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00点对A股来说是一个历史级关卡,历史上有效站稳此点位只有三次,分别是2007年大牛市,2014年大牛市,以及2021年开启然后2022年被俄乌战争打断的那次牛市。
站稳的意思是以月为单位稳稳的停在3500点之上,而不是短促的冲上去之后短时间就掉下来,A股短促突破3500的次数并不少,但能有效站稳3500点历史上只有三次。
如果以3500点作为高抛点进行设置,在A股历史上进行回测,那基本是稳赚的一个策略,在实践操作中这么干的人也非常之多,低于3000点逐步买入,高于3300点逐步卖出,3500以上清仓,这策略已经谈不上秘密不秘密了,近乎于一种公开思想。
同时3500点,也是我们这轮大横盘的高点,在这里承受着整个大横盘区间的向下牵引力。
上周五A股收盘于3472点,距离3500点只有一步之遥,而3500点的历史地位以及潜在抛压是明摆着的。
以国家队那慢腾腾走牛,绝不容许任何大回调的性格脾气。在3500点这里震荡,把抛压都给消化掉,然后再继续上攻,这种走势我觉得这没啥好争议的。
指望一口气突破3500然后大涨特涨暴涨,或者碰一下3500点就大跌特跌跳水式暴跌,那都是绝不可能的事情,从态度上不可能允许这种事发生,从能力上也可以控制盘面不这么走。
所以在3400~3500区间进行一段时间的横盘整理,打牢基础再攻破3500这个特殊点位,很正常,这是我上周末的分析思路。
大体上没问题,但本周的走势比我预期的更强悍一点。
确实是横盘震荡消化抛压,但这次是围着3500点去这么操作,用仅次于大涨特涨的方式去处理掉这个位置的抛压。
本周二,收盘3497点。
本周三,收盘3493点。
本周四,收盘3509点。
本周五,收盘3510点。
整整四天时间,你可以看到收盘点位全都围绕在3500点这里不停的蹭。
而在收盘点位之外,整体的K线呈现出一种凌厉上攻的形态,如果不是收盘点位是那么明显的只围绕3500点蹭,乍一看K线图还以为是单边大上涨。
周五的时候一不小心冲猛了,都冲到3550点去,立刻就给砸了下来,收盘稳稳的还停在3500点附近。
周五走出了一根长长的上影线,而上影线是公认的不祥之物,突破3500点之后激动买入冲高的资金也都被套进去了,短期对做多资金的士气是有一定打击的。
正常来说,仅从这个上影线来看,下周是要回调的。
但这周这种走法摆在那里,3500点如无人之境,进进出出无数次,抛压已经被磨损了很多很多。
理论上3500点是不该这么轻易上去的,结果直接就上去了,然后上去再压下来。
所以本周五这根上影线,威胁有限,向下的能量不多,无法引起大规模暴跌,这股力量带来的下跌能量我估计刚好让指数还围绕3500点进行上下1%左右的震动。
如果这么走了,那大盘会围绕着3500点再蹭好几天甚至一星期,到时候3500点就再无任何威慑力可言了,因为在这里停留那么久都没砸下来,那这个点位就会失去所有的空头指引性,所有打算在3500点高抛的人全在这里高抛完了。
这种磨损3500点压力位的办法只要能实现那就会异常成功,会把3500点磨损的啥都不是,但和传统的先在3400~3500点打基础然后再上攻的办法相比,这种办法无异要更激进,带来的风险会更大。
如果在磨损期间,特朗普突然发了点啥针对中国的利空,引发了A股的跳水,那围绕3500点反复磨损的行为就会瞬间变成在3500点那里盖了一个大锅盖,一长条的横盘K线都在3500那里,牢牢加固了3500点这个压力位。
很明显得不偿失,所以我说这么来磨损3500点是存在更大风险的,只有笃定自己必过3500点,且在此过程中国际外围,主要是特朗普这个人,绝不会发出针对中国的大利空,那才能这么干。
谁敢保证特朗普不突然抽个风,谁敢保证能猜到特朗普下一步要干嘛?
