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3年多时间,由胖东来超市前总经理郭军涛于河南创业做的超市新品牌——淘小胖,确定进入重庆市场做跨区域发展,其首店选址重庆大渡口万达广场,目前预计于8月-9月开业。
淘小胖此前于河南郑州、商丘、安阳开出了6家门店。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此次,淘小胖进入重庆,计划开出的店数还不确定,其的初步计划,估计可能会在重庆开出5-8家店左右。
一
淘小胖
在看过淘小胖河南门店后,淘小胖给《商业观察家》的感觉是,现阶段,其有点像“低配”版的胖东来。从其河南门店来看,淘小胖的理念、经营思路,包括装修风格跟胖东来有很多类似。
一些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从目前的经营形态来看,淘小胖=胖东来调改店=雅斯标杆店,这三者的市场定位、商品组合、经营特色,以及市场竞争力都很相似。”
淘小胖主要做3000平米左右的中型超市业态,丰富供给的熟食加工、小吃餐饮、生鲜为主体的“食品馆”业务是其的主要经营特色。淘小胖的熟食加工以客单价不高、丰富、“小吃化”表达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更低的“准入门槛”则让其聚集了更宽的客群,契合了它的市场策略。
有市场人士告诉《商业观察家》,淘小胖的市场策略是,不急于进入城市核心商圈,而是选择“周边”区域。“淘小胖选址开店的一个‘标准’就是,淘小胖的新店要成为当地最好的超市店,要能做到对当地市场的引领与提升,做不到就不急着进。”
在河南,淘小胖就是基于这一策略进行布局,没有密集布局郑州,而在郑州周边三四线市场——商丘、安阳开出了多家门店,来带动当地的业态与消费升级。
做这样的市场,一方面,受购买力等限制,“低门槛准入”是比较重要的,下沉市场都吃得很便宜,客群分层也没有高线市场明显。淘小胖的门店看起来基本上还是在做一个全客层的“大流量池”。
另一方面,以小吃化餐饮及熟食业务为主打的淘小胖,要把熟食与餐饮做起来,要做大也需要大流量,没有流量做不起来。
这些可能是淘小胖频繁跨城市异地展店的原因之一。
相比同样是从河南冒出的新超市品牌——鲜风生活,淘小胖与鲜风生活的发展策略,当下则有一些明显差异,鲜风生活没有选择大量跨城市跨区域异地展店,现阶段鲜风生活的策略还是:进入一座城市,就把这座城市的门店覆盖密度做高,把这座城市市场尽量做透。
在标准化、自有品牌经营方面,鲜风生活则做得相对更“激进”一点,在销售规模体量还没有很大的情况下,就可以看到鲜风生活在门店商品标准化、自有品牌经营方面所花费的精力与投入力度。(这可能跟两家企业创始初期的资金能力、起步能力也有关。)
鲜风生活的门店基本上都是工业化、标准化的售卖形态了,甚至传统的米面杂粮、干货等,都已经没有散卖了,不卖散装米面了,全是预包装标准化售卖。鲜风生活的年轻客群比重很高,自有品牌业务也做得很便宜。
所以,观测这两家从河南冒出的新超市品牌的发展走向,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看看各自都能趟出什么路出来,看看谁的路会越走越宽。
二
此次,淘小胖进入重庆市场,也经过了半年多的调研与考察,郭军涛考察过重庆,重庆相关部门也到访过淘小胖河南门店。
整体来说,重庆市场当下也算比较“热”。
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密度高(山城平地不多),重庆超市市场比较大,尤其是在主城外的区县市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与城市化的发展,近些年来,当地对品质超市,对以提供便捷饮食解决方案、以“食品馆”为承载的中型超市业态的需求也起来了,但这种需求过去一直来没有得到很好满足,这就导致区域外的超市品牌一段时间来,都纷纷进入了重庆市场,淘小胖则是最近进入重庆的一家超市品牌。
一些市场人士对《商业观察家》称:“现在很多外域超市盯着重庆市场,有的恨不得把总部都搬到重庆,因为他们之前在重庆‘外围’区县开的每一家店都赚钱,现在他们要大力开拓重庆市场。”
天平的另一端则是,重庆超市市场的传统老玩家永辉超市与重庆百货,则处于“守势”。
在这一块,永辉的调整是相对比较快的,2025年来,永辉在重庆做的“胖改店”已达双位数(胖改店也是以熟食为主打、提供便捷饮食解决方案的中型超市业态,胖改店的形态、商品结构与淘小胖有更多类似),而由于老店关闭较多,为避免失去过多市场份额,永辉也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加大前置仓到家业务,通过到家业务来稳住市场份额,而据《商业观察家》的了解,重庆市场就是这一策略的“重心”。
重庆市场是永辉从福建进行跨区域全国发展的第一站,而得益于在重庆市场的成功,这也奠定了后续永辉全国复制的基础,重庆市场成为了永辉全国发展的“粮仓”。
也许是机缘巧合,新超市品牌淘小胖、新生代创业者郭军涛也将重庆作为其跨出河南,进行跨区域发展的“第一站”,重庆在见证新老玩家的“交替”。
看看结果会如何。
商业观察家
本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