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理人网
近期,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珍宝岛”,603567.SH)发布了2024年财报和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
业绩表现并不优秀。
2024年,珍宝岛实现营收27.04亿元,同比下降13.84%,创下近五年最低记录,且已经连续第四年的下行;归母净利润4.38亿元,同比下降7.30%;扣非净利润4.03亿元,同比增长1365.5%,而这主要是基于上年同期亏损亏损3184.25万元基础之上的“数字胜利”。
比业绩承压更令投资者担忧的,是珍宝岛内部控制建设的缺陷——珍宝岛于2023年8月将一子公司作价4.25亿元出售,却在近两年后才补充审议这一交易。而梳理可知,如此“先上船后买票”的违规操作珍宝岛已是惯犯。
营收连续四年下行
2024年,珍宝岛业绩惨淡收官,营收至27.04亿元,不仅跌破30亿元规模,更是连续第四年的下行,同时归母净利润情况也不乐观,该年度再度由增转负,同比下降7.30%至4.38亿元。
唯有扣非净利润的表现算得上亮眼,同比暴增1365.50%,由亏转盈4.03亿元。
不过,若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扣非净利润的亮眼表现更像是”数字胜利“:一是同比暴增是建立在2023年珍宝岛药业扣非净利润亏损3184.25万元的基础之上;二是扣非净利润转盈更多是因2024年三费的大幅缩减超4亿元,其中销售费用同比减少56.36%、管理费用同比减少8.76%、研发费用同比减少52.64%。
依靠压缩费用而非经营实现盈利持续性是不可靠的。
故,2025年第一季度,珍宝岛在继续大幅压缩费用的情况下,其营收同比下降58.03%至4.69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4.33%至7529.54万元,扣非净利润也同比下降74.23%。
对于珍宝岛而言,靠压缩费用增长或也是无奈之举。
2020年,受宏观经济复杂多变、中药注射剂行业监管趋严、疫情管控叠加核心产品注射用骨肽退出国家医保目录等影响,珍宝岛业绩显著趋缓,为此珍宝岛开始调整经营结构发力中药材贸易,营收占比至2022年已经达到66.58%。
但是,中药材贸易毛利率较低,该业务虽带来营收增长,但也拉低了珍宝岛整体毛利率,由2020年的56.02%降至2022年的17.55%,致使其利润端显著承压,2021年、2022年珍宝岛净利润连续两年同比下降,2022年扣非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亏损额为2.8亿元。
2023年,珍宝岛再度调整经营结构,开始收缩中药材贸易业务,2024年其中药材贸易营收1.51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仅5.58%,进而导致公司营收持续下降。
好的一面是,中药材贸易业务的收缩,而医药工业得益于国家中成药集采再度成为营收支柱,珍宝岛毛利率水平得到回升,2024年、2025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5.06%、74.77%,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利润端表现回暖。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珍宝岛如此频繁且非持续性的经营结构调整,即便是回暖也只是“一定程度”的,通过其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可以看出其净利润的质量有待商榷。
2024年,珍宝岛经营现金流量净额1.64亿元,净现比为0.37;2025年一季度,珍宝岛经营现金流量净额-2.67亿元,净现比已经为负值。可见,珍宝岛经营的净利润中有较大比例是通过非现金方式实现的,比如应收账款的增加、存货的积压等。
先斩后奏“惯犯”
比业绩承压更令担忧的,是珍宝岛内部控制建设的缺陷。
珍宝岛4月2日披露的公告显示,公司已于2023年8月将全资子公司虎林市方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虎林方圣”,现已更名为“哈尔滨市方圣医药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黑龙江和晖制药有限公司(简称“和晖制药”)。
交易价格为4.25亿元,其中包括虎林方圣股权转让金额 500万元和应付珍宝岛技术秘密转让费4.20亿元(其中1.71亿元公司前期已取得,剩余技术转让费2.49亿元)。股权交易价格较账面价值溢价318万元。
根据评估报告,此次资产出售的评估基准日为2022年10月31日,珍宝岛纳入本次评估范围的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评估值分别为舒血宁注射液药品批准文号27200万元、血塞通注射液药品批准文号2500万元、黄芪注射液药品批准文号1300万元、刺五加注射液药品批准文号11500万元,共计4.25亿元。
意味着,珍宝岛由此获得财务净收益约4.2亿元,极大提升了珍宝岛药业2023年的业绩。
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珍宝岛药业连续两年净利润下滑。而得益于该交易的完成,2023年珍宝岛药业的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54.93%至4.73亿元。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22年1月修订)“重大交易”相关规定:交易产生的利润占上市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500万元,上市公司除应当及时披露外,还应当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根据公告,上述交易事项已于2023年8月办理完成。而时隔近两年后,珍宝岛才补充披露该交易。该事项已举行董事会补充审议通过,且尚需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补充审议。
如此来看,珍宝岛属于先斩后凑,行为已然是严重的信披违规。
事实上,类似的内部控制缺失的违规行为珍宝岛可谓是“惯犯”。
2024年9月,因对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第三季度报告的主要会计数据、主要财务指标及2023年年度报告的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进行会计差错更正,导致多期定期报告财务数据披露不准确,上交所对珍宝岛及方同华、闫久江、王磊予以通报批评。
2024年4月珍宝岛发布公告显示,2023年1月至9月,珍宝岛控股股东黑龙江创达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创达集团”)因未按时偿还向哈尔滨湖时商贸有限公司、哈尔滨双笙商贸有限公司、哈尔滨五味堂医药有限公司的借款累计8000万元,导致2023年上述三家公司在与珍宝岛的业务合作中未按合同约定供货,实质构成上市公司代控股股东向相关方偿还借款,形成控股股东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
2024年1月,为解决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等问题,公司与控股股东及三家公司签订了《代为清偿协议》,约定由控股股东代三家公司向珍宝岛清偿往来款,偿还占用资金,迟至2024年2月23日创达集团才将占用资金及利息累计8700余万元归还上市公司。
上述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履行审议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迟至2024年4月29日才召开董事会补充审议通过该交易并披露。因上述违规行为,2024年7月,上交所对珍宝岛、创达集团及方同华、闫久江、王磊、张钟方予以通报批评。
由此可见,珍宝岛内部控制有效性是存疑的,尽管依靠控费和国家中成药集采实现利润回暖,但未来是否能持续盈利还要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