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刘相君
十年内斗、六年停牌、75亿美元天价分红,昔日“疫苗之王”的命运再次迎来戏剧性转折。
北京时间7月9日上午8时,科兴生物特别股东大会上演了一场资本对决。现任董事长李嘉强召集会议后立即宣布休会。然而,被拒之门外的股东代表并未离场,在董事卢毓琳主持下,会议继续进行并完成了投票表决。
这场持续近十年的控制权争夺战,迎来了新一轮洗牌。
75亿美金的天价分红,是股东争夺战中的“糖衣炮弹”?
就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夕,科兴生物抛出了一枚“震撼弹”。
公司宣布将进行总额最高约75亿美元的三阶段特别股息派发,包括每股55美元的特别现金股息、每股19美元的第二次特别现金股息,以及每股20-50美元的第三次特别现金股息。
若按最高方案执行,每股累计分红高达124美元,总分红额达74.4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38亿元),这一数字令人咋舌,相当于掏出了公司约七成的现金储备,被市场称为“清仓式分红”。
科兴生物表示,第一阶段55美元分红将在股东大会前支付,公司停牌前股价为6.47美元/股,按此计算,股息率高达惊人的850%。“股东投票关系到能否如期获得补偿性股息”或许是一种暗示。
“用真金白银争取股东支持。”有市场人士如此认为。
事实上,离开了疫情,科兴生物的业绩表现早已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科兴生物业绩发展犹如坐上过山车。2019年至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46亿美元、5.11亿美元、193.75亿美元,2021年净利润一度“飙至”144.6亿美元,同比暴涨7708.07%。2021年“顶峰”过后,科兴生物业绩一路下滑,2022年、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93亿美元、4.48亿美元;净利润分别为8813万美元、-2.58亿美元。
十年恩怨,创始人内斗引发的资本混战
2001年,防疫专家尹卫东以技术入股(24%)的形式与北大教授潘爱华(出资占股76%)共同创立北京科兴。
2003年,北京科兴核心资产计划赴美上市,2009年公司转板至纳斯达克全球市场。
时间来到2016年,科兴生物计划私有化退市并在内地上市,两位创始人在此产生分歧,各自拉拢资本站队。尹卫东阵营获得赛富基金、康桥资本、维梧资本等支持;潘爱华阵营则联合未名医药、中信并购基金和当时科兴生物的第一大股东强新资本(1Globe)等。
真实的商战往往是朴实的,抢夺公章、拉闸断电、举报行贿……2018年,争夺战白热化,潘爱华联合李嘉强控制的强新资本试图推翻尹卫东阵营的董事会,尹卫东则启动“毒丸计划”反制,大量增发新股稀释对手股权,以反制其收购企图。
这场混战直接导致纳斯达克于2019年以“治理失效”为由强制科兴生物停牌,至今已停牌长达6年,股价定格在6.47美元/股,市值3.89亿美元。
一系列争斗中,率先“出局”的是潘爱华。2022年,潘爱华所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未名医药股份被拍卖。2024年,潘爱华因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然而争斗并未结束,科兴生物多名董事会成员陆续辞职,强新资本提名的李嘉强等四人接管董事会。
空壳未来?科兴生物何去何从?
北京时间7月9日,科兴生物新一轮的控制权争夺战开始了。
科兴生物现任董事长李嘉强召集特别股东大会后立即宣布休会,不过在董事卢毓琳主持下,会议继续进行并完成了投票表决。
据赛富基金公告,科兴生物现任董事会被股东罢免。特别股东大会上,股东投票通过了赛富基金提出的两项提案:罢免公司现任董事会成员,并选举赛富基金提名的十位资深董事候选人进入董事会。
新董事会具体成员包括西蒙·安德森(原董事会董事)、付山(维梧资本,原董事会董事)、焦树阁(独立董事)、李嘉强(强新资本)、卢毓琳(独立董事,原董事会董事)、裘育敏(永恩资本)、王宇(独立董事)、肖瑞平(独立董事)、阎焱(赛富基金)、尹卫东(原董事会董事长)。
若从上述名单来看,尹卫东“阵营”所占席位更多。
不过,科兴现任董事会7月10日表示,在特别会议有效休会后,赛富及前冒牌董事会无权也没有法律基础重新召开会议。赛富擅自宣布的股东最终投票结果完全是虚构和欺诈行为。公告显示,现任科兴董事会仍保持不变,正在管理公司并执行其既定优先事项。
双方各执一词,合法性争议仍在持续。统一的是,75亿美元的“天价”分红仍在推进。
十年内斗,六年停牌,控制权落向何方仍是未知数,科兴生物的未来几何?留给市场的仍是一道未解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