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释硬科技丨我国科学家破解嫦娥六号月壤黏性之谜
创始人
2025-11-25 15:31:48

还记得嫦娥六号从月球背面带回的“神秘月壤”吗?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这种比撒哈拉沙漠干燥上万倍的土壤,竟有点黏糊糊的,还能结块,质地更像地球上的黏土,而且让它产生黏性的原因还不是水。最近,中国科学院地质地球所的科学家们成功揭开了这一谜团。全释硬科技,我们来一探究竟。

科学家在微观世界中发现月球背面月壤有着独特的“体质”:它的颗粒更细腻。如果把月球正面的月壤比作“沙子”,那背面的月壤则更接近“面粉”。在干燥的情况下,抓一把沙子,它会轻易从指缝流散;而面粉更容易在手中结成小块。

不仅如此,背面月壤的颗粒形态也更复杂,它们棱角分明、表面粗糙,显著增大了颗粒间的摩擦效应。同时,这种“又细又糙”的特征,使得静电力等作用凸显,造成土体表现出明显的黏性特征。和我们通常认为的水可以让土有黏性不同,在月球上,是静电力等多种作用,让月球月壤有了黏性。

然而,谜题的关键不止于此,为什么月球正面的月壤没有背面那样黏稠呢?答案,深藏在月球“两张脸”——也就是月球正面和背面截然不同的命运之中。由于潮汐锁定,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正脸”,它主要由辽阔的玄武岩平原构成,称为“月海”;而永远隐藏的背面,则是一片布满高山和陨石坑秘境。这片秘境可能承受了更为严酷的太空锤炼。

首先,是撞击的“锻造”:月球背面可能承受了更频繁、更剧烈的陨石轰击,构成月球背面山川的斜长岩矿物与正面的玄武岩不同,它们像是威化饼干,受撞击时极易产生许多棱角分明的细小颗粒。

其次,月球正面能“蹭到”地球磁场的部分庇护,而背面则完全暴露在带电粒子、陨石和微陨石的宇宙环境中,持续不断地“轰击”使月壤颗粒充分破碎,熔融,溅射、混合,最终锻造出月球背面的细腻且黏稠的月壤。

这项研究不仅揭开了月壤的“黏性之谜”,更对未来月球背面的探测、着陆乃至基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张煜 董良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酒颐和(深圳)品牌有限公司股...   中酒颐和(深圳)品牌有限公司股权投资骗局,迟迟未上市!现在改名为:贵州中酒颐和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
天天白银(上海华通白银)虚拟电...   这个互联网上充斥的各种骗局,最近的一种贵金属现货订购骗局在各个平台疯狂打广告,宣传“5元即可投资...
自主创新铸就核心引擎 金融科技... ——渤海银行金融市场衍生品估值定价引擎自主化建设项目 荣膺央行“金融科技发展奖”近日,中国人民银行2...
ST景谷重大资产重组草案被问询... 11月25日,ST景谷(600265.SH,云南景谷林业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对...
又一家央企地产公司私有化退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敏近日,大悦城地产发布公告称,公司的私有化计划获法院认可,并获联交所批准,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