但从目前的走势来看,这次国家队有极大的把握特朗普不会在短期内针对中国发布什么大利空,而且很有可能中期也是如此,否则大盘不太可能会这么走。
我们可以从消息去推测大盘,也可以从大盘去反过来推测消息,道理是一致的,反过来即可。
这次这么在3500点反复横盘来磨损压力位,就算到今天也已经四天了,如果下周再强化一下那时间更久。
一旦2个星期的时间都围绕3500点进行震荡,那接下来就不可能主动向下走。
向上走,在3500点这里的横盘是修了个扎实的地基。
向下走,在3500点这里的横盘那就是修了个扎实的天花板。
如果目的是向下走,那就没必要在3500点玩这么长时间的磨损。
而如果目的是向上走,还放弃了稳扎稳打的传统做法,冒了一定风险围绕3500点进行磨损行动,那就说明野心非小啊,所图甚大,国家队想要的最终高度是远高于3500点的,所以这次才要用激进手法把这里彻底夯实,而且是迅速夯实。
指数是必然向上走的,无非就是中间夯实花费多长时间可能有争议而已,但大趋势无争议,这态度已经很明显了。
对目前这种“稳定型”牛市,不要一上涨你就看多,一下跌你就看空,那样的话你会很难受,觉得全世界都在和你对着干。
实际上你应该反过来,总体看多,下跌更看多,只有短期异常暴涨的时候才看空,要牢牢把握“稳”字思想。
指数已经上3500点了,所有买大盘股蓝筹股的市值都已经快回到了最高峰。
还有很多人哀嚎,说指数回去了但你自己的账户没有回去。
我已经连续好几个周末说这个事了,今天再说一遍。
A股,以及全世界所有国家的股市,有9成的股票是不看大盘的,区别就是在中国这9成的股票还有人玩,还能买卖,在外国直接就是死水一潭连交易量都没有了。
也不是因为中国炒股的人多,实际上中国确实是地球上开户人数最多的国家,但论占总人口的比例,中国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
全世界的股市,9成的股票都是几乎没人买卖的,但在中国有,中国甚至诞生了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市场选股”这种冷僻词汇。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的散户被保护的太好了,字面意思被保护的太好了,镰刀割的不是太快而是太慢,外国早就割到没散户敢买了,但中国这边散户只是痛骂自己亏钱了,说指数涨了自己没赚钱而已,但还敢继续买,而且就不买市值前10%的绩优股,就非买那些在外国没人敢买的股票,然后说自己买的是“科技”,买的是“未来”。
听我一句劝,大机构大资金都识别不出来的科技和未来,你一个散户没本事识别,那些被大家公认的科技和未来,市值都千亿起步,万亿的也好几个,你又不肯去买,那些蓝筹你分散买个八个十个,总体收益肯定不会跑输指数,因为这些公司就代表着指数。
最近有一批散户觉悟了,跑去买银行股了。
本周还有一个趣事,散户和游资圈子里发起了100股行动,也就是买银行股买他个100股,试图用咒语和天谴来买崩银行股。
是这样的哈,主力就等你那100股,买了就崩,那只是个段子,而中国银行股的主力也和游资的主力完全是两码事。
很多人不理解银行股为什么涨,觉得是主力硬拉,所以早晚要崩。
这属于典型的游资股玩多了,把游资风气套在了银行股身上。
实际上银行股这几年之所以涨那么猛烈,主要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就是降息,利率越低则银行的股息越诱人。
现在银行的一年期定存利率已经跌破1%了,那你说银行的股息还停留在7%那合适吗?
存银行只有1%收益率,买这家银行的股票一份光分红就分7%,那是不是哪里出问题了?
所以银行股的股价肯定是要涨的,这一波上涨没太大问题,未来如果中国步入加息周期那银行股才可能会崩,但中国肉眼可见的未来几年内是不可能大幅加息的,所以至少几年之内银行股是不可能崩的。
你号召一群散户去玩“买100股”行动,只会把银行股拉的更高,不可能买崩。
而第二个原因,就是保险资金入市。
国家号召了保险资金进入股市,很多玩游资股的人听到这个消息很开心,觉得保险公司的冤大头要过来接自己盘了,等自己把葫芦娃打妖精的股票拉高了之后,保险公司正好高位接盘过来买。
保险公司养了一堆精算师,还有步步设岗的国资核查程序,你觉得保险资金会去买游资股?
要是亏了,算国有资产流失,谁来担这个责?在国企熬半辈子当个中高层领导容易吗?
