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哪是传统全运会,分明是一场硬核到炸的科技发布会!”“这样的科技全运会,请多来‘亿’点!”……十五运会脚步渐远,但“武装到牙齿”的科技冲击力,仍在观众心中激荡不息!
“史上首次”扎堆亮相,“天花板操作”技惊四座,各种“黑科技”花式整活……原本被体育魅力吸引来的观众,结果被赛场内外的黑科技“狠狠拿捏”。
从火种采集的“神来之笔”——深潜南海1522米,从可燃冰中采集火种;到火炬传递的“名场面”——全球首个5G-A人形机器人“夸父”跑完百米传递;再到主火炬点燃的环保“暴击”——电光水雾系统模拟的“科技火焰”以假乱真。网友狂赞:广东“科技天团”,把圣火玩出了深海可燃冰的浪漫。
开幕式把科技与文化焊在一起——AIGC里蹦迪的醒狮、撞上全息投影的英歌锣鼓、直接“划”进观众席的AR龙舟,古今对话超吸睛;闭幕式的科技秀同样高能——“液态画布”裸眼3D让人分不清虚实,智能穿戴设备联动机器人齐做广播体操,网友惊呼:“机器人动作比我标准100倍,这波操作我服了!”
场内的科技叠满惊喜——破解空场近7秒混响的“心型指向”黑科技,把声音能量精准锁定观众区;场外的智慧服务“懒人”狂喜——一站式小程序搞定购票、导航、预约接驳车。网友笑称:“全运会直接解锁‘躺平观赛’模式!”
运动员的科技加持堪称“开挂级”——北斗定位+射频识别技术赋能芯片手环,实现“零接触通关”,跨城参赛像串门;观众的体验感被科技拉满细节——4K/8K超高清直播+“子弹时间”回放,让运动员的每一滴汗水都清晰可见。网友感叹:“连球拍击球的纹路都能看清,这体验感谁顶得住。”
科技不仅是当下的惊艳,更是未来的预演。“元宇宙云上全运村”、5G-A通信技术、“全运AI义工”、无人驾驶……这些曾经只在科幻片里出现的场景,如今都成了全运会的日常,仿佛让人提前闯进未来的比赛场馆。
科技不仅有精度,更有温度。AR导览的视障模式、自动驾驶巴士的无障碍坡道、人形机器人的手语翻译功能,把科技的“硬”化作触手可及的“柔”。一位视障观众说:“以前看比赛全靠家人搀扶,现在我一个人也能自在观赛了!”
科技不仅是单点突破,更见湾区同心。十五运会约四成核心技术源自香港,研发在香港、应用在内地的科技成果遍地开花,粤港澳三地科创力量深度融合,让科技成为湾区同心的超级“黏合剂”。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这届全运会的科技运用早已超越赛事本身,更走出了大湾区。国际奥委会主席考文垂盛赞“完美融合了文化、体育和科技元素,令人惊叹”,外媒直呼“为全球赛事树立了新标杆”。当科技成为增进公众福祉、赋能城市成长的力量,这样的全运会,早已不只是体育的盛会,更是未来生活的预演、民族自信的彰显!
文/广州日报评论员:练洪洋
来源: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