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的“难兄难弟”,被逼到悬崖边 茅台将所有的一言难尽都一饮而尽 茅台该何去何从
创始人
2025-07-15 10:42:37

一条“禁酒令”让整个白酒行业备受打击。

有从业者表示:禁酒令发布后,白酒销量下滑了80%,九成门店遭到重创。

在有的城市,就连便利店的货架上都看不到白酒瓶子的身影。



白酒艰难求生,国产红酒行业也在渡劫。

不久前,中国葡萄酒一哥——张裕发布了被称为“史上最差”的财报:

2024年,张裕全年营收32.77亿元,比2023年同比下滑了25.26%。

比营收跌得更惨的是净利润,仅仅1.31亿元,同比下跌71.64%。



其实,在这份“难看”的答卷之前,张裕的股价已经连续跌了四年了,市值累计蒸发高达235亿元。

由于股价太难看,深交所甚至发布公告将张裕移出深证成分指数样本股名单。

相比于“爹味太浓”的白酒,葡萄酒一直都更年轻、更西化。

因此,在市场讨论“白酒讨好不了年轻人”的时候,葡萄酒往往能躲过一劫。



但即便如此,作为葡萄酒一哥的张裕,也逃不过被年轻人逐渐抛弃的命运。

是年轻人真的不爱葡萄酒了,还是张裕自己老了?



百年酒王,沦落到超市角落

在国内提到葡萄酒,肯定绕不开130多岁的张裕。

就算从不喝酒的人,也肯定在电视上看过张裕解百纳的电视广告。



国产老字号+电视推广背书,在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多元化的年代,张裕很快成了葡萄酒的代名词。

想必不少80、90后都在从小到大的各种宴席和酒局上见过张裕解百纳,干红兑雪碧更是不少人的“人生第一口红酒”。



靠着解百纳一款干红,张裕连续20年保持着中国葡萄酒品牌市占率第一的宝座,常年高达30%左右,甚至比茅台还要更早上市。

2011年,全年营收高达60.28亿元,尽管比不上茅台五粮液,但也能和剑南春、汾酒等白酒巨头平起平坐,稳坐国内酒企的第二梯队。

而如今,张裕的营收却仅仅只有巅峰期的一半,如果算上利润率的大跳水。

从产品角度来说,张裕的困境和其余国产老字号酒企一样:长板太老,短板太多。

张裕的长板,自然就是这款卖了将近90年的张裕解百纳。



作为中国第一款自酿的干红葡萄酒,“解百纳”这个商标曾经辗转流落到过诸多品牌手中,张裕也只在2001年成功注册新商标。

在解百纳身上,张裕可谓是投入了最多的心血。

不仅砸了3000万打造专属葡萄生产基地,甚至还投产了3万吨解百纳专用产线,每小时能灌装1.5万瓶。

营销方面也是舍得下本,在电视普及不久的2003年,张裕就狂砸4840万广告费用。

从2006年开始,张裕在央视的投入金额逐年增加,到2010年费用直接达到3亿,这才有了所有人都看过的解百纳电视广告。

而解百纳也不负众望,成为张裕的业绩担当,如今以解百纳为代表的葡萄酒产品占据了张裕营收的74.4%,累计销量也将近6.8亿瓶。



尽管几十年来,解百纳的口味和包装都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依靠坚挺的经销商体系和精准的定位,解百纳还是能稳坐国内葡萄酒销量的金字塔尖。

相比于解百纳坚挺的销量,张裕的其余产品就显得逊色不少。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张裕的白兰地。

作为以葡萄为原材料的烈酒,白兰地一直在国内属于X格最高的洋酒之一,人头马XO、马爹利等品牌的大名想必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张裕生产的白兰地,却总是处于“低端上不了台面,高端无人问津”的窘境。



张裕最便宜的“醴泉白兰地”,其配料表竟然没有葡萄和水,基本是拿蜜酒和香精勾兑出来的。

而除了广东部分地区和烟台本地,张裕白兰地也基本没有市场,人们大部分时间都把它当料酒,和老恒和坐一桌。

与低端产品相反的是,张裕的高端白兰地却是“意外地出名”,张裕曾多次送旗下白兰地参加比赛和评审,屡屡能获得不错的名次和口碑。



但是在大部分消费者看来,张裕除了几十块一瓶的解百纳和当料酒的白兰地,其余的高级酒品存在感都异常稀薄。

贵为国产葡萄酒王,却只能在超市货架上吃灰。



年轻人越爱,张裕越冷?

