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今天上午,蓝色钱江一套建筑面积102.75m²的法拍房,以275.2万元起拍,折合起拍单价仅约2.68万元,最终却因为无人报名而惨遭流拍。为什么如此低的价格却无人问津?原因在于,这套房源位于4号综合楼,是非住宅房源,当初被开发商打造为酒店式公寓。而随着杭州放开限购政策,曾经一度风生水起的酒店式公寓(尤其是小面积酒店式公寓)最近两年光环不在。
“类住宅”,一直是房地产行业里一个颇为微妙的存在。以前,开发商取得商业用地后,往往会建成酒店式公寓,由于这类产品通常面积小、总价低,且易于出租,投资回报率大,颇受一部分人群追捧,开发商也可以迅速销售回笼资金。
在杭州楼市最火热的2017年和2018年,由于限购严格,以及新房需要摇号,很多没有“房票”或久摇不中的购房者都处于“急于上车”的焦虑中,而酒店式公寓也在这个“历史的夹缝”中迎来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那两年,房企开发酒店式公寓,基本是冲着投资客去的,以小户型为主,便于出租,甚至一套LOFT被分割成多套出租房源,“双钥匙”、“三钥匙”的说法,代表你买这套酒店式公寓,有两间房、三间房可以出租。当时,很多人都被“双钥匙”、“三钥匙”的酒店式公寓广告轰炸过,广告中宣称投资酒店式公寓可以获得稳定、高额的租金回报率。
根据潮新闻数据统计,那两年杭州酒店式公寓销售火热,2018年,位于钱江世纪城板块的酒店式公寓项目O纪元更是以将近2000套的成交量斩获当年杭州市区单个楼盘的销售套数冠军。当年杭州市区(含临安、富阳,下同)非住宅成交量44811套,在新房总成交量中的占比达到32%。
在法拍房市场上,那两年酒店式公寓也非常受欢迎。
以蓝色钱江4号综合楼为例,2013年至2014年,一套建筑面积90.53m²的4号楼916室房源(带一地下车位)曾经4次上架法拍都以流拍告终,最后一次的流拍起拍价为257万元;而到了2017年3月,916室房源(不带车位)再次上架法拍,这次有16人报名参拍,经过175轮激战,最终以330.5万元成交,折合单价约3.65万元。
2018年,蓝色钱江4号楼有3套酒店式公寓被法拍,成交单价均超过3万元。其中当年5月,一套建筑面积103.51m²的房源以390万元成交,折合成交单价约3.77万元;当年10月,一套建筑面53.74m²的房源有19人报名参拍,最后以174万元成交,折合单价约3.24万元。
但是2018年之后,酒店式公寓在杭州的新房成交量占比中连年走低。
一方面,2018年杭州重启“限酒令”,要求新出让商业地块的产权分割最少300㎡,这导致小户型酒店式公寓供应减少,随之兴起的是商业大平层。另一方面,随着2017~2018年的热销,酒店式公寓价格水涨船高,很多酒店式公寓的单价甚至达到同区域住宅价格的2/3,相比之下,住宅的性价比要高得多。此外,不少酒店式公寓还存在无法落户、商用水电、不通天然气、物业费高昂等缺点。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小户型酒店式公寓退潮。
事实上,在二手房市场,酒店式公寓的成交量就更少了。前两年潮新闻曾经报道过,根据中介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杭州每年二手房成交量中非住宅的成交占比约在5%左右,其中大量都是由公司统一转让打包、成批签约的二手酒店式公寓,比如为O纪元当初所有房源备案价是一批领出的,但后来有一幢楼做了双钥匙产品,成本远高于平层,为了提高售价,公司便统一将那幢双钥匙房源成批打包转入股东名下。真正由散户购房者交易的数量微乎其微。
不少中介经纪人告诉记者,真实的二手酒店式公寓常年来成交量十分低。一位在这行摸爬滚打多年的门店销冠经纪人表示,从业生涯未成交一套酒店式公寓,“住宅房源只要价格合理就不愁成交,酒店式公寓几乎很少有人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