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实习生宋晨曦
年过七旬的李西廷,被曝正筹划他的第三次IPO。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制造商迈瑞医疗(300760.SZ),正考虑在港股二次上市,预计筹资至少10亿美元(约78.5亿港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该消息询问了迈瑞医疗内部人士,对方回应称“以官方消息为准”。
尽管传闻未获验证,但今年以来,港股市场持续回暖,A股公司赴港上市渐成潮流。对于正在经历业绩换挡期的迈瑞医疗,赴港二次上市,不失为加强全球化布局、补充资本“弹药”的好手段。
2023年下半年开始,受集采、DRG、医疗行业整顿等影响,国内医疗器械产业遭遇调整,迈瑞医疗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业绩失速。
往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均超过了20%,但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微增0.74%。2025年一季度,其营收、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2.12%、16.81%。
逆境中,李西廷却毅然定下了“2030年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综合实力Top10”的目标。
二十年前,迈瑞医疗通过纽交所上市开启国际化征程,实现了业务的跨越式增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雄心勃勃的李西廷,也必然期待复刻纽交所上市的破局经验,以港股为跳板开启新一轮全球化冲锋。
用资本信任撬动全球化
回溯李西廷医械帝国的打造,资本扮演了无法忽视的作用。
1991年,40岁的李西廷辞去深圳安科的职务,与徐航、成明和共同创立迈瑞医疗。初期,公司依靠代理进口设备生存,但目睹外资高价垄断、国内医疗资源匮乏后,他力排众议转向自主研发。
1993年,在深圳市政府协调来的595万元贷款支持下,迈瑞医疗顺利研发出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的多参数监护仪:MEC-509监护仪。
1995年,李西廷再次出发寻找资金,让迈瑞医疗成为全国最早一批引入风险投资的企业。在引入华登国际等风险资金后,迈瑞医疗又成功推出了两个新的自研产品:全自主产权的中国第一台便携式多参数监护仪,中国第一台准全自动三分群血液细胞分析仪。
如果说前期的资金让迈瑞医疗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那么登陆资本市场,则使迈瑞医疗完成了从1到10,甚至到百的“跨越”。2024年,迈瑞医疗海外收入超过164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44%,这一切的起点,都要归功于李西廷大胆推进美股上市。
2005年,迈瑞医疗年营收突破10亿元,但美国市场因品牌信任度低久攻不下。
李西廷认为:“迈瑞医疗产品如果只在国内卖,水平提不高,必须在美国这样高端大市场有所表现,才能有真正的发展。”赴美上市,是与国际客户建立信任感最快、最高效的方式,“人家买了你的设备,要是出了问题,至少知道去哪里维权。”
2006年9月,迈瑞医疗成功登陆纽交所,募资达2.7亿美元。次年,公司的海外收入反超国内,印证了“资本背书”战略的成功。
随后,李西廷一手将募集的资金用于研发创新,一手开启了国际并购,带领迈瑞医疗实现业绩与规模“腾飞”。
2008年,迈瑞医疗以2.02亿美元现金收购了全球第三大监护产品厂商Datascope,不仅在监护产品领域一跃成为全球第三,还获得了Datascope在美国、欧洲的销售服务网络,为其他产品提供了交叉销售的机会。同年,迈瑞医疗还成功并购了瑞典企业Artema,获得了其气体检测技术。
2013年,迈瑞医疗又以1.05亿美元并购全美超声诊断系统领先的Zonare。借助Zonare的先进技术,迈瑞医疗开始了高端彩超产品的研发,并顺利推出了高端彩超产品Resona7和国产首款超高端超声Resona A20。
2016年,由于估值不及预期以及中概股回流潮影响,迈瑞医疗从美股私有化退市,但李西廷的“外延并购+自主研发”两条腿的战略依旧没有改变。
2018年,迈瑞医疗成功回归A股,募资59.3亿元,创下创业板当年最大的IPO纪录,2021年最高时公司市值一度逼近6000亿元。截至2025年8月1日,公司最新股价227.21元/股,市值2755亿元。
A 股上市期间,迈瑞医疗先后完成了对免疫原材料供应商海肽生物、德国IVD公司DiaSys、科创板心脏电生理企业惠泰医疗的收购。
据不完全统计,2011-2024年,迈瑞医疗对国内外医疗器械上下游的公司完成了14起并购案例,公司营业收入规模从8.81亿美元(约合64亿元人民币)增至367亿元人民币,扩张了五倍,其中,国际销售收入从5.0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7亿元),增至164.34 亿元,增幅接近3.5倍。
目前,在Newsweek评选的全球TOP 100医院中,迈瑞医疗已覆盖了80家,旗下的监护仪、麻醉机、呼吸机等医疗设备,血球、生化、化学发光等体外诊断,以及超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三。
集采之下的增长焦虑
“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
李西廷在迈瑞医疗2023年致股东信中写下这句诗时,似乎已预知新的挑战来临。
2023年下半年开始,受国内集采深化、DRG、医疗行业整顿、常规招标延误等影响,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进入调整期。
2024年,迈瑞医疗营收增速降至近五年最低点。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营收同比下降 11.11%至145.4亿元,是公司唯一负增长的板块。
该业务涵盖了监护仪、麻醉机与呼吸机等核心设备,过去是迈瑞医疗实现稳定现金流的重要支撑。但随着设备端保有量趋于饱和、换机周期拉长,以及医院预算收紧,市场需求已呈现结构性下滑。
公司三大主业毛利率也均出现下滑。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业务的毛利率下降1.6个百分点至62.55%,体外诊断业务毛利率下降1.21个百分点至62.01%。
