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后的超市清仓,那场面简直堪称“疯狂大甩卖”!原本宽敞的货架瞬间变得拥挤不堪,人们如潮水般涌来。我本想趁机捡个便宜,可没想到这清仓活动的力度如此之大,各种商品仿佛都在向我招手,让我忍不住疯狂选购。然而,看着满满一车的商品,我的内心开始隐隐作痛,这似乎要让我破产的节奏啊!但那低价的诱惑实在难以抵挡,最终还是咬牙买了下来。等回到家,看着那堆积如山的物品,我才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这清仓活动,差点真的让我破产了。
刚死的黑虎虾2.8折,33块2;两大盒炒饭,9折基础上再买一送一;6折的三文鱼,59块4……晚上9点,超市自助收银机停在126块3。我妈掏出二维码,我掏出无纺布袋,我们俩仿佛成功狩猎的猎人,雄赳赳气昂昂走出超市。
“又买这么多,昨天的还没吃完!”开门瞬间,我爸的冷水就泼了过来。
“我吃我吃!” 绕过他,我打开冰箱,准备把战利品塞进去。
可眼前的冷柜已毫无喘息空间。我一件件往外掏:贴着买一送一胶带的冻水饺、打着6折标签的冻牛排、一袋贴着9块8价签的冻南美对虾……最底层,一袋完整的三文鱼露了头。鱼肉已经冻得发白,包着一层霜,六折黄签还贴在包装上。
“这...还能吃么?”此刻我手边,还有一个一模一样的。我妈一把夺过,用丢手榴弹的速度扔进一个不透明购物袋。“我说怎么老感觉家里有!一会儿我下去丢了。你继续弄你的。”
没说话,我继续收拾,脑袋却忍不住想:59块4,说多不多,少也不少,糟蹋了。那些死虾也是,都不贵。但再看这一整个冷冻柜的打折货……当初抢得有多兴奋,回家吃起来就有多费劲。还有这僵尸三文鱼。你说我俩“为折扣疯狂”的精神,究竟是省到钱了?还是吃好了?还是……?
打折还不买,这不是亏大了?
怪我,是我把我妈拉入晚8点超市清仓这条不归路的。
五年前的夏天,我还在北漂。有天晚上骑车从奥体公园回家,路过一家“伊藤洋华堂”。夜色还早,我决定下去看看,直觉把我领去了负一层。
不看不得了,一看惊呆了。这不仅是个日式超市,从刺身海鲜到沙拉面包,每个都包装得精致小巧、五彩缤纷。关键是 —— 几乎每个商品都在打折!
蔬菜区还算克制:8折卷心菜,6折混合生菜,零星散落在冰柜里,要挑一挑才看得见;到了鲜肉区,画风就变了。不同厂家的导购员站在各自冷柜前,三盒三盒地往一起捆,嘴里喊着:“五花肉99块钱三个!”“排骨买一送二!”“肉沫里脊随便拼!” 完全不理价签,似乎全看心情。
虽然工资没涨,但如果生活成本下降,是不是变相收入就增加了?数学不太好的我,突然被自己聪明到了!几乎没过脑就抢下一组99块的五花肉——有便宜不占是傻子,我肯定不是傻子。
下一站,“人从众”的半成品区更是硝烟弥漫:青椒肉丝、清蒸鲈鱼、五花酸菜锅,寿司卷、饭团、刺身拼盘,炸鸡腿、炸猪排、炸天妇罗,还有酱牛肉、卤鸡翅、小菜泡菜……你想到的、想不到的半成品菜——
统统!实!时!折!扣!
实时折扣,就是每个区域会有一两个打码员,随时根据库存状态贴新价。我亲眼看见一盒酱牛肉,20分钟前还是18块6的折扣价,转眼变成了16块2;一个刺身拼盘,从开始的折扣价的79,转一圈回来成了59块4。
我哪抵得住这种玩法?怎么忍心让巨额折扣流入别人之手?拿下拿下!
再之后是面包蛋糕区。我见到了有史以来最全的711面包。也是那次,我才知道,伊藤和711关系原来千丝万缕。只是刚刚经历完5折、6折、买一送二,面包的7折8折显得有点小气。蛋糕不一样,一个杨梅小蛋糕,原价48,贴了6折,我闭着眼就领走了。
中场休息,我站在蛋糕柜前,像刚打完一场硬仗的斗士,血液里全是激情和亢奋,忍不住给老妈打了个视频电话,边炫耀边说:“你看看这个折扣,你看看那个折扣,你说酸奶和牛奶我要不要买?好,我继续了。” 然后一猛子扎进酸奶牛奶柜,又搬回一堆买一送一。
那天的花销,是我人生中在超市花得最多的一次。拎着两大袋食物,我颤颤巍巍地平衡着弱小的自行车。随着夜风缓缓吹散我满脑子的亢奋,理性随之蠕动回归:
这么多东西,我吃得完么?
