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刘博团队
最近,各地陆续公布了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
有两个省会城市的数据“姗姗来迟”,而且都在名义GDP上出现了负增长。
它们是郑州、太原,都是北方城市。
先看郑州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数据:
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郑州GDP为3459.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超过了全国增速5.4%。
但如果你查一下2024年一季度郑州的数据,就会发现当时公布的GDP为3537.9亿元。(下图)
也就是说,郑州GDP在增长了5.4%之后,反而比去年同期少了78.4亿元,“名义增速”为-2.2%。
或许有人会说:这有什么奇怪的,现在是通缩期,物价下跌。GDP的名义增速低于实际增速,是可能出现的。
下面是主要城市一季度GDP的实际增速、名义增速和增量等数据。
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城市GDP在今年一季度都增长很好,尤其是名义增速上,不少城市超过了10%。
比如北京和上海,名义增速都达到了14%以上。杭州、宁波、西安、温州等城市的名义增速也都超过了10%。
跟郑州情况相同的省会城市,还有太原。
从上面两张截屏可以看到,2024年一季度太原GDP是1205.22亿元;2025年一季度增长了3.5%之后,为1191.98亿元。
换句话说,太原一季度GDP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3.24亿元,“名义增速”为-1.1%。
我之所以给“名义增速”四个字加上引号,因为今年一季度情况特殊,此“名义增速”非彼“名义增速”。
常规意义的名义增速,是不扣除物价的增速。
今年北京、上海名义GDP的飙升,郑州、太原的“负增长”,跟物价原因不大,主要跟第五次经济普查有关。
中国每5年搞一次经济普查,每次普查只有都会调整各地的GDP数据,有时候调整力度还比较大。
比如在第四次经济普查之后,山东2018年GDP被挤水分了将近1万亿,天津少了5400多亿,吉林少了3800多亿,河北少了3200多亿。
第五次经济普查以2023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普查结果是2024年12月公布的,这次没有出现太戏剧性的调整,绝大部分省份、城市都获得了上调。
主要原因是,一些统计口径、方法发生了调整。
最引人瞩目的是,对居民自己购买、自己使用的房屋,在计算GDP的时候,从之前的成本法(按多年折旧)变成了虚拟租金法。
仅这个调整,就让全国每年房地产带来的GDP大增了18%,多了1.4万亿。整个第五次经济普查,全国GDP增涨了3.37万亿。
北京、上海成为第五次经济普查中最大的赢家,因为北京、上海不仅人口多、房价贵,房租也贵,居民只有住房率较高。所以,统计口径调整之后,北京、上海GDP获得了一次大跃升。
深圳城中村比较多,买了商品房的居民较少,在用虚拟租金法计算GDP的时候,就跟北京上海差距拉大了。还有一个说法是:深圳此前已经率先试点了虚拟租金法,所以此次统计口径变动对深圳影响不大。
或许有人会质疑:第五次经济普查,是对2023年经济数据进行调整,怎么会影响到2025年一季度的名义增速?
原因很简单,第五次经济普查的新标准,主要是在2024年末公布的调查结果里呈现的。而2024年一季度的GDP数据初次发布,是在2024年4月到5月前后,当时尚未采用新统计口径。
所以,各地今年一季度GDP是按照新口径统计的,去年一季度的数据是按照老口径统计的,于是出现了各地名义增速的较大差异。
在新统计口径下,郑州、太原的房地产增加值应该也是上升的。但第五次经济普查中,还会对之前统计不准确的其他数据进行调整。郑州、太原可能有部分数据被挤水分了,所以整体出现了下调。具体细节,尚有待官方发布。
一季度GDP“名义增速”为负数的,还有陕西榆林。
此次GDP调整之后,郑州、太原这两个北方省城,跟北方第一城北京之间的经济差距有所拉大。
2019年的时候,郑州GDP相当于北京的32.8%;到了今年一季度,只相当于北京的28.5%。
2019年太原GDP相当于北京的11.4%,今年一季度只相当于北京的9.8%。
郑州仍然保持北方GDP第四城的地位,低于北京、天津和青岛。但近年来有被西安赶超的迹象。
2019年,郑州GDP为西安的124.3%;今年一季度,郑州为西安的107.1%。
今年一季度,西安的名义增速高达12.1%,而郑州为-2.2%,差距一下子拉近了。
在更能衡量经济实力、发展潜力的资金总量上,西安已经超过了郑州,也超过了青岛。
北方城市如果按照资金总量来排序的话,实力从强到弱依次为:北京、天津、西安、郑州、济南、青岛。
郑州过去几年,发展势头有点弱。但进入2025年,郑州有发力的迹象。今年前两个月,郑州出口飙升了55.3%。
目前郑州一季度出口数据尚未公布,从河南全省出口增长42.2%,郑州空港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124.3%来看,郑州一季度的数据应该非常靓丽。
这应该跟比亚迪的贡献有密切关系。根据郑州官方的数据,今年一季度郑州的汽车制造业同比增长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