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深圳7月20日消息(记者 常迪)7月18日,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深圳会堂举行。民营企业是深圳一道靓丽的“名片”,近年来,深圳一直在不断创新服务,打造市场化营商环境,助力民营企业稳步发展。
深圳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央广网记者常迪 摄)
扎实推进落实政策措施
能源、交通、水务等领域事关城市发展“生命线”,深圳支持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为民间资本提供了稳定且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让民营企业真正能投、愿投、敢投。2025年3月19日至21日,深圳面向民间资本连续举办四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路演推介会,24个项目涵盖能源、交通、水务三大领域,总投资规模约2000亿元,超150家业内民营企业以及银行机构、投资机构、咨询机构等参与,现场超50家机构递交了合作意向。
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的重要举措,深圳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2025年3月正式上线,链接国家民营经济综合服务平台等各类平台资源,为深圳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务,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动力活力。
深圳市工商联扎实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每年启动“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活动,5年来走访调研重点企业及商协会3000余家,协调问题诉求1285个。同时,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走进基层工商联、商协会、高校、企业,开展政策宣传和民间互动,助力全方位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最优市场环境和产业创新生态。
真金白银提供金融“活水”
在全面做好各类企业服务的基础上,深圳努力做好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的金融服务,着力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一视同仁”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发挥重点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引领示范作用,指导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推出“科技初创通”,助力银行贷“早”贷“小”。深圳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市场监管部门推出首款质量融资增信产品“深质贷”,依托企业质量能力、资质等要素,帮助企业质量品牌的“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增信的“有形资产”。
深圳市工商联与工、农、中、建、交行在内的23家银行签订了战略协议,为深圳民营企业提供4200亿授信额度。特别是今年以来,市工商联积极协调各大银行,推动银行机构坚定贯彻不抽贷、不断贷的政策原则,为受关税影响的企业提供稳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在解决融资需求过程中,众多民营中小企业家面临信息不对称问题,深圳发挥市工商联、各区工商联、街道、商会、行业协会等纽带作用,依托“金融驿站”“金融知识普及月”“跨境金融服务走进各区”等平台,通过政策宣传和金融知识普及提升民营企业金融专业素养。同时,深圳市工商联开展“企·航”——深圳民营企业发展服务计划,2023年以来共组织企业家3000多人次走进各区、市直部门、金融机构、市属国企、高校等单位,为企业找空间、找市场、找资金、找人才、解难题。
真抓实干提高服务水平
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2025年3月深圳再次出台《优化市场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突出以人工智能赋能服务创新,促进政府服务效率变革、模式变革,全面提升个人工作生活的品质化便利化水平,提高企业投资贸易的自由化高效化水平。
在企业开办阶段,深圳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加快打造开办企业智能导办系统,提升企业开办便利度。数据显示,全国首创实行开办企业音视频“双录”签名新模式,大幅提升开办企业数字化服务水平,2024年深圳新设立企业32.7万户,同比增长6.5%。此外,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深圳以AI技术赋能“深i企”平台,在找政策、办政务、找空间、找人才、找资金、找合作等领域,进一步提升企业感受度。
为了放大政策红利释放人工智能赋能优势,深圳市工商联联合相关部门组织惠企政策宣讲活动150多次,开展“民企话坛”主题活动47次,携手推出“i企圳策”讲堂,建立长效宣讲机制扩大宣传。下一步,深圳市工商联将进一步擦亮经济服务品牌,持续跟进全联直属商会及相关龙头企业重点项目落地情况,助力深圳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