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市值一夜蒸发1300亿美元,数据中心收入不及预期。当英伟达遭遇滑铁卢时,同为AI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寒武纪,以超6600亿元的市值成为A股AI芯片王,股价超过茅台登顶A股榜首。
带领这家公司逆袭的,是一位“85后”技术狂人——陈天石,他如何用短短几年时间,从中科院研究员成长为身家1700亿元的芯片“教父”?
陈天石的故事,始于江西南昌的一个普通家庭,但他的科研基因在少年时期就已显露:15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5岁获计算机博士学位。
2015年,他与哥哥陈云霁共同开创“深度学习处理器”研究方向。2016年,陈天石做出人生重大决定:放弃中科院“铁饭碗”,带着中科院计算所团队创立寒武纪,这个名称源自地质学“生命大爆发”的隐喻。
陈天石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寒武纪首款1A处理器即被华为采用,2019年华为自研芯片后,寒武纪IP授权收入暴跌41%;顶着“AI芯片第一股”名号登陆科创板,在行业周期与研发投入的压力下,2022年股价一度跌落至46.59元/股的历史低点;2020至2023年间,公司累计亏损超过40亿元。
面对重重困境,陈天石始终坚持“死磕技术”,维持超高的研发投入。寒武纪广泛进入公众视野,质变正是发生在2024年四季度到2025年一季度。
2024年,寒武纪抓住英伟达A100芯片禁售窗口期,推出了思元590芯片,性能取得突破,能效比显著提升,支持所有国内主流大模型,当年寒武纪云端芯片收入暴增1188%;2025年通过DeepSeek兼容性测试,成为国内少数支持先进精度格式的厂商;2025年4月,美国禁售英伟达H20芯片,直接导致寒武纪订单暴增;“国家大基金三期”出手,寒武纪也获重点支持。由此,2025年上半年寒武纪营收暴增4348%至28.81亿元,净利润10.38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当全球关注英伟达的波动时,A股市场一颗超6600亿元市值的AI芯片新星正冉冉升起。有人认为,在美国AI芯片管制出口不断强化,国产替代又是未来趋势,以及中国政企客户不愿意依赖单一供应商的大背景下,寒武纪现在高市值有其合理性。
如今,陈天石持有公司28.57%的股份,个人身家超1700亿元,以2024年胡润百富榜来看,马云家族排在其后。此外,寒武纪已拥有2774项专利申请。39岁的陈天石,正带领寒武纪冲击7nm制程,从少年班学霸到A股芯片首富,他用十年时间证明,芯片行业没有捷径,只有“死磕”技术才能等来风口。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认为,中国芯片行业发展的目标,不是缔造市值奇迹,而是打破国外对算力芯片的垄断。在AI算力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科技企业正慢慢改写规则,正如寒武纪所预示的,新的技术生命大爆发才刚刚开始。
(责任编辑 董湘依 制作 郑铮 宅男财经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