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从方向盘到人生规划图:二手车老板的平安人寿“换挡”记
曾经,他的世界围绕着发动机的轰鸣和里程表的数字。李青,一位在二手车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小老板,如今的身份是平安人寿厦门分公司的专业保险康养顾问。一年多,从验车到“验”人生风险,从谈价格到谈家庭未来——这场看似跨界的职业转换,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李青在人生路口的一次深思熟虑的“换挡”。而平安人寿,成了他新旅程的可靠座驾和导航仪。今天,一起听听这位“前车行老板”如何在平安驶上新赛道。
“心里没底”的老板想找条更稳的路
“收车、整备、找买家…自己当老板,听起来自由,但市场说变就变,像在开一条看不清终点的路。”聊起过去,李青的坦诚里带着过来人的感慨,“特别是行情波动时,那种‘心里没底’的感觉,越来越重。”
(李青从事二手车行业时)
这份对未来的“不确定”,成了他寻找新方向的动力。“就想找个地方,能用上我这些年和人打交道、讲明白东西的经验,还能有清晰的成长空间,走得稳当点。”一次偶然的家人推荐,平安人寿进入了他的视野。“说实话,当时对保险,脑子里几乎空白。‘隔行如隔山’,犹豫是肯定的。但平安人寿这个名字,让人有种信任感。想着‘试试看吧’,就一脚踏进来了。”
从评估一辆车的“硬件”,到理解一个家庭的“软肋”——李青的这次转身,是普通人面对生活挑战时,寻找更踏实未来的选择。平安,成了他“换挡”的第一个支撑点。
“条款像天书?”
平安人寿的“说明书”来了!
热情很快遇到现实挑战。“以前卖车,客户目标明确:要什么车,预算多少。我讲清楚车况就行。”李青回忆起初入行的困境,“但保险不同,得主动去了解客户的家庭、担忧,再帮他们‘画’出未来的保障图。而且,那些专业条款,刚开始看真像‘天书’!”
陌生领域的陡坡,没有让他滑倒。平安人寿系统化的新人培训,像一份清晰的“行车指南”及时递到手中。
(李青参会学习)
“从最基础的保险知识,到怎么分析不同家庭的风险点,再到沟通技巧、服务流程…课程安排得很扎实,一步一步带着走。”李青特别提到一堂实战课,“老师用真实案例拆解,一个普通家庭可能面临哪些‘坑’,保险怎么提前‘填’上。那一刻突然懂了:保险不是卖产品,是帮人解决问题、守护生活。心里那层隔阂就没了。”
更让他暖心的,是身边有一群“老司机”随时指点。“团队的前辈,经验丰富还不藏私。遇到难题,他们几句话就能点醒我;拜访客户前,帮我一起琢磨怎么沟通更顺畅。在平安人寿,你永远不会是孤零零一个人上路。”这种“有人帮、有人带”的氛围,给了他莫大的安全感去探索和试错。
如今,那个对着条款发懵的“新手”不见了。他能在社区活动中,用街坊邻居听得懂的话讲清保障理念;他能根据朋友家的新变化,主动聊聊保障缺口;老客户也乐于把他的联系方式推荐给需要的人……这份从容,源于在平安人寿这片土壤里扎下的专业根须。
“被需要”的感觉
比成交一单更踏实
问起在平安人寿最大的不同,李青的答案很实在,也很有温度。
“以前卖出一台车,高兴是高兴,但更多是‘这单成了’。现在呢?”他笑了笑,“当客户听完方案,长舒一口气说‘这下心里有底了’,或者看到他们因为有了保障,眉头舒展开来——那种‘被真心需要’的感觉,特别不一样,也更长久。这份工作是在帮人提前‘修好’未来的路,守护他们最在乎的人和日子。这意义,不一样。”
(李青接受表彰)
对李青而言,平安人寿带来的,远不止收入的提升。它打开了一扇窗,让他看到工作的另一层价值。“以前觉得保险是个‘备用选项’,现在明白它是每个家庭的‘必需品’,是未雨绸缪的智慧。能用学到的知识,真正帮身边人解决后顾之忧,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托付——这种成就感和内心的踏实,是以前没有过的财富。在平安,我理解了什么叫‘成人达己’。”
李青的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本,却是一个普通人抓住机会、努力成长的生动写照。他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出发,在平安人寿这个平台上,凭借自身的意愿和平安人寿提供的清晰路径、专业培训、团队支持,成功驶上了职业发展的新车道,找到了内心的笃定和工作的意义。
他的感悟简单却有力:“改变最难的不是新赛道有多陌生,而是你有没有勇气转动方向盘。而平安人寿,给了我转动的信心,也给了我一路上清晰的指引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