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十五运会的运动激情还在粤港澳大湾区赛场激荡,湘楚大地已悄然奏响下一届全运会的序曲。11月19日,长沙奥体中心建设项目施工在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顺利完成交易,标志着作为2029年第十六届全国运动会主场馆的“一场两馆”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奥体中心效果图 项目方供图
“一场两馆”描绘湖南体育新蓝图
对不少长沙人来说,长沙承办全国性运动会的记忆,可能还要从2003年说起。那一年,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在贺龙体育中心举办。此后,这里成为各类国际国内足球赛事、明星演唱会和博览会的举办地,是享誉世界的知名体育地标。
时光荏苒,时隔20多年后,长沙再次迎来体育高光时刻,站上全运会“C位”:今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函同意湖南省承办第十六届全国运动会。
第十六届全运会将是湖南承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体育盛会,长沙奥体中心作为本次全运会的核心赛事载体,建成后将填补湖南缺乏6万座以上大型专业体育场馆的空白,为承接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打下坚实基础,更将成为驱动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与区域价值。
本次完成招投标的“一场两馆”是奥体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座可容纳6.5万名观众的主体育场、一座1.8万座综合体育馆及一座4000座跳水游泳馆,以及媒体中心、配套用房、设备用房和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4.1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7.47亿元,计划于2028年竣工交付。未来,这里将打造成集赛事举办、文艺演出、全民健身于一体的“7×24小时全域活力秀场”。
从区位价值来看,项目位于长株潭融城发展的核心枢纽——奥体新城解放垸片区,北至强体路、南至飞云路、西邻湘江大道、东至奥体大道,与湘江科学城“三馆”隔江相望,正处于长株潭三市交汇的几何中心。随着奥体新城片区铺排其他项目陆续推进,地铁5号线南延线等轨道线路不断完善,将进一步压缩长株潭三市时空距离,助力“半小时交通圈”提质升级。
“体育+”释放赛事经济乘数效应
办一场赛,兴一座城。从场馆建设到城市更新,从产业带动到区域发展,对于一座城市来说,重大体育赛事的意义远超赛事本身。
纵观世界城市的进阶之路,每一座奥体中心,都是能量爆发的超级价值IP,是资源汇聚的强力磁场,推动和加速着城市发展的进程,成为城市格局升级裂变的催化剂。
回顾往届全运会,“全运效应”具象而生动。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落户南京,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随之成为城市新地标,此后承办过中超、CBA的比赛;2017年天津全运会使用的“水滴”体育场,至今每年承办超过50场大型文体活动……
长沙奥体中心及其背后的“全运效应”同样令人充满期待。建设长沙奥体中心,承办全运会赛事,将为长沙注入新的活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汇聚于此。通过打造多功能的体育场馆,不仅能满足专业赛事的需求,还能为广大市民提供优质的运动场所,成为推动全民健身、提高市民健康水平的重要平台。
在长沙奥体中心项目现场,江面可见如“飞燕展翅”般的暮坪湘江特大桥,湘江科学城隔江矗立。未来,长沙奥体中心周边将重点发展体育经济、健康产业、现代服务业,吸引企业总部、高端酒店、商业综合体入驻,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长沙奥体中心的加速崛起,也将为南部融城片区注入强劲的发展动能:地铁5号线南延线、7号线等轨道交通将进一步完善;芙蓉南路、环保大道等主干道将优化升级,城南与主城区的联系更加紧密。不远的将来,奥体新城将为长株潭区域融合和经济发展提供“硬核支撑”,让三市居民畅享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美好生活。
“绿色通道”护航项目顺利招投标
重大项目的加速落地,离不开高效服务的坚实保障。对于关乎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而言,时间就是机遇,效率就是竞争力。长沙奥体中心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招投标,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背后是招投标工作的科学统筹与精准服务双轮驱动。
为确保奥体中心项目招投标顺利推进,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扛起责任,将项目纳入重大项目服务“绿色通道”,按照“一通道五机制”服务标准制定专项保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提前对接需求、破解难点堵点,从项目入窗咨询到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全流程提供“靶向式”服务,确保项目高效完成交易,用专业担当为省市重大产业项目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这种“主动靠前、协同联动”的服务姿态,这份“想项目之所想、解项目之所难”的高效服务,让长沙奥体中心从蓝图走向现实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更快,也为2029年十六运会的成功举办筑牢了坚实根基。
随着奥体中心的加速建设,2029年全运会的圣火将在湘江之畔点燃,这里不仅将见证体育竞技的辉煌,更将成为长株潭都市圈融合发展的新标杆。未来,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将继续紧扣城市发展大局,持续优化交易服务流程、提升综合服务能力,以更优品质、更高效率的服务,全力保障重大项目落地,为加快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掌上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