张裕突然过得这么惨,是年轻人不爱喝红酒了吗?

答案肯定是错误的。

相比于白酒,葡萄酒酒精度低、更适口,且自带“洋滤镜”,容易被年轻人接受。



据尼尔森IQ发布的《2024中国酒水市场报告》,葡萄酒消费中90后和00后消费者占比达45%,较2023年增长10个百分点。

可见,讨好年轻人已经成为葡萄酒行业的大势所趋。

而张裕也一直在尝试和年轻人拉近关系,只不过有两道坎始终摆在张裕面前。

第一道坎其实是张裕自己的失误:过于分散的年轻化打法。

在张裕看来,自家王牌产品解百纳之所以不受年轻人欢迎,还得让口味和包装背锅。



毕竟作为将近20年前的爆品,解百纳口味酸涩、甜度不高,包装也是尽显老气。

于是,张裕的“年轻化”就显得十分简单粗暴:打造一批口味更轻、包装更活泼的新品。

不过,张裕一口气打出去的“年轻牌”打得似乎有点太多了。

2014年,张裕推出了主打年轻人的葡萄酒系列“醉诗仙”;2020年,张裕又拿出了颇受国外年轻人市场欢迎的调香型葡萄酒味美思。



2023年,张裕又推出了“年轻人的第一支葡萄酒”小葡系列,主打4~8度的低度气泡酒,跟Rio等口味酒抢市场。

在今年3月份,张裕还推出了主打年轻人的干白产品长尾猫,也是中国第一款主打年轻人市场的干白葡萄酒,



结果张裕在十年内,更新了数款“年轻人的第一支葡萄酒”。

但张裕这么努力,换来的却只是年轻人的一头雾水。

据媒体报道,张裕品牌在Z世代年轻人中的认知度仅为11%,相比之下,长城葡萄酒则为18%,RIO等鸡尾酒品牌则高达43%。

其实,张裕自己也很明白这一缺陷,张裕总经理孙健也在一次发言中直说“我们距离消费者实际上是越来越远了。”



张裕不受年轻人待见的第二道坎,其实就是被国外竞品慢慢偷家。

80年代起,中国民间兴起“红酒热”,长城、张裕等老品牌抓住了这个时机,一跃从传统老字号成为国民红酒。

但是国产葡萄酒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到2015年左右就到头了。

要知道,葡萄酒作为西方社会的口粮酒,在澳洲、法国等地都有着大量性价比极高的廉价葡萄酒品牌,其中澳大利亚更是葡萄酒的出口大国。

2014年底,中澳签署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此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葡萄酒关税逐年降低,从过去的14%逐渐削减至0%。



与此同时,进口的平价葡萄酒也越来越多,市占率从2015年的32%一路飙升到2020年的50%多。

在年轻人看来,国外葡萄酒品类多、样式新,最关键的是并不比国产葡萄酒贵到哪儿去。

在性价比+外来和尚好念经两招助攻下,海外葡萄酒成功上位,就连县城老板的餐桌上最受欢迎的酒也变成了澳大利亚品牌奔富。



与之相对的,是国产葡萄酒的产量从2015年的114.8万吨下降到2020年的41.3万吨。

整个葡萄酒行业最尴尬的一点是:对葡萄酒的祛魅,竟然是国外品牌完成的。



想重回牌桌,酒王也得学两招

作为中国第一批上市的酒企,市场曾经对张裕寄予厚望。

而如今,张裕却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形势。

最尴尬的是,在这个葡萄酒行业还在逆流而上的年代,张裕却陷入了“越努力越艰难”的怪圈。



张裕总经理孙健本人也对这种“怪象”做出过解释:

