个全国性会议为何选择落地芜湖... 俯瞰芜湖长江三桥体育公园。图源:芜湖发布文/陈昊星城市更新领域迎来新的部署和规划。近日,全国城市更新...
谋篇布局“十五五”•热点问答|...   文案/制作:石兰  策划:张翀  监制:张益勇
不揽储了?有民营银行阶段性停售... 临近年末,正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吸储的重要时点,然而,今年在净息差压力的倒逼下,部分中小银行却上演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