保险公司入股市,根本就没打算去挣股票差价,他们从底层逻辑上就没指望过一分钱的差价。保险公司只要息差,也就是挣点利息,挣到的利息高于自己的资金成本即可。
所以银行股在股息5%阶段,4.5%阶段,以及4%阶段,都在被保险公司无脑买,现在已经到3.8%阶段了,还在被保险公司继续买,因为如今即便是3.8%的股息,对保险公司来说依然很香。
保险公司推出的各种类型的分红险,给客户签约承诺的长期利率,已经从2021年的4.5%,一路跌到了如今的不足2%,如今最新产品的长期利率都在1.8%左右。
换句话说就是保险公司募集资金的成本是1.8%,而从银行股那里拿到的股息是3.8%,净挣2%的利差。
至于股价短期的涨跌,就算是3~5年这种长度的“短期涨跌”,保险公司都不在意,保险公司只在意如果我今年买入100亿,账面显示的股息是每年分我3.8亿,那这个3.8亿是不是未来只增不减,或者基本不变。
如果国家敢承诺是,那保险公司就敢买,因为账面一算自己是稳赚的。
所以保险公司也只敢买国家能给承诺的,或者自己有信心未来股息最低也是基本不变的,所以四大行等国有银行股才涨那么猛,而商业银行就涨的没那么猛。
外资和保险资金的买股票逻辑,从底层上就不一样,保险公司求稳第一,那只有国央企的银行股才能给他们足够多的“稳”信心。
但从另一方面,股市的大规律是有效的,保险公司的这种求稳心态,导致保险公司的巨量资金扎堆在了少数几家银行股里面,已经把这些大型国有银行股的股价拉的过高。
目前的股价从账面上算,保险资金依然是能净挣息差的,所以保险公司肯定还会买。
但其他的商业银行成长率明显比四大行高,还有很多蓝筹股的成长率也明显比四大行高,股息率还停留在4%,而四大行已经只有3.8%。
这很明显不合理嘛,要么是四大行太高了,要么是这些蓝筹股太低了。
四大行值这个钱,因为站在保险资金的角度是算的过来账的,刚才我说过了。
但如果四大行值这个钱,那成长率明显高于四大行,坏账等隐形风险显著小于四大行的其他蓝筹股,就应该涨的更多,这也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但对保险资金来说,那些股票即便“更划算”也不能买,因为审核那关交代不过去,因为这些股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对于一投就是一二十年,对价差没兴趣,只打算挣息差的保险资金来说根本就不适配。
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现象,那就是4%息差的蓝筹股在如今已经是香饽饽了,只是暂时还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来买。
你值这个钱是一回事,有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来买你是另外一回事,A股目前的资金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中国的保险资金对标的利率是承诺给客户的1.8%,央行塞进来的5000亿贷款的利率是2.25%,只要股息比这个高且能保证长期稳定那就可以入账。
但对海外资金来说,资金对标是美债的5%,那4%的股息确实有点不够香,除非成长率达到一个特别高的水平。
不过没关系,特朗普已经反复公开督促“太迟先生”鲍威尔赶紧降息,还要求把美联储利率给降到1%。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大趋势没有争议,鲍威尔敢不降息特朗普第一个不答应,更别说加息了。
对很多海外的大资金来说,他们的底层逻辑和保险资金是差不多的,无非就是审核没那么严,对股票价差也有一点点追求而已。
美元是世界货币,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是高度捆绑的,所以美联储维持那么高的利率,我们这边确实是缺钱,“钱”这个东西都跑美国那边去了。
美国早晚会降息,所以我们这边早晚会价值回归,简单点说就是早晚会涨,目前的3500点远不是极限。
不仅仅是图形上看国家队本周这种走法所图甚大,而且从底层逻辑上考虑,还有很多和指标高度挂钩的蓝筹股未达到四大行的估值水平。
保险资金的买入不停,四大行的价格就下不去,这个估值就会长期维持在那里,其他蓝筹股就会“显得很便宜”。
如今市面上没有足够多的钱,再便宜也没办法,但只要有足够多的钱释放出来,这些蓝筹股一动,指数那就怎么都压不住了。
如果你非说指数涨了自己的股没赚钱,而你又相信指数肯定会涨,那你就买一点指数涨了你能赚钱的股票不就行了。
稍微站高一点,看的远一点,不要陷入每天的热点和波动,立足于大逻辑,你会做的更加轻松。
作者:远方青木(公号ID:YFqingm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