“作为龙头企业,张裕某种程度上拿了一手好牌,但我们前期打得并不够好。”

张裕之所以会被外国竞品打懵,原因很简单:

当欧美葡萄酒用高端品类建立酒文化吸引人们关注,再通过高性价比的口粮酒吸引消费的时候,张裕能拿得出手的“主流产品”仍然是卖了数十年的解百纳。

所以张裕的回应手段也很直接:复刻国外竞品的这一套打法,打响自己的高端叙事。

其实,张裕的高端化做得并不差。



作为一家成立130多年的老品牌,张裕在高端红酒、白兰地方面的积淀甚至要远远超过一些国外的同行。

张裕作为“中国老字号葡萄酒”,一直以来张裕都有一大任务:闯入欧洲核心圈层,和欧洲传统大牌掰手腕。

而张裕闯入外国核心圈层的打法也非常“老钱风”,那就是直接砸钱买酒庄。



从2013年起,张裕豪砸6.7亿元收购了6座位于法国、西班牙、智利和澳大利亚的酒庄。

收购酒庄的意图也很明显,通过成熟的国外酒庄口碑搭建起国外销路和高端产品线,这样带来的名声也能反哺国内市场。

就目前来看,张裕的高端计划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半。

依靠数家国外酒庄,张裕确实在突破高端方面颇有建树。

就在2023年到2024年,张裕派出的参赛产品还斩获了403项大大小小的国际酒类比赛奖项,其中龙谕葡萄酒、可雅白兰地等高端产品颇受国外市场欢迎。



但尴尬的是,这份“国外市场念好的经”并未完成反哺国内市场的任务。

就算张裕在国外拿了再多的奖项,获得再多的认可,到国内之后消费者仍然只能看见货架上卖了几十年的解百纳。

而张裕风风火火在国内数十年的酒庄布局,也在张裕经营出现困难的时候成了拖后腿的“重资产”。

2025年张裕开启战略收缩,出售了自己出海收购的第一家法国酒庄郎多酒庄,拿回了3941万元的回流资金。



对张裕来说,如何打通高端到中低端之间的任督二脉,才是当下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除了在产品上下功夫外,张裕也要敢于向传统渠道进行大手术。

作为老字号酒企,张裕和茅台、五粮液等品牌一样都高度依赖传统经销商渠道,数据统计,张裕的销售数据中传统经销商渠道就占有85%。

传统经销商推广酒品的手段同样也是十分老派:光在2023年,张裕解百纳事务部就举办了8.7万次推广宴席。



虽然累计触达了2000多万人次但营销成本也是水涨船高,且触及的用户也多是些中老年用户,与年轻化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数字化方面,张裕的成绩同样乏善可陈,迄今为止张裕的数字化会员仅仅有30万人,是竞品长城葡萄酒的十分之一。

