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注意到最近的行情?
很多原本30多万起步的豪华车,现在裸车干到20万出头了,终端再加点优惠,连20万都保不住…
按理说,这种价格,放在以前早就该抢疯了。
可现实却是:4S店生意惨淡、展车积灰、价格越降越没人买。
这事搁几年前,打死我都不信:
一个“豪车”,价格跳水了,居然还卖不动?
但现在,不少二线豪华品牌,真就正在经历这种“没声响的崩盘”。
拿凯迪拉克来说,如果你还停留在“它是bba平替”的印象里——
那真的得“重新看看”,它这几年的表现了。
譬如2021年那会,它还靠着23.3万辆的年销量,创下历史新高,风光一时无两;
2022年跌到21.5万辆,2023年继续滑落到18.3万辆,直接退回了2017年的水平线。
到了2024年,更惨!
根据部分零售数据口径,全年销量只剩下11.38万辆,连12万辆都勉强撑不住,同比暴跌近38%。
你可能以为,是它太“高冷”、不肯降价?
那真不是。
拿CT5来说,目前的终端报价已经干到了18.59万元,相当于指导价直接打了6.2折;
XT5更夸张,原价39.99万元的车型,现在23.5万元就能开走——16.4万的优惠力度,骨头都快砍断了。
可你看销量呢?非但没起色,反而是越降越没人买、越卷越没人看。
林肯的日子,更是惨到难以想象。
2024年全年在华销量只有5.67万辆,同比下滑21.7%——
算下来,一个月不到5000辆,还不如宝马3系一款车的月均销量。
你没看错,是整个“林肯品牌”加一起,还不如宝马的“中端入门车型”。
也正因为销量太差,林肯干脆拉下脸来,打起了“清仓式”的价格战:
什么林肯Z、冒险家,限时一口价18.88万元起,活动时间干脆明码标价,搞得跟电商秒杀似的。
这价格,放在两年前,可能连高配迈腾都买不到。
现在十几万能提走一台美系“豪华车”,听上去是不是很香?
可现实是:依然没用!
3月正是促销期间,林肯的销量也就刚刚突破3000台,甚至不如一些自主中端品牌的“一个车型”。
这还只是“还撑着”的品牌。
再往下看,捷豹、英菲尼迪,那就不是下滑的问题,而是直接边缘化、生死未卜。
捷豹一个月销量不到1000辆;英菲尼迪更惨,今年3月份全国才卖出100多台——
比某些新能源小厂的“概念车展示交付”还冷清。
这不是跌了,是跌没了。
说得直接点,照这个节奏,留着品牌都算“亏良心的慈善事业”了。
因为销量撑不住,4S店养不活,产线压不满,继续运营=持续亏钱——
而且是大亏、长期亏、看不到头的亏。
除此之外,像沃尔沃、雷克萨斯这类“看起来还行”的品牌——
虽然没直接掉下神坛,但也是“稳得很艰难”。
说白了,别说像过去那样“加价卖车”了——
现在就算是官降几万、终端优惠堆到顶,也只能勉强维持住销量不崩。
拿沃尔沃来说,2024年第四季度,它还能勉强做到月销1.2万辆左右;
可到了2025年一季度,销量立马“塌了一截”——
2月、3月连续两个月都没破1万辆,部分经销商也开始变着法子“清库存”了。
要说它们曾经那么风光,为什么现在会变成这样?
有人认为是新能源车的冲击太猛,有人觉得是bba 的降价太狠…
它们夹在其中,就变成了“最凄惨的对象”!
但在我看来,这还不是最根本的。
真正的关键在于——所谓的“二线豪华”,根本没有真正立住“豪华”这块牌子。
说到底,它们撑起来的,不是品牌底蕴,而是价格“巧了”、宣传“对了”、时代“赶上了”。
简单来说就是,消费者并不认可这种豪华,当有更好的替代对象时,立刻就不买单了。
这也是为什么问界、理想、小米这些品牌,能异军突起的原因。
你说它们有品牌光环吗?有底蕴吗?有背景吗?都没有!
只是产品力强一些而已。
但就是靠着这“强一些”,结果吃掉了二线豪华的大部分市场。
反观 bba,受到这样的冲击,销量大幅度下降了吗?
从2024年的销量来看,三家的总体销量仍然高达207.78万,并没太大的影响。
总的来看就是:
二线豪华的“崩盘”,不是偶然,也不是单纯的价格战输给了新能源——
而是一个时代结构变化下的必然结果。
那些曾经靠着“伪豪华标签”和“性价比错位”红了一阵的品牌,正在被消费者用脚投票、一点点淘汰。
说到底,“价格跳水都没人买”,不是因为车本身不香。
而是这块“牌子”,在人们心里,早就不值那个价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