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轮艰苦谈判后,中美之间的关税战目前处于一种暂时“休战”的状态。表面上看,美国在这场博弈中并没有占到太多便宜,反而让另一个意想不到的“赢家”浮出水面。特朗普恐怕没有预料到,中国原本下给美国的部分大额订单,被华盛顿的盟友顺势截走,这其中最明显的获益者便是澳大利亚。
就在不久前,澳大利亚总理在公开讲话中盛赞中国的举措,认为中国取消了针对澳大利亚的反制措施和贸易壁垒,中澳之间恢复的经贸合作象征着一种“双赢”。这一番话几乎不言而喻地点出了谁才是这场关税战的实际受益国。
美国的处境与尴尬
2025年4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后,急于展现“强硬姿态”。他将对华关税总额迅速推高至104%,紧接着又在一天后追加到145%,试图通过极限施压的方式逼迫中国妥协。然而,中国的回应干脆而有力,短时间内便将反制关税拉升到125%,毫不退让。这种坚决态度令美国措手不及。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甚至在采访中直言,中国是唯一敢于正面与美国对抗的国家。这种惊讶并非没有道理,毕竟长期以来,美国在对其他国家施加关税压力时几乎都是屡试不爽。欧盟往往通过冗长谈判拖延,最后不得不妥协;越南面对关税则干脆低头;日本和以色列更是谨慎示好,唯恐与美国对抗。相比之下,中国的硬朗姿态无疑击碎了美国的经济霸权幻觉。
最终,形势的反噬迫使特朗普不得不在中美会谈结束半个月后,签署暂停对华新一轮24%关税的文件,为期90天。美国的中小企业与农业出口早已深受打击,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丢失份额,连带引发内部不满。可以说,这场贸易战成为特朗普政治生涯里一次颇为被动的妥协。
澳大利亚的“意外之喜”
当美国因关税战焦头烂额时,澳大利亚却在悄然受益。其铁矿石、煤炭、葡萄酒等产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稳步增长,经济数据显示整体出口水平呈现明显上升。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与制造业需求,为澳大利亚的资源与农产品提供了坚实的出口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国与澳大利亚在政治和安全领域联系紧密,但双方贸易关系长期不平衡,美国往往保持贸易顺差,而澳大利亚在经济上更倚重中国市场。此前中澳因摩擦一度爆发贸易摩擦,中国限制了部分煤炭和葡萄酒进口,导致澳洲红酒商库存堆积,煤矿业陷入困境,社会抗议不断。吸取教训后,阿尔巴尼斯上台后积极修复中澳关系,双方贸易恢复迅速。
关税结构带来的机遇
澳大利亚的幸运不仅仅来自中国的需求,还源于美国政策的“自伤”。美国对华加税的商品中,煤炭、大豆、牛肉等恰好是澳大利亚能够替代供应的领域。美国煤炭因关税失去竞争力,而澳洲煤炭距离近、运输成本低,迅速填补空缺;美国大豆、牛肉因成本上升退出部分市场,澳大利亚农产品顺势进入中国餐桌。
此外,美国为了战略考虑,对澳大利亚的关税政策留有余地,仅设定10%的基准税率,这也让澳大利亚更容易在中美摩擦中找到“缝隙”。可以说,美国的政策无形中帮澳大利亚打通了新的市场渠道。
长远隐忧与启示
然而,从根本上看,澳大利亚的受益并非源自自身战略的高明,而是美国在政策上主动让出了市场份额。依赖中美摩擦获取短期红利终究不可持续。澳大利亚若想真正实现经济安全与长远发展,应当跳出中美博弈的夹缝,不再仅仅依赖两国之间的贸易冲击带来的意外机会,而是制定独立而稳健的国家战略,以确保未来能够在国际格局变化中保持主动。
这场关税战表面上是中美的较量,但最终却让澳大利亚在夹缝中意外获益,成为这场博弈中最出人意料的赢家。