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社部关于养老金调整,提出重点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这句话让很多养老金低的人群兴奋,期待着今年养老金能够大幅涨一涨。
说实话,期待着靠调整倾斜,将养老金提高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是不太现实的。养老金调整始终要遵循“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如果交的少,也能领很高的养老金,那大家都不愿意多交了。
在养老金调整方案中,体现“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主要就是挂钩调整部分。假设一个退休职工工龄是15年,另一个是35年,来看看他们的涨幅差距有多大?
我们以2024年的养老金调整方案为例,四川工龄挂钩调整部分,15年及以下的每满1年增加0.5元,超过15年的部分每满1年增加1.6元。工龄15年增加7.5元,工龄35年增加39.5元,是前者的5.3倍。
再看青海的方案,15年及以内的部分统一增加10元,15年以上的部分,每满1年增加2元。算下来,工龄15年增加10元,工龄35年增加50元,是前者的5倍。
看到没有,在这些省份,如果你的工龄很短,涨的很少,工龄越长,涨的越多。
即便很多省份的工龄挂钩调整方案是统一的,比如上海是每满1年增加1元,重庆是每满1年增加1.6元,江西是每满1年增加0.8元。算下来,工龄15年和工龄35年,增加的养老金差距也不小。
除了和工龄挂钩的部分,还有和基本养老金的挂钩比例调整。工龄35年养老金肯定比15年的多,假设工龄15年的养老金2000元,工龄35年的4500元。
2024年海南挂钩调整比例是1.57%,是全国最高的地方,算下来,工龄15年能增加31.4元,工龄35年能增加70.65元,比工龄15年多增加39.25元。
最低的江苏,挂钩百分比是0.4%,工龄15年能增加8元,工龄35年能增加18元,比工龄15年多增加10元。
看到没有,在挂钩调整部分,工龄长,养老金高的人群,增加的养老金依旧比养老金低得多。有人可能会说拿2024年的调整方案举例没有意义,还是要看2025年的。
这么说吧,只要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适当倾斜,这三步调整方式不改变,那2025年的调整方案只会在往年的基础上,做一些微小的调整。
有人可能会好奇了,定额调整和高龄倾斜部分,不分养老金高低,调整的额度是一样的,而挂钩调整部分又是养老金高的人群涨的多,那怎么才能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呢?
其实,真想要倾斜,方法还是有很多的。比如在工龄挂钩调整部分,提高15年及以下的增加额。在挂钩比例上,工龄短的,挂钩比例更高一点;工龄长的,挂钩比例稍微低一点。
在现在的调整方案中,已经有些地方在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比如2024年北京方案,养老金6451元以上的每人每月增加35元,6451元以下的每人每月增加50元。
再比如2024年山东方案,70周岁、75周岁和80周岁的企退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90元、190元和360元,而事退人员每人每月分别增加20元、80元和80元。中低收入群体主要集中在企退人员,山东养老金方案就是在向这类人群倾斜。
当然,还是那句话,不管怎么倾斜,想要拿到高的养老金,还是要多交一点,交的时间长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