值得一提的是,迈瑞医疗曾在2022年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其中,第三批次股份解锁的业绩条件是——“相比2021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73%”。换句话说,三年前,迈瑞医疗管理层给自己提出的目标是“2024年迈瑞医疗的归母净利润不低于138.43亿元”。
但2024年,迈瑞医疗仅实现116.6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其员工持股计划的第三批股份最终由管理委员会予以收回。
今年一季度,迈瑞医疗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整体业绩下滑——营收同比下降12.12%至82.37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6.81%至26.29亿元,毛利率降至62.53%,同比下降2.58个百分点。
管理层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国内招标量减少和采购节奏推迟,因为“今年上半年国内收入实际反映的是去年招标的大幅下滑。”
管理层认为,今年,随着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逐步启动,医疗设备月度招标数据的复苏如果能够持续,公司有信心国内业务将从今年三季度开始迎来重大拐点。
今年以来,随着各地公开招标启动,迈瑞医疗的中标情况表现亮眼。据公开信息统计,2025年1月1日至7月23日,迈瑞医疗公开披露的500万元以上中标项目累计金额约18.6亿元,覆盖国内及部分国际市场。
不过,为了抢占市场,迈瑞医疗“以价换量”,或给公司的业绩增长与毛利带来更深层次的挑战。
2024年末至2025年初,山东省立医院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监护仪集采中,迈瑞医疗ePM 12C系列中标价仅为每台1万元左右,较2024年平均中标价格下跌超七成,降幅高达77.63%。
2025年5月公布的新江县域医共体超声集采中,迈瑞医疗以3289.2万元中标,整体降幅达73.4%。其中的全身超声项目,迈瑞医疗Resona I8T中标单价创历史新低至18.6万元/套,而2025年1月的四川超声集采中,该设备的单价还是28.2万元/套。
数智化与国际化“突围战”
业绩换挡期,迈瑞医疗要如何实现在2030年跻身全球医疗器械TOP10的目标?
李西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数智化”与“国际化”。
自2015年开始,迈瑞医疗就在探索并尝试将AI与其医学影像、体外诊断和生命信息与支持三大产线相结合,完成了“设备+IT+AI”的智能医疗生态系统搭建。
2024 年,迈瑞医疗推出了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重症医疗大模型——启元重症医疗大模型,后者基于患者高清数字孪生画像,辅助临床决策,提升重症治疗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已在国内多家顶级医疗机构实现临床应用。
李西廷在2024年致股东信中指出,2024年,迈瑞医疗基于数智化方向打造的智能医疗生态系统,在全球高端客户群中继续呈现加速渗透态势,建立起一批全球级、区域级、国家级的窗口医院。未来,迈瑞医疗要以“数智化”撬动“全球化”,帮助世界各地改善就医质量。
而无论是数智化,还是国际化,都离不开资金与资本的支持。
2024年,在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国内大型医疗设备招投标放缓的环境下,公司研发投入仍然达到40.08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0.91%;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研发投入8.4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10.28%。
截至2025年一季度,迈瑞医疗的现金流还较为宽松——账面上的货币资金合计177.11 亿元,位于历史高点,但这对于“火力全开”的迈瑞医疗来说,还远远不够。
据公开资料,迈瑞医疗最新披露的研发投入重点聚焦三大方向:高端设备方面,MRI、DSA等产品进入临床验证阶段,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注册;AI医疗方面,推进启元大模型升级至2.0版本,新增影像辅助诊断模块;体外诊断方面,化学发光新平台研发进入攻坚期,预计2026年推出超高速检测系统。
与此同时,2024年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李西廷还定下了“海外业务占营收比例在70%以上”的目标。
目前,迈瑞医疗在全球拥有60多家境外子公司,3000多名海外员工,在海外13个国家布局了本地化生产基地。但即便剔除高潜力种子业务,目前公司三大产线在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市占率也仅为高个位数,远远低于国内市场的市占率水平。
未来,迈瑞医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海外本土化布局。
李西廷指出,公司“做好国际化”有两个路径:一个是自建队伍,一个是收购。
目前,迈瑞医疗只有A股一个资本平台,但自2018年上市以来,迈瑞医疗只进行了IPO一轮股权融资,后续公司实施的两场境外收购,也均是依托香港子公司进行的现金收购。
“从国际化战略角度来看,港股上市不仅有助于迈瑞医疗更便利地开展融资,引入国际战略投资者,也可以帮助其开展境外并购,加强与国际医疗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提升公司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竞争力。”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对记者指出。
根据国外医疗器械网站Medical Device and Diagnostic industry发布的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公司百强榜,迈瑞医疗位列第25名。第十名波士顿科学,年度营收为142.4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033亿元)。
未来五年,迈瑞医疗能顺利跨过千亿元营收的大关吗?港股市场又能否成为李西廷书写“中国医械出海新范式”的舞台?时间,将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