答案是吃不完。且不说账单掏空了我接近一周生活费,让我拒掉了那周几乎所有聚餐邀约;刺身当天没吃完,第二天也不敢吃了;寿司冰一晚,米饭变夹生,也难以入口;蛋糕是好吃的,酱牛肉也陪我吃了一顿冷面,但那三包五花肉……是真没必要,吃了好几个月才清完。
但你要问我有什么感受?我的答案肯定是:有便宜不占是傻子!下次再来!
所以当超市开始搞晚8点清仓,我第一时间就带上爸妈,去体验那种“肾上腺素狂飙”的快感。有折扣在前,谁买原价呀。爸妈也因此,正式成为“8点后超市清仓”的忠实粉丝。
有一种不平等,叫我的折扣比你日常贵
“也就是你们大城市才有三文鱼浪费的烦恼。”
跟发小通着电话,刚吐槽完昨晚的三文鱼沉思,她就泼了我一桶冷水。“我们小城市,连三文鱼都没有!哪来的浪费,哈哈哈哈。”
说的也对。她前年逃离大城市,搬去了四川某江边小城,号称要“重新平衡焦虑与自我”。平日不是徒步打野就是买菜做饭,据说一周最低可以花不过80块钱,好生羡慕死我这个回家啃老一个月都要花掉3000的“败家女”。
“但你别说,我们这也有晚上打折的超市,市中心的永辉。前阵子我也上头了。”
她说的是学习了胖东来之后的永辉,她们那最大的超市。每天晚上7点半开始清仓折扣。让她的入坑,是13块8买一送一的丹麦红豆可颂,她分着吃了一周半,觉得赚疯了。“隔壁好利来,同款14块8,这折扣是真打啊!”
但她随之发现永辉很贼的细节,app上会专门放一些线下买不到的清仓,虽然价格跌破底线,但必须凑到49块钱才能免运费。“我上头了好几次,突然有一天意识到,不仅没有省钱,还为了凑单囤了一堆抽纸洗手液,果断放弃了。”
而让她彻底祛媚的,则是前阵子从永辉淘回来的,原价3.99,现价1块2的擦伤番茄。原本她再次觉得自己赚到了,但第二天去菜场一看,新鲜的番茄也就一块五,如果下午4点去,一块钱能挑一公斤这种快擦伤的。
●同一天的番茄价格
“我当时就悟了!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超市原价原本就很高,一盒番茄4.99,就算打三折也比菜场贵,但你想想,三折!光这数字我们是不是就忍不住了。”
她一通话说完,我陷入了沉思。倒不是对折扣失去热情,而是对“生活在一线城市的选择权”产生了质疑。
我们不过是超市play的一环?
因为我也会去菜场。
就说番茄,在我们这个二线城市,菜场和盒马基础价格几乎一样,都是4块多。毕竟大城市周面没农田,大家都从山东或大棚拉货,谁物流强、谁冷链稳,谁就胜出。用我爸的话说:“盒马的死虾我敢买,菜场的我哪敢?谁知道它死多久了,扣不扣秤、货源哪来的,现在的二道贩子坏得很。”
在大城市的超市是有优势的,至少这个8点后清仓打折的行为,巩固的是它们“不卖隔夜菜”的口号,是他们白天都是新鲜货的保证,是我们对它们的进一步信任。
然而,8点后的超市真在做慈善么?
做生意从来比的都是精明,不是良心。大型超市尤其盒马、山姆、永辉这种级别,集中了全中国最聪明的一批生鲜脑袋:用“净菜”“空运”“有机”的概念,把菜品价格无限提高;把水果切成果盘,让我们减少了价格敏感;把泡面换包装变成自有品牌,让你比不了价......
就像发小说的——这样再打折,超市也不亏的。
而我们呢?看到了2折,3折的贴纸就开始丧失思考力,甚至把9.9元3件蔬菜任选,等于平均3块3,包装还不到一斤的基础判断也丢失了。在玩数字游戏上面,超市精算师越勤快“创新”,我们越懒得思考。一边享受着亢奋,一边逐渐丧失判断力,一边嫌弃街边小贩的不正规,一边愈发信赖超市。
我妈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成为超市死忠的。她没事就会骑着小电驴,来到家附近的盒马NB和奥莱,甚至还反向跟我输出购物秘笈:“都说晚上5点最便宜,其实早上9点东西最好。五点是折扣大,但好货都没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抢鸡蛋,中产超市的折扣策略,的确是提升过我们不少的生活品质,但领到了甜头之后,背后总是要跟着不同的代价的。毕竟从结果看,我和我妈今晚吃的三文鱼刺身,可是花了“128块钱”的。丢掉的僵尸三文鱼或许可以被遗忘,但那些花出去的真金白银,是收不回来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风味星球,作者:梅姗姗,编辑:斯小乐,摄影:梅姗姗、小红书@坏蛋挞、@江立一、@小鱼也不想上班、@个毛哥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