而由于经销商体系过于繁杂,张裕也和茅台一样失去了对产品的定价权,当线上电商平台进行压价大促销的同时,线下买酒也要经过经销商“层层加价”。



对于张裕来说,光在产品和高端化方面下“笨功夫”,在如今这个年代已经玩不转了。

张裕得明白,想要重回牌桌,还需要更全面的“刮骨疗毒”。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对话VOCUR沃可瑞:本土化是... 作者:商评君 |编辑:小鱼“国际健康营养品牌如何突破本土化瓶颈、实现可持续增长?”全球营养健康品市场...
天使轮也开始++了 天使轮也开始了!这意味着一个全新的征程正式开启。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团队们怀揣着激情与梦想,踏上了寻求...
易控智驾IPO:宁德时代领投,... 文|宁成缺来源|博望财经一家主打L4级无人驾驶的公司,即将赴港IPO了。近日,国内矿区无人驾驶赛道的...
港股阿里巴巴涨幅扩大至5%。 ... 7月15日午后,港股阿里巴巴涨幅扩大至5%。
四川金融界大消息! 四川金融界... 继三年前原华融资产(现中国中信金融资产)转手旗下银行后,近日又见全国性AMC清退其所持银行股权。这一...
12家机器人公司抢滩港股 未盈... 南方财经记者 石恩泽 深圳报道上半年,港股市场掀起一股机器人企业上市热潮。7月15日,南方财经记者不...
逃离“11日跌停”避损约18万... 因财务造假等重大违规曾被实施一系列处罚,已从A股退至新三板的广东华铁通达高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挥别陆建强,陈海强代履董事长,... 文 | 刘振涛万亿规模银行的董事长,突然离任了!就在离任的前2天,该行新行长的任职资格才获得监管部门...
港股地产股午后异动拉升,美的置... 7月15日,港股地产股午后异动拉升,美的置业涨超45%,龙光集团、景瑞控股涨超10%,旭辉控股集团、...
北新建材:创新服务新地产转型升... 2024年成都涉宅用地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共完成142宗土地交易,总面积7016.95亩,总金额达69...
房地产板块异动拉升,天保基建涨... 7月15日,房地产板块异动拉升,天保基建直线拉升涨停,绿地控股、渝开发等拉升翻红。
两次捐赠超21亿!宁德时代李平... 在商业与公益的交汇处,宁德时代副董事长李平及其配偶的举动引发了广泛关注。7月10日晚间,宁德时代发布...
四川银行入股长城华西银行获批 ... 央广网北京7月15日消息(记者 宓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14日披露四川金融监管局关于同意四川银...
光伏周期要变了?继爱旭股份单季... 自上周爱旭股份(600732.SH)披露业绩预告后,本周又有一批光伏企业披露业绩预告。 7月14日晚...
一路大涨!金价最新消息→ 7月14日,黄金高开高走。截至中午,伦敦金现最新报3372.49美元/盎司,涨幅为0.53%。 消...
金证股份下跌近7%!股东公告拟...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周良成 7月14日,金证股份大幅下跌,截至收盘,该股报19.72元/股,下...
1分钟,垂直涨停 周二上午,A股主要股指走势分化,创业板指一度涨超2%,沪指震荡下行。全市场半日成交超1万亿元,较昨日...
国家统计局:近期有关部门加快推...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其中一季度是5.4%,二季度是5.2%...
水井坊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 7月14日晚,水井坊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5年半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汇添富更换董事长 鲁伟铭接任 ...   中新经纬7月15日电 (周奕航)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汇添富基金)14日晚间发布公告显...
24家低空企业披露业绩预告: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孙燕 上海报道低空经济企业陆续交出2025年半年“成绩单”。截至7月14日,Wi...
微短剧“破圈”进行时:暑期精品...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舜水随着暑期档临近,微短剧行业再度进入集中上新期。多个平台开始有意识地将...
国安、谍战、台湾帮派,横屏短剧... 在当今时代,国安与谍战题材愈发引人关注。尤其是涉及台湾帮派的相关内容,为这一领域增添了更多神秘与紧张...
预亏1.6亿元,万泰生物HPV...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明星疫苗产品的价格在短短三年内从329元骤降至27.5元,这背后...
预亏超20亿!华侨城上半年亏损... 7月15日,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侨城”)发布中期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1月1日至2...
500基金:7月14日融资买入... 证券之星消息,7月14日,500基金(159337)融资买入36.8万元,融资偿还2664.64万元...
恒生指数涨0.2%,恒生科技指... 7月15日,港股午间收盘,恒生指数涨0.2%,恒生科技指数涨0.41%。港股数字货币概念股上涨,云锋...
【邀请函】8月系列线下研讨会—... 2023年6月26日,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发布《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
中国“散装”大省:江苏第一,谁... 谈到散装,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江苏。因为发展得太好,江苏被网友爆炒,“苏大强”和“十三太保”都成了一时...
新 大 陆:7月14日融券卖出... 证券之星消息,7月14日,新 大 陆(000997)融资买入9260.91万元,融资偿还1.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