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潘显璇 通讯员 杨佳茜
6月28日,深交所官网披露,湖南初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初源新材”)创业板IPO申请获得受理。这家深耕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的湘企,正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肩负着为娄底市敲开A股大门的历史使命——若成功登陆,将终结娄底市尚无上市公司的历史,为这片孕育出“湘中材料谷”的土地插上资本的翅膀。
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三
成立于2017年的初源新材,虽属行业新锐,却已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感光干膜领域书写传奇。这种被称为“电子工业皮肤”的特殊材料,经紫外光照射后会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一种稳定的物质附着于板面,从而达到阻挡电镀和蚀刻的功能,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电子等印刷线路板的制造。
凭借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初源新材在全球市场快速崛起。以2024年营收计,初源新材以13.2%的全球市场份额跻身行业第三,在内资企业中独占鳌头,打破了外资企业长期垄断行业高端市场的格局。
公司业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9.1亿元、8.9亿元、10.5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1.55亿元、1.7亿元。
光环之下亦有挑战,比如初源新材近三年的应收账款不断攀升,经营性现金流逐年减少等。这些数据既折射出行业竞争的白热化,也成为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前必须跨越的“成长考题”。
此次IPO,初源新材拟募集12.2亿元,用于建设江西基地的高端感光干膜项目、龙南基地的高端感光干膜项目、研发及运营中心等。多线并进的扩产蓝图背后,昭示着企业进一步抢占市场的野心。
肩负娄底“破零”期待
在湖南资本市场的版图上,目前有147家A股上市公司,但14个市州呈现出鲜明的“梯度差”:长沙市以86家上市公司构筑起资本高地;株洲市(12 家)、岳阳市(9 家)分列第二、第三;益阳市、湘潭市、常德市均有8家,紧随其后;其次是郴州市5家,衡阳市4家,怀化市2家,邵阳市2家,永州市、张家界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有1家,唯独娄底市长期处于资本市场的“静默区”。
这种沉默,不仅是企业融资渠道的局限,更制约着区域产业升级的步伐:缺乏上市公司的“资本锚点”,难以形成“产业集群+资本生态” 的良性循环,优质项目易流失,人才吸引力不足,成为制约娄底市发展的隐形瓶颈。
2019年11月28日,湖南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提出实施企业上市“破零倍增”计划。所谓“破零”,是指湖南暂无上市公司的市州,要实现零的突破。当时,湖南14个市州中,邵阳市和娄底市均无上市公司。5年多的时间,邵阳液压、广信科技先后上市,邵阳市顺利“破零倍增”,唯独娄底市依旧“颗粒无收”。这期间,仅有文昌科技1家娄底籍企业向A股发起过冲刺,2023年6月5日,文昌科技上市申请获得北交所受理,但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即撤回申请,北交所于2024年5月31日终止其上市审核。
此次冲刺创业板的初源新材,是来自湖南省娄底市经开区的一家企业,也是目前唯一一家递交上市申请冲刺IPO的娄底籍企业。此刻的初源新材,正站在企业发展与区域进步的双重节点上,其IPO之路,既是一家科技企业的成长史诗,更是一座城市的资本突围战,湘中大地的资本故事,热切期盼着翻开新篇章的历史性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