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塞力医疗(603716.SH)股价累计涨幅达到304.4%,位居A股医药生物板块涨幅前六,虽然股价表现抢眼,但公司业绩再度出现亏损。
8月28日晚间,塞力医疗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4亿元,同比下降4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611.92万元,较去年同期477.25万元的亏损扩大。
塞力医疗业绩亏损背后,除了营业收入下降、战略研发投入增加外,部分应收账款成为坏账,成为一大拖累因素。
塞力医疗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本期回款受部分客户付款周期延长的影响,本期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400.29万元,上年同期冲回1959.47万元,导致营业利润同期对比下降3359.76万元。
塞力医疗公司最早是一家体外诊断产品经销商,随着市场竞争激烈,2016年上市后,公司加码向医疗检验集约化营销及服务业务(IVD业务)转型,这种模式在行业中叫做“一体化销售”或者“联动销售”等。这种模式,指的是公司与医疗机构等客户签订中长期业务合同,约定在合同期内,公司提供体外诊断仪器供客户使用,并向其销售体外诊断试剂和耗材,利润来源于体外诊断试剂耗材的进销差价或自产产品销售。
之后,公司的业务又进一步延伸,将原医疗机构检验类产品集约化运营服务迭代升级为全院医用耗材集约化运营服务(SPD业务),由原医疗检验集约化业务扩大到医用耗材的整体供应,除提供医学检验相关仪器、试剂及相关专业服务外,也提供院内高低值耗材等医用产品的集约化服务。
之所以拓展集约化服务,塞力医疗原本是希望可以协助医疗机构降本提效,进而掌握终端医疗机构的入口,但这种模式下,面临的是资金压力挑战,同时需要承担更多上游供应商预采投入以及下游医疗机构账期压力。
塞力医疗的客户以医院为主,后者应收账款回款时间过长问题,持续在拖累公司利润。
截至今年6月底,塞力医疗应收账款8.91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例40.56%,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为61.42%。
塞力医疗表示,将持续强化应收账款的精细化管理,加大催收回款力度,降低潜在坏账风险。
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司资产运营及使用效率,塞力医疗去年以来也在出售一些子公司股权,通过资产优化回笼资金以聚焦核心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