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爆胎是公路破损造成,相关法律法规并不会让车主吃哑巴亏。
▲7月27日晚,多名网友发视频反映,山西太忻大道上有多辆汽车爆胎。图/网络视频截图
文| 流水
城际快速路上再现“连环爆胎”,到底该谁来管?
据齐鲁晚报报道,7月27日晚,多名网友发视频反映,山西太忻大道上有多辆汽车爆胎。视频显示,在太忻大道前往太原方向的一段道路上,有不少汽车打着双闪停在道路右侧的应急车道上,车主们正在路边查看车胎情况。
28日上午,记者就此事联系当地多个职能部门,却未能得到明晰的回应。忻州交警支队表示“并不了解情况”,阳曲县(太原市辖县)交通运输局回应称“该路段不归我们管”,太原市城乡管理局则回应“相关问题归市政部门管理”,而太原市政部门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并不清楚情况,需核实后给予回复。
“连环爆胎”不是单辆车的偶发事件,而是多辆车在同一路段共同的遭遇。当地相关部门的“一问三不知”式回应,显然难以令人满意。
记者注意到,早在去年11月,就有媒体报道太忻大道“长坑”致多车爆胎。今年6月,又有网友反映同样问题。如果此次网友反映的爆胎情况属实,就意味着这条2022年9月实现全线通车的城际快速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已经发生多次多车爆胎事故了,网上甚至出现了“避坑指南”。对此,相关部门理应予以足够重视,尽快查明此次爆胎原因,给无辜遭殃的车主们一个说法。
目前,有车主反映,该路段是一条快速路,路面不平,还有很多凹陷下去的坑,如果车速快,压到了坑就很容易爆胎。也有人称该处约30米就有一家补胎店。究竟是公路建设质量问题,还是有人故意“使坏”,相关部门都不能不闻不问。
根据此前爆出的爆胎原因,太原市交通运输局曾表示,“已多次协调各个部门解决”。阳曲县交通运输局曾“进行了整改并回应相关受损路面已全部修复完毕”。如果此次爆胎依然是路面问题,无论是不是同一路段,都说明这种“解决”“整改”过于浮皮潦草,相关的道路养护更有流于形式、存在“盲区”的嫌疑。
而且,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路本身因维护不当或自然原因破损,且公路管理机构未能及时修复或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损害发生的,公路管理机构可能需承担一定责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条就明确规定,道路及交通设施损毁时,其养护部门或管理部门负有修复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十三条也要求,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公路的保护。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应当“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
也就是说,如果爆胎是公路破损造成,相关法律法规并不会让车主吃哑巴亏。而公路的养护、管理的职责部门更不能视而不见。
一条城际快速路,如果总因为路况原因导致车辆爆胎,也折射出背后一系列复杂的管理与责任问题。去年11月,太原市交通运输局曾表示“该问题比较复杂,不好界定道路产权归属”。而此次多个部门的推诿式回应也说明,当初暴露的问题可能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所谓的路面修复,其实际成效如何,也该打个大大的问号。
相关地区政府应以此次事件为契机,从明确产权归属、建立常态化的道路巡查与维护机制等方面入手,彻底解决“连环爆胎”这一难题,让这条大道真正成为便民、利民的快速通道,而不是陷入“媒体曝光—应急修补—再次爆胎”的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