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这波操作,可以说是“背地里开外挂”,明明中国刚刚下了禁令,还没几个月,结果美国不仅没断供,反而囤了个“战略大礼包”—— 3834吨锑,直接从泰国、墨西哥手里转进仓库 。要说这不是“钻空子”,那谁信?而且更离谱的是,这两国之前在锑贸易里几乎是查无此国,这回突然成了美国的“救命稻草”,怎么看都透着一股“洗白”的味道。
“出口管制”?现实比想象残酷
锑是什么?别以为它只是个冷门金属, 在军工、半导体、光电、特种材料这些领域里,锑绝对是战略级资源 。按理说,中国全球占比70%,一纸禁令下去,足够让美国芯片厂“停线待料”、军工厂原料告急。可这才几个月,美国进口量不降反升, 价格涨了点,供应链却稳住了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实,问题就在于—— 全球供应链远比想象中复杂 。现在不是“从A国到B国”那么简单的买卖,而是层层嵌套、环环相扣。只要有一个环节松动,禁令就容易被“绕道突破”。泰国、墨西哥本身没什么锑矿,突然爆发式出口,答案不言自明—— 中国的锑,换了马甲绕地球一圈,最后还是进了美国仓库 。
“第三国转运”,谁在帮美国当“搬运工”?
美国这套玩法其实不新鲜。早在之前电子零部件制裁时,就靠越南、马来西亚“转运洗产地”打擦边球,现在不过是 把老套路搬到锑原料上 。更讽刺的是, 不少“第三国矿企”背后,还是中国资本 。泰国、墨西哥今年新增的数十家矿业公司,大多注册地蹊跷,实际控股方绕了一圈还是中企。
对这些企业来说,禁的是对美直供,但并不妨碍他们在利润驱动下“借道转运”。 只要能赚钱,“洗产地”“换包装”都是手到擒来 。这样一来,原本应该是中国手里的“战略底牌”,却成了别人桌上的“流通筹码”。
更危险的是, 这种模式一旦走通,欧洲、日本甚至东南亚都在观望 。欧盟已经建议开“矿产绿色通道”,美日正谋划在菲律宾复制“锑路线”。如果漏洞不堵死,最终吃亏的还是中国自己。
禁令成“空转”,战略资源如何真正变“命门”?
美国能在五个月内实现“弯道超车”,关键还是中国监管“只盯终点,不查中途”。 只靠数量管控,根本挡不住供应链的灰色操作 。对方能灵活洗白、转运,禁令很快就成了“自说自话”。
现实已经很清楚: 战略资源不是谁挖得多,谁就有话语权,而是谁能真正主导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 。美国为了防堵中国商品转运,能跟越南签关税条款、动用WTO规则;中国要想守住底牌,也必须拿出更有力的监管。
怎么做?其实并不复杂: 完善产地溯源,强化第三方转运追责,对违规国家直接限额、断技术、停投资 。去年蒙古国就是因为违规被暂停稀土配额,效果立竿见影。除此之外,还要推动国际层面统一规则,把“战略资源转运”纳入全球安全例外条款,真正让“洗产地”无处遁形。
美国这次绕开出口封锁,狂揽3834吨锑,打破的不只是禁令,更是中国苦心经营的“战略优势”。好在监管补漏及时,商务部已发文严打走私、封堵漏洞,给供应链加上“安全阀”。
全球化的今天,没有绝对的禁令,只有动态的博弈。只有掌控了供应链全链条,禁令才是“命门之锁”,而不是一纸空文。
喜欢小编的可以点个推荐、加个关注,第一时间带你看懂全球战略博弈背后的那些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